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數學建模科技創新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數學建模科技創新基地

數學建模科技創新基地的前身是1998年成立的“華中理工大學數學建模愛好者協會”。基地面向全校本科學生,以“懷仁博學,精彩建模”為 基地logo宗旨,以“提高大學生數學建模水平、增強團隊協作精神、參加數模大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科研水平”為目標。通過培訓、競賽和科研,為本科生創造一個“跨學科、創新型、研究型”學習和交流平台,將基地成員培養成數學基礎紮實、計算機水平高、科研寫作能力強,能夠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

發展歷史

數學建模競賽歷史

基地logo 基地logo

華中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數學建模競賽是學校教務處重點支持的學科競賽之一。我校是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較早的高校之一,在全國競賽開展的第三年即1995年學校教務處就成立了數模競賽教練組,並劃撥專項經費支持數模培訓和競賽工作。齊歡教授、王以治教授、何南忠教授先後擔任了數學建模競賽主教練。由於學校一直處在發展時期,數學建模培訓和競賽沒有專用場地,缺少計算機設備,缺少培訓資料,同學們有時在辦公室里競賽,有時在會議室里競賽,有時在喻家山防空洞裡競賽。但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從1995年到2006年的十多年裡,我校數學建模競賽仍然取得了8項全國一等獎,8項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

HUST數學建模創新基地

在學校教務處的支持下,2007年5月17日,數學建模基地終於正式成立了,數模人終於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按照學校的規劃,基地起步時期的主要活動場所是東五樓126教室,雖然面積不大,也只配有少量的計算機等設備,承接多年數模競賽保留下來的參考資料也很有限,但這畢竟是數模活動的專用場所。基地建立的同時學校成立了數學建模領導小組,負責數模創新基地的建設和發展,設立了由數學與統計學院、機械學院、計算機學院、電信系等多個院系老師組成的新一屆數學建模教練組,具體負責數模創新基地人才培養和學科競賽工作。隨著2008年啟明學院的組建,數模基地將會逐步得到發展和壯大。

數模創新基地的成立對我校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提高具有廣泛而又積極的意義。基地的成立,使得隊員們平時有了固定的場所開展數模教學和實踐活動,例如軟體上機 、題目討論、交經驗流等;另外,從每年的暑假培訓到9月份全國比賽結束,從12月美賽培訓到次年2月份美賽結束,數模基地就是培訓與集訓的專門場所,這兩段時間也是隊員們學習效率最高,創新能力提高最快的時期。

數學建模創新基地是廣大數模愛好者展示自我的視窗和平台,不僅僅滿足於參加國際國內數模競賽,並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加強管理、不斷創新,力爭在教學改革、科研立項、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用自己的文化特色將基地打造成吸引本科優秀學生、培養本科科技創新精英的搖籃!

基地章程

第一條 基地名稱:全稱為“華中科技大學數學建模科技創新基地”,簡稱“數模創新基地”或“數模基地”。

第二條 基地宗旨:“提高學生建模水平,培養學生協作意識,為本科生之間的跨學科交流提供一個研究型平台”。希望通過2-3年的訓練,將新進入基地的成員培養成品德優良、套用數學基礎紮實、計算機水平高、論文寫作能力強、善於合作、能夠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第三條 具體措施:數模基礎講座、《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暑期強化培訓、個人模擬賽、小組模擬賽、參加國際國內數學建模大賽、參加學術交流會等。

第四條 培養目標:參加培訓,提高數學建模水平;參加數模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申報教研科研項目,公開發表科技論文,提高科研水平;開展各項活動,形成數模基地文化。

第五條 組織結構:學校設立數學建模競賽領導小組,選派熱愛學生,關心數模事業、學術功底紮實、品德優秀的教師擔任數模競賽培訓教練組,設主教練一人,教練若干人;民主選舉產生基地的學生負責人(無法選舉時由主教練指定臨時負責人),由學生負責人推舉熱愛數模基地,認真負責的同學組成基地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基地日常事務和管理。

第六條 隊員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全日制本科生;身心健康,品德優良,作風端正,積極向上,沒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習慣,有仁愛之心,能與他人合作,願意幫助他人;在數學、計算機、論文寫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功底,學習勤奮刻苦,對數學建模抱有濃厚的興趣。

第七條 選拔過程:每年組織校內賽或參加華中數模聯賽,兩賽之一作為數學建模基地隊員選拔賽,數學建模協會負責賽事的組織、宣傳、和競賽工作。參賽成績優異的同學作為遴選基地成員條件之一,《數學建模》課程成績優秀者、院系推薦的各方面表現優秀者都是遴選基地成員條件之一,但必須參加選拔賽;符合條件並準備進入基地的同學要接受老師及老隊員的面試,面試通過者將成為新成員,作為競賽的預備級隊員。

