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歧海戰

從1954年3月18日起至5月20日,華東海軍在浙東沿海貓頭洋進行了一場護漁戰,先後出動6艘護衛艦、10艘炮艇和1個團的航空兵。4月20日,我8 艘炮艇在小鵝冠海面擊傷其掃雷艦1艘。而自從1月4日海軍航空兵第2師進駐寧波後,我海軍中型軍艦作戰更趨積極,4月24日,舟山基地戰艦大隊“瑞金”、 “興國”前伸至檀頭山海面,待命支援巡邏艇隊;第6艦隊“廣州”、“開封”由上海進至舟山,待命支援戰艦大隊;這些戰艦由海軍航空兵第6團擔任空中掩護。

為什麼要發起護漁戰

1954年4月,時值魚汛旺期,國民黨海軍在浙東的騷擾破壞更加頻繁,盤踞在舟山群島的國民黨殘餘軍隊加劇活動,經常派出艦艇:一是襲擊我軍護漁炮艇和漁船;二是到三門灣外貓頭洋漁場搶劫漁民的魚蝦;三 掠我漁船漁民;四 搶不到東西時就衝撞甚至炮擊漁船。危及漁民的生命阻礙漁業生產。同時,敵人也遭到了我軍打擊,從1954年3月18日起至5月20日,華東海軍在浙東沿海貓頭洋進行了一場護漁戰,先後出動6艘護衛艦、10艘炮艇和1個團的航空兵。4月20日,我8艘炮艇在小鵝冠海面擊傷其掃雷艦1艘。而自從1月4日海軍航空兵第2師進駐寧波後,我海軍中型軍艦作戰更趨積極,4月24日,舟山基地戰艦大隊“瑞金”、“興國”前伸至檀頭山海面,待命支援巡邏艇隊;第6艦隊“廣州”、“開封”由上海進至舟山,待命支援戰艦大隊;這些戰艦由海軍航空兵第6團擔任空中掩護。華東軍區海軍把護漁任務交給了第一次參加並指揮海戰的編隊指揮員馮尚賢所指揮的這些軍艦。

作戰詳情

4月27日夜,“廣州”、“瑞金”、“開封”、“興國”4艦燈火在管制駛下離定海南下,進行護漁作戰,“廣州”、“開封”兩艦趁夜色在檀頭山北部拋錨待機。“瑞金”、“興國”兩艦按計畫,次日進至南田島菜花岐島以南7海里處巡邏,任務是誘敵北犯。“廣州”、“開封”隱蔽於檀頭山海面機動待機,待誘敵得手,出擊合圍。華東海軍司令部規定,作戰範圍不超過魚山經度線以東、小鵝冠山島緯度線以南有限海區,因海軍航空兵殲擊機作戰空域受限,原則上不出公海作戰。
4月28日上午,“瑞金”、“興國”兩艦以090至270度航向巡邏誘敵,7時58分,在北澤海域位於菜花岐島方位174度、距離3.3海里,發現一艘國民黨海軍“太和”號護衛艦位於小鵝冠山島正東11海里,航向北北東,航速18節,海上指揮觀察後認為這是難得的殲敵良機。8時24分,國民黨海軍“太和”號護衛艦方位150度、距離60鏈。“興國”艦航向060,航速10節。8時34分,對方距離45鏈,“太和”號提速,發信號命令“興國”艦停車,“興國”艦不予理睬,“太和”號首先發炮。8時35分,“瑞金”、“興國”艦還擊。雙方火力不相上下,都是美造76.2毫米口徑艦炮。當年,美國作為軍火輸出國,將這種型號的炮賣給國民黨,同時租借給參戰國蘇聯。1950年,蘇聯又將該種火炮轉賣給中國海軍,於是就出現了同是中國人,用同一種型號美國炮作戰的場面。我艦邊戰邊誘敵北上。
8時45分,“瑞金”、“興國”兩艦位於菜花岐島方位067度,距離對方艦4.8海里。國民黨海軍“太和”號護衛艦棄戰駛向漁山列島。“瑞金”艦發特急電報給“廣州”艦,但是由於電報字數多、譯報速度慢,報文費時35分鐘以後才到達編隊指揮員馮尚賢手中。馮尚賢看到“瑞金”號發現敵艦的特急電報,命令“瑞金”、“興國”兩艦繼續誘敵北上,同時命令“廣州”、“開封”兩艦起錨接敵。這時國軍“太和”號已經調頭向漁山方向駛去,與國軍“信陽”號驅逐艦、“太康”號護衛艦和1艘“永”字號掃雷艦會合,我編隊失去了圍殲敵單艦的良機。當我“廣州”、“開封”兩艦趕到泥螺礁正南1.2海里時已是9時36分,早失去戰機。11時,“瑞金”、“興國”兩艦在小鵝冠以東海域,於菜花岐島方位88度,距離3.8海里處,發現了上述那支國民黨海軍艦隊,敵“信陽”號驅逐艦率領“太”字號護衛艦兩艘、“永”字號一艘位於小鵝冠山島正東14海里處,航向026度,航速19節。敵艦同時亦發現我艦兩艦,於11時11分,成單縱隊向我兩艦駛來。11時28分,“瑞金”、“興國”艦位於方位148度處,距離敵艦隊68鏈。敵方軍艦編隊會合國民黨海軍“逸仙”號,繼續成單縱隊駛來。“廣州”、“開封”雙艦於11時45分位於菜花岐23度,距離4.1海里,航速12節接敵。11時55分,國軍“信陽”號上127毫米主炮開始向我“瑞金”、“興國”兩艦射擊,海戰開始。“瑞金”、“興國”兩艦立即用76.2毫米主炮還擊。我編隊指揮員馮尚賢命令兩艦轉向070度,以便與敵艦保持同航向,但兩艦仍以026度航行,執行命令遲緩。11時59分,“廣州”、“開封”戰鬥航向195度,航速12節,馮尚賢命令“瑞金”、“興國”艦打擊敵2號艦,但關鍵時刻旗艦“廣州”艦發錯信號,錯成為“打敵1號艦”,“興國”艦在距離敵1號艦60鏈距離上僅發射炮彈6發。12時,“廣州”、“開封”從泥螺礁出擊,當形成兩舷夾擊敵編隊態勢時,距離69鏈,我編隊指揮員馮尚賢立即下令,集中火力對敵艦編隊1號艦集中射擊。密集的炮火頓時射向國軍軍艦,直接命中國民黨軍“太和”號軍艦右舷,在水線以上炸開一個大洞。國民黨軍艦沒料到我艦隊炮火如此猛烈,在領教了蘇制130重炮的威力後,國軍艦隊立即向南轉向,採用機動曲折航行向外海撤離。這時候應該隨敵轉向進行同航向射擊,但我編隊仍採用了與敵艦反航向運動,致使雙方距離迅速拉大。
編隊指揮員馮尚賢同時命令“瑞金”、“興國”兩艦為與敵艦保持同航向,轉向以090度以打擊敵2號艦,但旗艦“廣州”號再次錯發信號為“打敵1號艦”。而兩艦行動再次遲緩,“興國”轉向後只來得及發射了6發炮彈,敵艦早已逃離射程;而“瑞金”號始終沒有轉向,一直向後撤,一炮未放。12時18分,雙方距離85鏈,“廣州”、“開封”兩艦停止射擊,調轉航向110度,繼續向前接近。12時33分,雙方距離縮短至77鏈,航向050度,“廣州”、“開封”艦再次開火,對方調轉航向090度,加速規避。12時41分停止射擊,戰鬥結束。“瑞金”、“興國”兩艦繼續留在海面巡邏,“廣州”、“開封”兩艦返回南韭山錨地。清點戰果,我艦隊發射130毫米炮彈88發、100毫米炮彈26發、76.2毫米炮彈142發,共命中9發,命中率3.515%,我人員無傷亡。後有情報提供,參戰的兩艘國民黨軍“太”字號護衛艦是“太康”、“ 太和”兩艦。

