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會戰評論

莫斯科會戰評論

閃擊的破產形勢的轉變

——論莫斯科會戰
蘇軍於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為保衛莫斯科而進行了一系列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1941年9月底,德軍在蘇德戰場北翼封鎖列寧格勒,在南翼占領基輔,在中央攻占斯摩凌斯克,打開了通向莫斯科的門戶,距莫斯科僅300~400公里。於是莫斯科便成了雙方鬥爭的焦點。
應該說,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兩大主力間的較量。戰鬥進行時間長,給蘇聯軍民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它是法西斯德國罪惡面孔的又一次顯現。據統計,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德軍先後共投入90個師,各種火炮1.4萬門,坦克1700輛,飛機1390架,均在蘇軍應戰部隊的1.5倍以上。可以說,莫斯科會戰是一次醞釀已久的侵略行為,而莫斯科則是希特勒這隻餓虎不惜一切想得到的一顆心臟。
不過,雖然作為防守方的蘇軍稍顯被動,加上兵力不足,武器數量懸殊,使得其被德軍長時間牽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仔細分析蘇軍的戰術,誰都會認為它是成功而又嚴密的,甚至對後來的戰鬥勝利乃至今後世界軍事學術地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蘇統帥部自知時機未到,於是果斷地組織防禦,依託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地區,阻止德軍向莫斯科推進,大量殺傷德軍,贏得時間,為反攻創造條件。他們先後在莫斯科以西建立縱深300公里的3道防線,同時組織游擊隊在敵後活動,以配合正規軍作戰。此計畫經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它打破了德軍多次直取莫斯科的企圖。之後,蘇統帥部在德軍經調整補充,發動秋後進攻時又大膽地採用多兵種同時作戰,並以戰略預備隊的形式實施反突擊,都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並迫使德軍於12月5日轉入防禦。
除戰術外,此次會戰取得勝利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氣候。由於蘇軍的英勇反抗,戰鬥持續到了冬季。而此時,德軍已大傷元氣,又因希特勒的命令而不能撤退,各項物資要依賴於空運。最重要的原因是武器裝備的耗損,因為俄國天寒地凍,而德國的武器裝備缺乏防凍保護。於是德士兵便成了“靠肉搏打仗的戰士”。這使得德軍軍心潰散,蘇軍抓住時機,猛烈反擊,大大挫傷了德軍,徹底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特別是解除了莫斯科州,加里寧州,圖拉州和梁贊州的被包圍形勢,將德軍向西擊退100~350公里。
蘇軍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破產。此役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而且發展了蘇聯軍事學術。蘇軍在防禦過程中,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取代線式防禦,並重視了對坦克防禦,把防禦與反攻結合起來。進攻過程中,在選擇有利的總攻時機,重視戰略預備隊的組建並集中使用於戰役的轉折階段,重視組織各兵種的協同動作和組織炮兵進攻,以及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等方面,都取得了寶貴經驗。莫斯科會戰戰役軍事學術

相關條目

麻粉肘子
漢宮秋月
紅扒肘子
菜包子
玉兔火鍋
保健食品
木簡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