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詞語釋義]

華蓋[詞語釋義]

華蓋是一個詞語,讀音為huá gài,指帝王坐車上的綢傘;高貴者所乘之車;古星名;雲層上緊貼日月邊緣、輪廓不甚規則、內呈淡青色、外呈淺棕色的光環;樹名;眉毛或肺。

基本解釋

1、[canopy over an imperial carriage]

2、帝王車駕的傘形頂蓋。

3、一種用柱支承或由牆壁伸出的陽台或屋蓋。

4、[aureole]∶光通過比其波長大的粒子或小小滴介質時,出現圍繞大氣光源(如太陽)的明亮區域,呈淡藍色圓盤,外緣栗色,就像太陽或月亮被霧包圍了一樣。

5、[Huakai--an acupuncture point in breastbone]∶經穴名。屬任脈。位於胸骨中線上,平第一肋間隙處。

引證解釋

1.帝王或貴官車上的傘蓋。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華蓋, 黃帝 所作也,與 蚩尤 戰於 涿鹿 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 章炳麟 《訄書·訂禮俗》:“今秋冬精明之晝,不暴露人,然尚虛張華蓋,以覆步輦,語有所謂無魚而作罟者邪。”

2.泛指高貴者所乘之車。

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出從華蓋,入侍輦轂。”唐楊炯《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清田戒露,望華蓋而長鳴;綠地生風,下仙閣而直轡。”清黃遵憲《久旱雨霽邱仲閼過訪》詩:“麻鞋袬袬趨天闕,華蓋遲遲返帝鄉。”

3.古星名。

漢 王褒 《九懷·思忠》:“登華蓋兮乘陽,聊逍遙兮播光。” 唐 楊炯 《出塞》詩:“明堂占氣色,華蓋辨星文。”《宋史·天文志二》:“華蓋七星,槓九星如蓋有柄下垂,以覆大帝之坐也,在紫微宮臨勾陳之上。”

4.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犯了華蓋星,運氣就不好。

《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那先生言:‘命有華蓋,卻無官星,只好出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莫怪我直談,姑娘命里犯一個華蓋星,卻要記一個佛名,應破了纔好。”魯迅《集外集·〈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5.指雲層上緊貼日月邊緣、輪廓不甚規則、內呈淡青色、外呈淺棕色的光環。

6.樹名。

《西京雜記》卷一:“﹝ 終南山 ﹞有樹直上百丈,無枝,上結藂條如車蓋,葉一青一赤,望之斑駁如錦繡, 長安 謂之丹青樹,亦云華蓋樹。”

7.道教指眉毛。

《黃庭內景經·天中》:“眉號華蓋覆明珠。”

8.指肺。

《黃庭內景經·肝氣》:“坐侍華蓋游貴京。”梁丘子註:“華蓋,肺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