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霞虹

華霞虹,女,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工學博士(建築歷史與理論),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耶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評論分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時代建築》兼職編輯,阿科米星建築設計事務所學術顧問。主要教授本科生建築設計及其原理,研究生建築理論。主要學術興趣:中國現當代建築史、日常城市研究與普通建築更新、消費文化中的當代建築。合著完成《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60年》(2018)、《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2013),參編《中國建築口述史文庫(第一輯)》(2018)、《中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上海卷)》(2017,傳承篇負責人)、《中國近代建築史》(2015)、《《綠房子》(2015)等。

學 歷

博士

畢業 學 校:

同濟大學

職 稱

教授

學科分類

建築歷史與理論

團 隊

AZ-建築與城市空間

研究方向

1 中國現當代建築史

2 日常城市研究與普通建築更新

3 消費文化中的當代建築

4中國當代建築的生產與消費

5中國當代建築師及其地域性實踐

6上海近代建築歷史

7社區綜合體公共空間活力

學術兼職

《時代建築》兼職編輯;

阿科米星建築設計事務所文化顧問

研究生課程

1 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文獻(與鄭時齡教授、沙永傑副教授合作)

2 中國當代建築研究導論:範式與主題(英文授課,與王凱合作)

出版著作

1. 華霞虹、鄭時齡.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60年 [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10 (ISBN 978-7-5608-8136-2)

2. 華霞虹、喬爭月、齊斐然、盧愷琦. 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 (ISBN 978-7-5608-5061-0)

3. [意] 盧卡·彭切里尼、[匈]尤利婭·切伊迪著. 鄔達克[M]. 華霞虹、喬爭月譯.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

4. 賴德霖、伍江、徐蘇斌主編. 中國近代建築史(1-5)[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5年度國家圖書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6(華霞虹撰寫第3卷,第10章第3節第二部分 新風格的先鋒:鄔達克)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編. 《中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上海卷)》[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 (華霞虹為傳承卷負責人)(ISBN 978-7-112-21212-5)

6. 上海市城市規劃研究院/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綠房子[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 (華霞虹撰寫第一章,共1.5萬字,並擔任編委成員,出版統籌和英文審校)

7. 上海市規劃管理局與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編. 上海鄔達克建築[M]. 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8.(華霞虹為中文文字主要撰稿人)

8. 華霞虹. 趙秀恆教授談上海3000人歌劇院觀眾廳研究,“薛求理教授關於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和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影棚工程的回憶”. 載陳伯超、劉思鐸主編. 中國建築口述史文庫(第一輯)[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5:117-128. (978-7-5608-7821-8)

9. 華霞虹. 上海摩登之源與流:以拉斯洛·鄔達克的建築作品為例. 載吳鼎聲等作. 華人建築歷史研究的新曙光:2017海峽兩岸中生代學者建築史與文化遺產論壇論文集[M]. 台南:台灣建築史學會,2018.08. (ISBN 978-986-85195-1-0)

10. [英]丹·克魯克香克編著. 弗萊徹建築史(原書第20版)[M]. 鄭時齡等譯. 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0 (校譯其中4章)

11. HUA Xiahong, WANG Kai. “ Touch, or Possibilities out of the Specific Site” in Zheng Shiling & Angelo Bugatti, Changing Shanghai: From Expo’s after Use to New Green Towns, Roma: Officina edizioni,2011:133-140.

12. HUA Xiahong, HAN Tao. “Case Study 02: Beijing798 3.0 Art Space” in ZHENG Shiling, Angelo Bugatti, Regeneration & Re-use in China: Transforming the Existing. Santarcangelo di Romagna: Maggioli S.p.A, 2015: 049-062.

13. 鄭時齡主編. 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建築與交通[M].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華霞虹編撰其中12個條目)

主要論文

1. Xiahong Hua, Quo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Identity, Perspecta 49 The Yale Architectural Journal, Boston: The MIT Press, 2016:216-227. (ISBN 978-0-262-52942-6)

2. Xiahong Hua, Shen Zhuang, Everyday, Change and the Unrecognisable System [J]. Architectural Design, 2018(6):52-57. Wiley Press (A&HCI)

3. 華霞虹. 走向城市建築學的可能——“虹口1617展覽暨城市研究”研討會評述[J]. 建築學報,2017(9):(09):103-109.

