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88年的土木工程系,設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學、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六個本科專業和國際聯合辦學建築工程技術專科,在校生1234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土木與交通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88年的土木工程系,現設有土木工程(含專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國際教育專科,擁有交通土建工程專業本科自學助考辦學資格。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於2007年通過國家建設部高等教育專業評估 。

學科建設

土木與交通學院擁有河南省土木工程一級重點學科,設有結構工程、工程力學、橋樑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地下建築工程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結構工程學科為學校博士授權單位建設支撐學科。具有免試推薦、接受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以及開展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和工程碩士招生培養資格 。

師資力量

土木與交通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12人,中國工程院周豐峻院士為學校雙聘院士。專職教師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博士47人,其中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1人,校級特聘教授1人。有河南省優秀專家1人,河南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省部級優秀教師9人,鄭州市優秀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4人;有河南省傑出創新人才2人,鄭州市科技領軍人才1人,河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河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人 。

教學工作

土木與交通學院歷來重視教學改革研究工作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作用,根據專業建設發展需要逐步確立了教研室管理對口專業教學的工作模式,使專業教學研究工作得到加強,教學改革研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工程力學教研室於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先進教研室,2004年被評為學院優秀教研室。《材料力學》、《混凝土結構》、《理論力學》等3門課程分別於1996年、2000年、2002年被評為河南省省級優秀課程;《彈性力學及有限元》(1994年),《土力學》(1996年)、《材料力學》(1995年,1997年)、《建築材料》(1999年)、《混凝土結構》(2000年)、《理論力學》(2001年)等6門課程被評為學院優秀課程。2004年根據學院統一部署,完成了所屬3個本科專業的教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工作。2005年學院立項建設《材料力學》、《建築材料》、《混凝土結構》等3門精品課程。4人獲得學院教學質量優秀獎,1人次獲得河南省講課競賽二等獎,11人次獲得學院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二等獎。2004-2009年主編或參編出版教材22部,發表教學研究論文60餘篇。

土木與交通學院歷來重視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完善與改革,特別是1997年以來,不斷總結課程體系改革經驗,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增強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合併重複內容、最佳化課程設定、打通專業基礎理論、設定專業方向課程等方法最佳化課程教學體系,逐步確立了各專業的特色教學方向,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道路。使新辦專業與原有專業之間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成為互相支撐、協調發展的專業學科群。在土木工程專業歷年開設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和工程結構最佳化設計方向選修系列課程教學經驗基礎上,開辦了交通工程本科專業和工程力學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土木工程為核心的土建交通類學科群。不僅最佳化了專業設定,避免了擴招後同一專業招生數量過多帶來的就業分流難、壓力大的問題,也使教學師資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辦學效益 。

科研成就

土木與交通學院一貫重視本科、研究生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建設有河南省土木工程結構類課程教學團隊,河南省《混凝土結構》、《建築材料》、《材料力學》精品課程,河南省土木工程綜合訓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近五年主編國家和省部級統編教材32部,獲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河南省優秀圖書獎1項。

土木與交通學院一貫重視科技工作對教育質量的促進作用,建設有河南省水工結構耐久性科技創新團隊、河南省高校生態高性能建築材料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省水工結構與材料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中等職業學校骨幹教師培訓基地。2008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和省級重點建設工程科研項目、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基金、教育部訪問學者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及省部級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等9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建築工程魯班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三等獎18項,出版專著18部 。

歷史沿革

土木與交通學院原名土木工程系,成立於1988年8月,2006年2月更名為土木與交通學院。

2000年土木工程系有土木工程和建築學兩個本科專業,學校根據國家政策開始擴大招生規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數由1999級的4個班120人擴招至9個班296人,建築學由原來的1個班30人,擴大為3個班93人。為適應社會人才需求、豐富辦學方向,經過論證並積極申報,2001年新增城市規劃專業,2002年新增交通工程、工程力學兩個專業,2003年增加藝術設計專業。到2003年底,土木工程系有6個專業。

2006年2月,根據學校整體規劃,建築學、城市規劃和藝術設計3個專業整體劃出組建建築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建築學院)。土木工程系更名為土木與交通學院,設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學、交通工程3個專業。

2006年學校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開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專科)。