第八條 確定競賽級隊員:預備級成員必須在暑期期間接受為期約40天的兩輪數模培訓,在第一輪培訓期間將有2-4次個人模擬競賽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進入下一輪培訓。預備級隊員在第二輪培訓前(一般為8月初)要進行分組,實行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交叉分組的策略。同組隊員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合,參加小組模擬競賽,如果有隊員覺得不適合或無法磨合,及時向教練組反映並進行適當的調整,對於表現不合格的隊員將降為預備隊員,對於競賽不通過的小組將撤銷分組。通過小組模擬賽的隊員晉升為競賽級隊員,基地確保其參加全國競賽的資格,享受競賽級隊員的待遇。以上任一階段均接受隊員的自行退出,退出後自動降為預備級隊員。

第九條 基地上機要求:自覺珍惜基地網路資源,上機時認真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查找有關數據;認真設計算法,努力調試,使算法有效、通過;認真寫作論文,熟悉文檔排版、公式編輯、表格圖形處理;不得玩遊戲、看娛樂影視,相互監督,一經發現,立刻制止並警告,再次發現,取消基地成員資格。

第十條 基地任務:基地負責組織培訓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的所有隊員;基地為隊員出具各種真實的基地培訓和基地實踐證明;對於優秀隊員,只要隊員提出,基地負責推薦其進入其他團隊進行聯合培養;基地負責協助隊員申請國家大學生創新計畫和各類研究項目,組織同學進行學術創新;創造寬鬆的討論環境,促成各院系,各專業學生之間的學術性交流,搭建一個研究型平台。

第十一條 基地經費:基地自身暫時沒有經費來源,如果有來源,將由基地執行委員會統籌計畫使用。

第十二條 基地檔案:基地每年建立當年所有隊員的終身檔案,隊員自覺提供個人有效信息,隊員評優、獲獎、科研立項、論文發表等所取得的新成果,應及時告知基地並留下成果的影像資料。

第十三 條基地口號:懷仁博學,精彩建模。(其中“仁”源於《論語》,具有多層面含義,是儒家不斷追求自身修養、人格完善、實現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此處取“仁愛之心”之“仁”,就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不斷克服私慾雜念,熱愛生命、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學習、熱愛專業,執著地追求理想、追求美德;口號的主旨是將數學建模自主地融於日常生活中、專業學習中、事業奮鬥中、科學研究中,乃至人生理想的追求中。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一個個模型的求解,見證著人生一頁頁的精彩,一點點學識的積累,標誌著人格一步步的完善,直至逐步接近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第十四條 基地Logo:頁面左下方的圖示。(解釋:圖示中的符號為希臘字母(讀作zeta),由英文字母C和S組成,其中C代表基地活動的內容:Course、Cultivate、Contest;S代表數模活動的目標:Sound、Search、Show;對稱的希臘符號構成相向的兩個M,代表Mathematic Modelling,同時也表現出數學美;中間的HUSTM表示華中科技大學數學建模創新基地。

基地招新

數模基地隊員招新一般在每年4-5月選拔賽結束之後,通過面試確定預備級隊員,預備級隊員經過暑期培訓後,在8月底或9月開學初晉升為競賽級隊員,有資格參加國賽。其中預備級隊員主要來自:1)加入數模協會並參加選拔賽的會員;2)學習《數學建模》課程並參加選拔賽的隊員;3)屬於連鎖分隊並參加選拔賽的隊員;4)院系推薦並參加選拔賽的隊員;5)自學數模教材並參加選拔賽的隊員。

由於數模競賽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對參賽者的數學建模能力有較高的要求,CUMCM競賽結果關係到華中科技大學的聲譽,因此,數模基地不接受沒有參加過暑期數模培訓的同學參加全國數模大賽,不接受任何以個人或院係為單位的隊伍參加全國競賽,所有參賽隊員必須是基地隊員,不僅全程參加了暑期數模培訓,而且遵守基地章程和隊員守則,按要求組隊,按統一分配的教室地點參加競賽。

MCM/ICM在次年的1-2月份,新加入的隊員不僅要有較好的英語基礎,而且要進行面試,美賽原則上自主協調、自主組隊,特殊情況下安排和調整隊伍。在該項賽事獲得校方支持之前,以小組為單位自費報名,基地負責組織集訓和參賽工作,並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量提供其它參賽條件。

暑假數模培訓期間,天氣炎熱,隊員分散,為便於管理,會出台具體管理細則;培訓期間隊員可以隨時向教練組老師反映培訓過程中的問題和情況,反映組隊和隊員配合情況,大組長小組長都有明確的責任。兩培訓階段都有考核指標:講座到課情況記載,模擬賽論文情況記載(個人論文、小組論文),心得體會情況記載等。

美賽集訓在春節前後展開,隊員主要來自基地成員,集訓的重點是MCM/ICM賽題和論文與CUMCM的不同之處,包括英語文獻閱讀、電子排版、資料查詢等。

CUMCM和MCM/ICM結束後兩到三周,基地自主組織答辯,要求每支參賽隊報告競賽論文,小組組長負責本隊答辯人員安排,督促隊員到場。[1]

獲獎情況

2008年,基地成員參加美國MCM/ICM競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參加CUMCM競賽,獲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

2009年參加美國MCM/ICM競賽,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參加CUMCM競賽,獲國家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同年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篇;

2010年參加美國MCM/ICM競賽,獲Outstanding Winner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

2014年參加CUMCM競賽,獲國家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

2015年參加美國MCM競賽,獲一等獎10項,一等獎16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