4. 華霞虹. 當代中國的消費夢想與建築狂歡——1992年以來[J]. 時代建築,2010(1):124-128

5. 華霞虹. 高校設計院與建築學的教育革命:以1958至1965年間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的組織與實踐為例[J]. 時代建築,2018(5):22-27.

6. 華霞虹. 明星建築師的符號消費[J]. 建築師,2010(6):122-130

7. 華霞虹. 作為大眾媒介的建築:從五個高出鏡率作品管窺70 後中國建築師的價值認同和實踐策略[J]. 時代建築,2013(4):32-35

8. 華霞虹. 古典外衣遮蔽的功能主義實踐——再讀鄔達克設計的宏恩醫院[J]. 時代建築,2012(1):162-167

9. 華霞虹、華昕若. 阿卡·汗建築獎與伊斯蘭世界的當代建築[J]. 建築學報,2005(1):78-81

10. 華霞虹. “同濟風格”——20世紀中後期同濟四個建築作品評析[J]. 時代建築,2004(6):52-59

11. 華霞虹、吳驍、劉嘉緯、蒲肖依. 通過建造學習建築——以50年歷史的耶魯設計建造課程為例[J]. 建築學報 2017(6):86-93.

12. 華霞虹、莊慎. 改妝記[J]. 時代建築,2016(4):24-28

13. 華霞虹. 一扇門打開兩個書店——上海悅閱/志達書店的理念與工藝[J]. 時代建築,2018(1):128-133

14. 華霞虹、莊慎. 上海嘉定新城雙丁路幼稚園設計[J]. 建築學報,2014(1):71-72

15. 華霞虹.“懸掛的庭院”——上海文化信息產業園B4/B5地塊的設計策略[J]. 時代建築,2011(3):106-113

16. 華霞虹,莊慎. 加建[J]. 新建築,2012(2):66-71

17. HUA Xiahong, LI Ying, LIU Jiawei. “A Study on Attraction Factors of Public Open Space on Family Consumers in Community Complex “[C]. in ZHU Xiaolei, XU Leiqing, LU Wei eds. Ecological and Wisdom: Towards a Healthy Urban and Rural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1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Behavior studies[C], 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14:1229-1240.

18. LIU Jiawei, HUA Xiahong, LI Ying. “A Study on the Activity Inclusion of Central Square Spaces in Community Complexes” [C]. in LIU Zhi, XU Leiqing and LU Wei eds, The Rejuven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Built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2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Behavior studies,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16:1069-1071. (ISBN: 978-7-5689-0190-1, corresponding author)

19. 華霞虹.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J]. 時代建築,2003(5):112-117

20. 華霞虹. 大光明大戲院與其建築師鄔達克[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7)增刊:81-83

21. 莊慎、華霞虹. 選擇在個人與大眾之間[J]. 建築師,2012(6):43-51

22. 莊慎、華霞虹. 改變即日常:阿科米星的實踐綜述[J]. 建築師,2014(2):131-137

23. 莊慎、華霞虹. 嘉定秋霞圃西側地塊五輪設計方案[J]. 時代建築,2012(1):48-51

24. ZHUANG Shen, HUA Xiahong, Learning from the Everyday World, 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2017, Vol 21 No.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HCI)

25. 莊慎、華霞虹.非識別體系的一種高度:傑弗里·巴瓦的建築世界[J]. 建築學報,2014(11):27-35.

26. 莊慎、華霞虹. 日常·改變·非識別體系[J]. 新建築,2014(06):16-19

27. 莊慎、華霞虹.空間冗餘[J]. 時代建築,2015(5):108-111.

28. 莊慎、華霞虹.城市內的工作室[J]. 時代建築,2015(5):100-107.

29. 莊慎、華霞虹. 平常的開始,平常的結果——寶山陳化成紀念館移建改造[J]. 建築學報2015(12):48-53.

30. 莊慎、華霞虹. 套用:作為行動和認知[J]. 新建築, 2016(2):10-16.

