萬壽觀音寺

萬壽觀音寺

萬壽觀音寺,原南寧青秀山風景區的觀音禪寺,2004年擴建後更名為萬壽觀音寺,占地面積約15畝,是原有面積的三倍。寺院內有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閣、臥佛殿、法物流通處、素菜館等布置,整體仿唐宋建築風格。時經4年,大雄寶殿終於落成。寺院方面決定在春節的大年初一至十五,大雄寶殿開放半個月,供信眾與遊客祈福參拜。

基本信息

歷史

萬壽觀音寺萬壽觀音寺
觀音禪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980年前的北宋時期。當時即有出家人在此築廬修行,後擴建為白雲精舍、妙超寺等。明朝萬曆年間改建為萬佛禪寺。幾經變故,歷經滄桑,禪寺延續千年,成為今日的觀音禪寺。傳說,之所以名為“觀音禪寺”,是因為觀音菩薩曾多次顯聖於此。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南寧的香客便有“燒頭香”(子時)的習慣,於是當時觀音禪寺的前身———三寶堂把寺院的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11點,逢十四,三十通宵開放,這個習俗沿用至今。據說,這是全國唯一在夜間開放的寺院。

大型壁畫

五百羅漢壁畫的構想,最初來自釋鏞如法師。為打造出觀音禪寺與眾不同的特色和風格,鏞如法師查閱了很多佛寺建築的相關資料,也走訪了全國許多佛教寺院。他發現,寺院雖常以壁畫莊嚴佛堂,但多是描繪神通、生死輪迴、佛陀故事等講述性的內容,五百羅漢則主要出現在雕塑和繪畫作品上,真正以五百羅漢為內容創作的壁畫十分罕見,大規模的就更稀少。
2005年,林良豐來到南寧看望鏞如法師,法師便與他談及壁畫的製作構想。林良豐是福建廈門畫家,師從著名畫家張曉寒先生,擅長中國山水畫,也有許多佛教方面的作品。關於五百羅漢壁畫的構想,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組織了創作團隊進入壁畫的起稿。畫稿的主要創作人員有林良豐、戴禮舜和方金河三位畫家。於是,總長達36米的大型五百羅漢壁畫從此誕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