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一世

莫里斯一世

於是,有拜占庭人插足的波斯內戰再次爆發了。 在這次大捷後,普里斯庫斯將軍或許是由於功勳過於顯赫,招致了皇帝的嫉恨,不久神秘死去。 於是,陳舊的拜占庭帝國局面馬上失控,規模空前的內戰開始了。

簡介

遵照拜占庭帝國重視騎兵的傳統,《將略》首先極力主張建立更為強大的騎兵隊伍,並裝備精良的防護器具和武器,認為優良的騎兵才是克敵制勝的重要力量。其次,該書強調作戰的突然性,認為戰爭勝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攻擊時間和地點的選擇。其三,該書特別重視將帥的個人素質和指揮才能,認為將帥應當關心武器,更應當講求指揮藝術。就像離開舵手不能把船從大海領入海港一樣,離開高超的指揮藝術就不能戰勝敵人;與其與敵人直接戰鬥,不如用計謀打敗敵人。

東援波斯解世仇

他在位期間, 戰爭幾乎燃遍了帝國全境,591年, 波斯傳奇名將白赫蘭·楚賓(巴赫拉姆·楚賓)被逼反叛,霍爾米茲德四世被殺,王子庫斯魯流落到拜占庭求助。莫里斯皇帝儘管深深驚訝于波斯皇帝的落破,但經過再三的利弊權衡後,他還是決定給予庫思老二世的復位以援助,條件是對方割讓亞美尼亞和德拉要塞給拜占庭。為了加強復辟後兩國的友誼,摩里士同時還將自己的女兒西琳公主嫁給庫斯魯二世。拜占庭與薩珊波斯這對百年宿敵終於相互達成諒解,為時20年的“絲綢戰爭”也宣告終結。 591年,庫斯魯二世和拜占庭將領納西斯統率著一支由兩國軍隊組成的聯軍(包括隨同皇帝一起流亡的波斯舊部和7萬拜占庭志願軍),開始向泰西封進發。這時,白赫蘭·楚賓入住波斯皇宮尚不足一年,因此力量有限。但面對在數量上遠勝於己的聯軍,他除了整裝迎擊之外也別無選擇。於是,有拜占庭人插足的波斯內戰再次爆發了。白赫蘭·楚賓的軍隊在經過兩次激烈的戰鬥後被徹底擊潰,他本人則走投無路,最後幾經輾轉進入了突厥人的領地。庫斯魯二世重新入駐泰西封,再度當上了這個極度破亂的帝國的君主。

北定阿瓦固邊防

公元600年的拜占庭帝國公元600年的拜占庭帝國
在巴爾幹,在此後的594至600年間,得益於能幹的普里斯庫斯將軍的卓越領,拜占庭帝國的軍隊不但成功地遏制住了阿瓦爾人南進的步伐,還難得地在與草原蠻族的較量中占據了上風,這還自查士丁尼一世皇帝晚年以來第一次。 601年,拜占庭帝國與阿瓦爾人在蒂薩(Tisza)河岸進行了最後的決戰。結果,伯顏可汗徹底戰敗,喪失了他的4個兒子和近3萬人的軍隊。於是,羅馬人自3世紀撤出達契亞(Dacii)以來,第一次再度踏上多瑙河下游北岸的匈牙利的土地。在這次大捷後,普里斯庫斯將軍或許是由於功勳過於顯赫,招致了皇帝的嫉恨,不久神秘死去。 在義大利和北非,他擊敗了倫巴第人和摩爾人的進攻,並將這些地方交給當地的軍事統帥(總督)來統治。摩里士花了整整20年時間,利用金錢、武力、聯姻和結盟等手段,終於成功解除了西、北、東三面的威脅。但與此同時,他在應對國內的危機與矛盾時卻日益陷入困局。

窮兵黷武終自敗

鑒於帝國的財政依舊匱乏,摩里士政府為了取得對外的進展,盡力縮減軍隊的薪金和首都平民的救濟金,但同時也不斷加重賦稅征繳,因而招致了下層民眾普遍的怨聲載道。他們對於這種過於明顯的階級政策的反應,越來越頻繁的表現在各省不斷的起義和吉莫、軍隊等的暴動中。 到了602年,最慘烈的悲劇終於降臨了。這年秋末,在對阿瓦爾人的戰鬥中,氣勢高亢的帝國軍隊再次取得一系列勝利,伯顏可汗因之憂憤而亡。但摩里士政府為了加強北邊國防,卻發出了一道軍隊冬季到多瑙河駐紮的命令。這道不得人心的命令立即招致了軍隊普遍的堅決抵制。 這時,軍中有一位百夫長名叫福卡斯,是普里斯庫斯將軍的老部下。他狡猾地利用了士兵們對政府的怨憤與不滿,公然暴動起來。隨後,譁變的士兵們在福卡斯的率領下直湧向君士坦丁堡。 莫里斯政府在首都市民們熱烈的歡呼聲中垮台了。除太子提奧多西(Theodosius)化裝成修道士逃亡波斯以外,皇帝本人以及他的子女,連同政府中最憎恨軍隊的代表人物,全被推上了斷頭台。至此,查士丁尼家族的統治也告結束了。
軍隊、平民、奴隸的統一戰線,雖然埋葬了查士丁尼王朝的最後一屆政府,但他們的新統治政策也顯得蒼白無力。篡位者福卡斯雖已在他的軍隊的擁護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他自始就遭到元老院、大地主以及大部分行政官員的堅決反對,因而在國內不能樹立起崇高的權威。
於是,陳舊的拜占庭帝國局面馬上失控,規模空前的內戰開始了。在後來,奇蹟撰述者聖者吉米特里,對這場幾乎斷送拜占庭帝國的內戰作了專門報導。他說道:“魔鬼在他(莫里斯)的繼承者的國土上掀起了一片烏煙瘴氣,在整個東方,在吉里基亞、亞細亞、巴勒斯坦撲滅了歡愛,挑起了仇恨,甚至波及帝都……吉莫已經不滿足於在廣場狂飲同族人的血……他們好像蠻族一樣劫掠了自己的同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