31. 莊慎、華霞虹. 空間冗餘與非識別體系[J]. 建築師,2016(6):No.184: 21-26.

32. 華霞虹. 通過消費建構城市——《消費空間》書評[J]. 時代建築, 2015(3):137.

33. 華霞虹. 評《非完全城市主義:一種對新興經濟體的批判性城市策略》[J]. 時代建築,2012(6):170.

34. 華霞虹. 啟發+思考+辯論三位一體——專業基礎階段“設計導讀”教學初探[C].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福州大學主編. 2012全國建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2:503-506.

35. 華霞虹、王凱. 多雙學位項目背景下知識和訓練雙重導向的英語課程——《中國當代建築研究導論》教案設計與反思[C]. 載陳以一主編. 同濟大學雙語、全英語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233-238(ISBN:978-7-5608-5328-4)

36. 丁潔民,華霞虹.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高校建築設計研究院[J]. 時代建築,2017(1):32-36.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城市空間日常效率的普通建築更新設計策略研究(批准號:51778419 ),項目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社區綜合體公共空間活力影響因子研究(批准號:51208359,2013/01-2015/12),項目負責人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近代歷史建築與風貌區保護研究(批准號:51478317,2015/1-2018/12),第2參與人

4. 橫向課題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60周年院史研究,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2016.11-2018.11),項目負責人

5. 橫向課題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建院60周年口述史研究,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2018.3-2019.2),項目負責人

6.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研究項目,建村(2015)75號,中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上海卷,2015/11-2016/6,參與,任第一編寫專家)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都市人類學視野下近代公共娛樂建築的源流型制及保護更新策略研究——以上海為例(批准號:51308394,2014/01-2016/12),第4參與人

8. 中國科學院學部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合作項目“建築學和城市規劃學科的未來發展與中國的城市和建築面臨的現代化問題”,2012-2014,第4參與人

9. 教育部、財政部課題:“建築歷史與理論”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2009-2012,參與人

10. 上海規劃與國土資源局課題:後世博綜合活動區規劃研究(批准號:Gtz2010010, 2010-2011),第4參與人

11.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項目“生態城鎮建設技術導則”(批准號:08DZ1205700,2009-2010),子課題“總則”第3參與人。

12. 建構文化城市:上海香港比較研究 , 2012-2014(與香港浸會大學王珺合作)

13. 同濟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村鎮空間集約利用關鍵技術研究”(批准號:0100219116,2012-2014),第3參與人

14. 同濟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基於歷史圖像信息分析的近代上海城市空間與文化身份變遷的都市人類學研究”(批准號:0100219114,2012-2014),第4參與人

教改課題

1. 《文本的建築——專業文獻閱讀與寫作》獲2015年“一拔尖三卓越”專項雙語及全英語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已結題)

2. 同濟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項目:建築學入門階段全英文專業文獻閱讀與寫作方法初探(負責人,2015/8-2016/12,已結題)

3. 同濟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項目: 設計專業基礎階段的批判性思維訓練——設計導讀和導讀論壇教學研究(負責人,2017/1-2018/12,在研)

4. 2015年度上海高校來華留學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建設方案“中國當代建築研究導論:範式與主題”(負責人,2015/-2017/12,已結題)

獲獎情況

1. 《中國當代建築研究導論:範式與主題》獲上海市來華留學英語示範課程,2017

2. 2017年度同濟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面向國際化教學挑戰的中國現當代建築研究英文課程實踐》

3. 博士論文《消融與轉變:消費文化中的建築》獲2009年上海市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

4. LIU Jiawei, HUA Xiahong, LI Ying. “A Study on the Activity Inclusion of Central Square Spaces in Community Complexes” won Excellent Paper Award in 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 (通訊作者,2016/10)

5. 2013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第七屆“華城杯”建造節二等獎、三等獎作品指導老師之一

6. 2012 CAUP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獲最佳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獎

7. 2010 URCL第16屆國際設計研討會特別提名獎(二等獎)指導老師之一(URCL XVI INTERNATIONAL DESIGN SEMINA)

8. “構建國際話語體系為導向的當代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國際課程實踐”同濟大學2015年教學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