2007年新增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

2007年學,校將成人教育逐步下放至學院,成人繼續教育工作不斷發展壯大。2010年積極組織申報並獲得“交通土建工程”專業本科自學助考辦學資格,拓寬了辦學途徑。

2009年新增土木工程(專升本)專業。至2011年,土木與交通學院已擁有7個本科專業,1個專科專業。

2011年新增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

專業介紹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類別: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掌握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無機材料性能、測試及研究方法,粉體工程,材料製備原理,熱工過程與設備,無機非金屬工藝學(含矽酸鹽、複合材料),工程力學,工程圖學基礎,膠凝材料學等。工程檢測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實訓,商品混凝土公司實習,構件生產與檢驗,材料試驗等。

建築工程技術

類別:專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與澳大利亞斯威本大學聯合辦學,以培養具有較強的英語交流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精神,較全面建築工程技術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紮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專業特長的國際化套用型高級工程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溝通、學習技能、商業創新與變革、交際技能、信息技術、能量與運動、材料與工藝、電子系統、工程項目等。建築材料、工程力學、房屋建築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與砌體結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預算、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築結構設計等。土木工程實訓、生產實習、測量實習、材料與工藝課程實驗、工程項目課程實驗、建築材料課程實驗等。

交通工程

類別: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交通工程專業是河南省特色專業,以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科學修養,較強的學習與交流能力,具有交通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向的控制能力,能在國家及省、市的發展規劃部門、交通管理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施工部門等從事相關方面的工作,並能夠進一步從事交通工程及相關學科研究的高級管理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交通工程學、交通規劃、道路工程、道路勘察設計、管理運籌學、測量學、工程施工與概預算、高速公路控制與管理等專業課程。認識實習、測量實習、港站實習、道路設計、橋樑設計等多項實踐和試驗環節。使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交通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從事交通控制與管理以及道路勘測、設計、施工建設的初步能力。

工程力學

類別: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掌握堅實的工程力學專業理論,力學現代實驗技術,工程計算及軟體開發技術,並能綜合利用這些知識和技術解決工程領域中的實際力學問題以及相關交叉學科的新問題,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有限元法及程式設計、結構動力學、結構最佳化設計、數值計算方法、力學與工程、斷裂力學、結構穩定性分析、振動理論、實驗力學、砼結構設計原理。金工實習、鋼結構課程設計、結構試驗與檢測技術實習、材料力學實驗、理論力學實驗、流體力學試驗等實踐和專業實驗環節。

土木工程

類別:本科,理工類

培養目標: 現設有城市建築工程、橋樑隧道工程、工程施工與管理三個方向,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較全面掌握土木工程理論基礎、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理工兼備的寬厚紮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並具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砼結構設計原理、橋樑工程、鋼結構設計原理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認識實習、測量實習、生產實習、實驗技能訓練、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砌體結構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房屋建築學課程設計、公路路面工程課程設計、橋樑工程課程設計、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課程實驗、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等。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

類別:本科,理工類,學制四年。2011年新增專業。

培養目的: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較全面掌握建築節能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術技能,具有理工兼備的寬厚紮實專業知識、較高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能在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物理、建築節能理論、建築與節能材料、房屋構造、建築耗能與節能設計、節能工程測量與驗證、建築結構耐久性設計、節能工程施工技術、建築節能技術與套用、建築設備節能、節能工程經濟分析等。實踐課程:“兩課”類實踐性環節、節能工程經濟分析課程設計、認識實習、房屋構造課程設計、建築物理課程設計、建築智慧型化實習、建築耗能與節能設計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具有理工兼備的寬厚紮實專業知識、較高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能在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類別:本科,理工類,學制四年。2011年新增專業。

培養目的: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科學修養,較強的學習與交流能力,具備再生資源以及資源的開發、研究、設計、規劃和管理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廢棄物資源化工程原理、工程材料科學與設計、材料製備科學、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膠凝材料學、環境材料、再生資源工藝和設備、粉體工程、選冶工程概論、工程經濟學等。再生資源工藝課程設計,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實訓,測量實習,構件生產與檢驗,材料試驗等。

就業去向:畢業後具備在再生資源以及資源的開發、研究、設計、規劃和管理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