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鳥目

華夏鳥目,反鳥亞綱,拉丁學名為Cathayornithiformes,分布區域為自遼寧朝陽波羅赤、勝利等地。

基本信息

Cathayornithiformes
釋文:反鳥亞綱的一目。
前頜骨齒略向前傾,上頜骨短,齒骨約為頭骨長度的一半;癒合的薦椎數目為8枚,尾綜骨前半部具有三角形的背嵴;叉骨呈典型的Y字形且具有較長的鎖下突;胸骨寬大,其後緣具有兩對後突,其中的側後突長且其末端變寬;第Ⅱ、Ⅲ掌骨背面具有縱向的中央溝;第Ⅰ指第1指節極為細弱,第Ⅱ指強壯,第Ⅲ指僅具一枚指節;恥骨纖細、彎曲,恥骨腳小、三角形且伸向背方;坐骨細,遠端變尖,向背方彎曲;第Ⅱ骨的滑車略高於第Ⅲ骨滑車但略低於第Ⅳ骨滑車,趾爪發育。
目前華夏鳥目較為公認的有1科3屬,即華夏鳥科(Cathayornithidae),中國鳥屬(Sinornis)、華夏鳥屬(Cathayornis)、始華夏鳥屬(Eocathayornis)。化石產自遼寧朝陽波羅赤、勝利等地,下白堊統九佛堂組。
中國鳥(Sinornis)屬名由Sino (中國)及ornis(鳥)構成。化石產自朝陽勝利鄉梅勒營子,個體稍小於華夏鳥;尾綜骨短,其長僅為股骨長的55%;第Ⅰ、Ⅱ指爪等長;第Ⅲ指的指節相對較彎曲且較長;對轉子存在;尺腕骨呈心形且具有一小的掌部缺刻。
華夏鳥(Cathayornis)屬名由Cathay(中國古稱華夏的英譯)及ornis(鳥)構成。化石產自朝陽波羅赤,肱骨與尺骨長度幾乎相等;第Ⅰ指爪略長於第Ⅱ指爪;第Ⅲ指的指節近端擴展,其長約為第Ⅱ指第1指節長的一半;對轉子缺失;尺腕骨具有一大的較淺的掌部缺刻。最近有學者認為華夏鳥為中國鳥的同物異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