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2006

華語電影2006

《華語電影2006》,是繼《華語電影2005》之後由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主持編輯的第二本年度華語電影評論集,影評人虞曉毅擔任執行主編。書中梳理回顧了2006年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創作和市場狀況,並對四十餘部華語電影,尤其是在藝術或市場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影片,進行了全面、深入、專業的評論。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由《南方都市報》於2000年發起、主辦的電影評獎活動,聯合全國多家有影響力的媒體,是國內唯一將內地、香港、台灣三地公映的華語片進行共同評選的電影獎項。它以“深度開掘、銳意進取”作為評選宗旨,目的在於為華語電影文化架築一個獨立健康、視野開闊的平台。該獎項由來自兩岸三地的知名電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參與評審,香港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舒琪多年擔任該獎評審團主席,賈樟柯擔任過第三屆內地評審團主席,香港資深電影人、金像獎現任主席文雋先生曾擔任該獎顧問。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堅持走專業路線和民間路線相結合的評選模式,以評審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優質媒體獨到的專業眼光,正逐漸在華語電影界確立廣泛的影響力。

作者大都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歷年來的評審,集合了兩岸三地影評界的中堅力量。書末附有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評審全記錄,可供專業人士和影迷參考。

編輯推薦

兩岸三地著名影評人合力撰著。全局視野,深度批評,客觀記錄。

鈄江明:2006年之於華語電影,看起來是個頗為豐收的一年。各個取向的電影都有了自己的“佼佼者”。

崔衛平:這些藝術片出身的大導演,迄今還沒有找到與最廣大的人民民眾相溝通的基本語言。而想通過拍攝大片來確定自己藝術片導演的身份,同樣是不理解商業大片的脈絡所在,完全是南轅北轍。

梁良:台灣電影積弱不振已非一朝一夕。由於整個電影產業的根基腐蝕嚴懲,從資金到人才到技術等各層面,無不出現問題。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由《南方都市報》於2000年發起、主辦的電影評獎活動,聯合全國多家有影響力的媒體,是國內唯一將內地、香港、台灣三地公映的華語片進行共同評選的電影獎項。它以“深度開掘、銳意進取”作為評選宗旨,目的在於為華語電影文化架築一個獨立健康、視野開闊的平台。該獎項由來自兩岸三地的知名電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參與評審,香港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舒琪多年擔任該獎評審團主席,賈樟柯擔任過第三屆內地評審團主席,香港資深電影人、金像獎現任主席文雋先生曾擔任該獎顧問。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堅持走專業路線和民間路線相結合的評選模式,以評審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優質媒體獨到的專業眼光,正逐漸在華語電影界確立廣泛的影響力。

《華語電影2006》,是繼《華語電影2005》之後由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主持編輯的第二本年度華語電影評論集,影評人虞曉毅擔任執行主編。書中梳理回顧了2006年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創作和市場狀況,並對四十餘部華語電影,尤其是在藝術或市場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影片,進行了全面、深入、專業的評論。作者大都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歷年來的評審,集合了兩岸三地影評界的中堅力量。書末附有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評審全記錄,可供專業人士和影迷參考。

目錄

序:2006年的暗影與光明

一、內地單元

綜述:國產電影2006片面總結

年度影響

《瘋狂的石頭》

《三峽好人》

《滿城盡帶黃金甲》

《夜宴》

《雲水謠》

一種關注

《東京審判》

《芳香之旅》

《好奇害死貓》

《雞犬不寧》

《看上去很美》

《馬背上的法庭》

《茉莉花開》

《夢想照進現實》

《泥鰍也是魚》

上海倫巴

《天狗》

《我們倆》

《無窮動》

《血戰到底》

《租期》

二、香港單元

綜述:2006年香港電影回顧

年度影響

一種關注

三、台灣單元

綜述:2006年台灣電影產業概覽

話題之作

附錄1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第一階段評審記錄

附錄2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第二階段評審記錄

附錄3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第三階段評審記錄

附錄4歷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獲獎名單

附錄52006年內地/香港/台灣十大票房電影

書摘

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