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仁和廟

華亭仁和廟

華亭仁和廟,是有史以來城隍廟建制級別里的最高級別,屬國都城隍廟。廟正中祀城隍神陳文龍(系當時宋帝端宗封的),兩旁神座上也塑有神像,廟中香火縈繞。山門上建一座民族英雄陳文龍紀念亭。

簡介

華亭仁和廟,是有史以來城隍廟建制級別里的最高級別,屬國都城隍廟。據《中國經濟叢書》莆田冊載“南宋建都臨安(杭州),杭州府轄二縣,一仁和,一錢塘”。又據1996年10月17日《首屆閩台城隍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材料論述:“莆田的城隍廟建制十分獨特,從都、省、府、縣到衛、所、寨的城隍廟,一應俱全且完好保存。”“莆田的都城隍廟,即仁和廟,在華亭鎮大街上的柴樓里,廟名源於南宋首都臨安所在地仁和。”南宋首都建於臨安(1127)已歷一百多年了,延至景炎元年(1276)端宗趙 君臣被元兵所迫,南撤入閩,而仁和官民移置於莆,彼時攜帶仁和廟及其一些文物建華亭仁和廟,以志懷思故國,並在莆田古譙樓前,由宋帝端宗宣布把國號南宋改為“東宋”。至1953年改建華亭區公所、公社、糧站等,對於仁和廟文物散毀將盡,1993年重修。
我們於2007年11月28日,由荔城驅車華亭街柴樓里,進謁我市唯一的國家級城隍廟華亭仁和廟,從華亭街登上宏偉高大的門樓,其三層檐下豎匾“皇旨”,登上城隍廟下大石埕,其右邊面東豎立一石碑,正面刻“莆田縣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仁和廟”,下刻“莆田縣人民政府2000年11月立”,背刻“華亭仁和廟,原系南宋首都臨安仁和的城隍廟,景炎元年(1276)宋帝(端宗)趙 和文天祥、陳文龍等南下遷建於此,存有宋、明、清瓜形石礎、石聯、木雕等實物,是研究城隍文化的珍貴資料。”再登三階上頂石埕,如孔廟大殿前壇池一樣,靠城隍廟檐下兩旁分立一對石獅,登廟門前檐下中央承一對透雕龍石柱,龍柱外圍嵌四面玻璃,廟內立有許多石柱,各石柱都刻有聯句。廟正中祀城隍神陳文龍(系當時宋帝端宗封的),兩旁神座上也塑有神像,廟中香火縈繞。山門上建一座民族英雄陳文龍紀念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