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

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

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Huaxi MR Research Center, HMRRC),主要開展以磁共振基礎及臨床套用為目標的前沿性科學研究,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建立的以高場磁共振成像為核心的開放性研究平台。

基本信息

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HMRRC)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HMRRC)

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HuaxiMRResearchCenter,HMRRC)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建立的以高場磁共振成像為核心的開放性研究平台。HMRRC以現有的基礎與臨床醫學和相關交叉學科科研優勢,與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廣泛合作,集聚多領域跨學科諸多研究專家,共同開展以磁共振基礎及臨床套用為目標的前沿性科學研究。

發展目標

目標為建設成一個磁共振技術創新型基礎與套用研究、科研和臨床人才培養及國際科研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基地。

現有設備

大腦改變大腦改變

HMRRC目前擁有8台磁共振成像(MRI)掃瞄器,其中包括一台骨關節專用MR、三台1.5T和三台3.0T高場強全身MRI系統(分別為荷蘭Philips公司3.TAchievasystem,美國GE公司3.0TEXCITEsystem和德國Siemens公司3.0TTriosystem),高場MR系統以科研為主。

2009年10月啟用的超高場7.0 T MR系統(BioSpec®In-vivoMRSpectroscopy/ImagingSystem;BrukerBioSpinInternationalAG,Switzerland)孔徑為31cm,可作較大動物的MR成像與多核MR波譜研究。HMRRC另有PACS系統、完善的fMRI功能試驗配置與MR兼容的高端眼動跟蹤儀(美國/ASL)、MR兼容EEG系統、MR兼容心電監護儀和MR兼容全身麻醉儀以及MR兼容多道生理信號採集與分析系統(美國/BIOPACSystems,Inc)。軟體配置完善的影像分析實驗室擁有數台高性能圖像分析工作站。

研究項目

磁共振磁共振

中心的研究項目廣泛,涉及跨學科交叉領域,包括臨床醫學(如神經、精神、腹部、心血管和肌肉骨骼病理學等)和多學科基礎科學(涵蓋基礎生命科學及非生命科學如醫學物理,數理統計、電子信息技術及計算機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材料、神經科學和心理認知科學等)。

研究團隊

HMRRC的研究團隊聚集了理、工、醫多學科研究人員。特別是有專職磁共振科研掃描技師、磁共振物理師和計算機及醫學圖像分析研究人員的支持,為獲取可靠磁共振臨床和科研數據提供了質量保證。同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目前國際上單院區最大的綜合醫院,擁有充足完善的醫學基礎與臨床資源。目前,正在重點進行一系列正常腦與腦疾病影像學研究。

隸屬關係

HMRRC隸屬華西醫院影像醫學中心(MedicalImagingCenter,MIC)。華西醫院影像醫學中心包括醫學超聲科、核醫學和放射科三個部門。其中,HMRRC直接附屬放射科。放射科始創於1924年,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影像醫學學科之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予點,1993年被國家教委批准為西南地區的放射診斷博士後流動站。擁有高級職稱醫師17名,其中有全國知名的老一代放射學家、全國和省市放射學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以及放射診斷學首位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已成為亞專業設定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梯隊結構合理、發展方向明確並具有特色的學科,是國內最主要的影像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基地之一。2008年華西醫院影像醫學中心成為教育部唯一新增的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國家重點學科。

中心主任

龔啟勇龔啟勇

現任華西醫院影像醫學中心主任龔啟勇教授為臨床放射學教授(教育部二級,華西臨床醫學院神經與精神病學兼職教授),博士後、博士及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長期從事臨床影像診斷工作及醫學磁共振研究。曾任英國著名大學醫學院影像醫學全職Lecturer(facultymember),後在國內領導學術團隊圍繞重大神經精神疾患的臨床診斷難點,開展了一系列基於磁共振新技術的腦-精神影像研究,已取得重大進展。近三年內有數項基於國內自主創新成果在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其中11篇學術研究論著的SCI影響因子IF>5.50。

尤其是近兩年的代表性研究工作分別發表在PNAS(2007年度雜誌影響力Eigenfactor[特徵因子]=1.74485,同年Nature-1.83870,Science-1.69272)、放射學頂級刊物Radiology(IF=5.996)、神經影像頂級刊物NeuroImage(IF=5.694)和神經與精神病學著名刊物AmJPsychiatry(IF=10.545)等,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和社會效應,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包括國際著名學者和相關雜誌總編的重要評述和高度評價),被認為在本領域作了開拓性的工作,相關成果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與套用前景。多次應邀在領域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擔任重要職務,包括學術委員會委員、分會主持、大會專題講座特邀專家等(包括歐洲放射學年會ECR)。主持包括973課題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英國皇家學會合作項目等多項國家級課題。

是Brain(IF=9.603)、NeuroscienceandBiobehavioralReviews(IF=7.804)BiologicalPsychiatry(IF=8.672)、NeuroImage(IF=5.694)、HumBrainMAPP(IF=5.395)等國際重要學術雜誌審稿專家。為2008年亞太地區國際放射學會(AOCR)特邀傑出學者,同年基於在神經精神影像的研究工作,指導的學生在博士就讀期間獲得國際醫學磁共振學會(ISMRM)YoungInvestigatorAward(YIA)提名(臨床科學YIA每年全球範圍內只提名三位候選人,已連續16屆,是中國學者的首次入圍)。

磁共振磁共振

作為交叉學科學術組織的重要成員,分別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磁共振專業組副組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物理學會醫學物理專委會委員、中國神經科學會神經心理學專委委員、英國放射學會常務會員等。現為國際學術雜誌IntlJMRI主編、BMJ(英國醫學雜誌)中文版編委、《放射學實踐》編委;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部終審專家評審組成員,並承擔中華醫學科技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和國家科技獎等重大學術獎項的評審工作。

聯繫地址

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外南國學巷37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住院大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