總結作戰失敗之處

下面是華東海軍參謀長馬冠三戰後講評中的部分原話擇錄:
情況判斷、誘敵部署正確,獲得了成功。敵“信陽”號等艦進至菜花岐以南5海里對我極為有利,編隊陣形正確,“廣州”艦、“開封”艦南下,“瑞金”艦、“興國”艦迅速北上,創造了有利陣勢。7時58分發現敵艦,“廣州”艦8時33分才運動南下,失去了打擊敵單艦的良機。採用編隊異航向(反航向)射擊,影響了命中率,未能轉同航向射擊(敵艦外逃時)是錯誤的。“瑞金”艦、“興國”艦脫離敵艦過遠,沒有與敵艦保持膠著狀態,而且沒有執行編隊命令,延遲轉向是錯誤的。“瑞金”艦始終未能轉向,一直向後撤,一炮未發射,只派“興國”艦外出進行射擊(僅發射6發),指揮上嚴重失誤……有一些教訓場合原因講評中沒有提,比如:通信聯絡超短波失靈,通報43份,電報文字達5000個,實乃不問場合的文字遊戲。
參戰者鄒吉才晚年認為,派“瑞金”、“興國”艦執行“誘敵深入”任務本身就存在戰術缺陷,兩艦均為商船改裝,設備陳舊,最大航速為12節,敵“信陽”號驅逐艦巡航速度就達到18節,攔截根本不可能,“一個跑的慢的人怎么能趕到一個跑的快的人前面去呢”,而引誘過程中很容易就被敵艦追上,造成被動挨打局面,十分危險。來自總結材料的意見則認為,造成戰鬥不利的主要原因還是人的因素。當時,中國向蘇聯購買一批退役驅逐艦加強海軍實力,青島組建起驅逐艦第51大隊,海軍要求華東海軍輸送一批有作戰經驗的優秀骨幹前往接收驅逐艦。第六艦隊黨委從全局出發,抱著“寧肯軍艦癱瘓在碼頭不航行,也全力以赴保證海軍的接艦任務”宗旨,毫無保留地選送出650名優秀戰鬥骨幹,包括大隊指揮員兩名,艦長兩名,部門長20名,業務長4名,這次非戰鬥減員從根上削弱了艦隊的作戰實力,補充進來的442名新兵大部分連艦炮是什麼樣都沒見過。如此舉措後來被認為是“拆東牆,補西牆”,“前方炮打響,主力去後方”。祈禱和平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