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投資850萬元、總面積3800平方米的中國第一個達斡爾民族博物館,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簡稱莫旗)落成。博物館分為民俗廳和成就廳,涉及達斡爾民族的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飲食服飾、文化藝術、民族體育、宗教信仰等13項內容,擁有2000餘件雕刻作品、車馬標本、圖騰神像等珍貴文物和展品,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偏遠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概貌。

基本信息

(圖)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投資850萬元、總面積3800平方米的中國第一個達斡爾民族博物館,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簡稱莫旗)落成。博物館分為民俗廳和成就廳,涉及達斡爾民族的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飲食服飾、文化藝術、民族體育、宗教信仰等13項內容,擁有2000餘件雕刻作品、車馬標本、圖騰神像等珍貴文物和展品,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偏遠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概貌。

歷史背景

(圖)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是中國唯一以達斡爾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旗。今年是莫旗建旗50周年。據了解,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於2008年4月組織18個廳局對莫旗和鄂倫春旗開展為期3年的幫扶攻堅戰。這座博物館就是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施幫扶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建成不僅為達斡爾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平台,更為進一步保護、挖掘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勤勞、勇敢、智慧著稱的達斡爾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早在17世紀前,達斡爾人就創造了所在地最為先進的農業文化。近代歷史上,達斡爾人在保衛疆土、抗擊沙俄的戰鬥中更是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達斡爾族是中國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兩岸、嫩江流域廣大地區。現分居於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人口約13萬人。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尚武崇文,是祖國北疆的開拓者和保衛者之一。於17世紀初從黑龍江北岸南遷到黑龍江南岸及嫩江平原廣大地區。在清代與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共同

抵抗沙俄侵略,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北部邊捷。民主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歷史貢獻。

達斡爾族簡介

概況

達斡爾族是中國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兩岸、嫩江流域廣大地區。現分居於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人口約13萬人。

歷史悠久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尚武崇文,是祖國北疆的開拓者和保衛者之一。於17世紀初從黑龍江北岸南遷到黑龍江南岸及嫩江平原廣大地區。在清代與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共同抵抗沙俄侵略,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北部邊捷。民主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歷史貢獻。斡包祭,始於早期狩獵時代。每年春秋,人們便殺豬宰牛做貢品置於斡包前進行祭典,祈求大自然諸神賜福人間,保佑氏族興旺,糧豐人安。隨著時代的變遷,祭敖包己賦予了新的內涵。人們利用祭敖包的機會,進行物資交流、文藝表演、體育比賽等,成為達斡爾族傳統的民族節日。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達斡爾族由衰弱走向繁榮,充分享受著民族區域自治權力,建立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達斡爾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得到迅速發展,成為祖國多民族花壇中的一朵奇葩。

傳統生產方式

達斡爾人的傳統生產方式以多業為主,原始經濟始於狩獵、捕魚和採集業。後逐步拓展到畜牧、農耕、伐木放排、燒炭、手工業等多種經濟領域。新中國成立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達斡爾族經濟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有了開拓發展的廣闊空間,並顯示出了地區優勢,形成了初具規格的現代格局。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產生了不少優秀作家、歌唱家、演奏家、書畫家、攝影家、雕塑家等文學藝術人才,形成了達斡爾族傳統民間藝術群體,開創了達斡爾族文化藝術的新天地。

口頭文學

達斡爾族沒有文字,清代多用滿文記述本民族的歷史及民間傳說。達斡爾族的民間口頭文學、民歌民謠、民間烏春、民間舞蹈、工藝美術、繪畫雕刻等都十分發達。造型藝術工藝細緻,造型生動,圖案古樸典雅,風格清新秀麗,獨具民族特色,表現了達斡爾人的審美情感和創造智慧。

酷愛體育

達斡爾族是酷愛體育的民族。除曲棍球外還有射箭、賽馬、摔跤、頸力、拉棍、圍鹿棋等多頊傳統體育活動。曲棍球達斡爾語稱為"貝闊"和"頗列"。70年代中期,成立了第一隻曲棍球隊,推動了我國曲棍球事業的發展,莫旗被國家體委命名為"曲棍球之鄉"。

第一展廳

(圖)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

第一展廳展出達斡爾族的歷史沿革和傳統生產方式。廳內大螢幕上的風光燈箱圖片,展示了莫力達瓦山山水水的天然風光,有造型獨特的反映達斡爾族生產生活和文化藝術的四幅浮雕,有典型的達斡爾民居院模型,三個景色秀麗的動物標本景廂,61英寸大型彩色投影機,隨時為您播映民族歌曲,歷史資料,文化藝術和新聞等電視節目。
達斡爾族是中國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兩岸、嫩江流域廣大地區。現分居於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人口約13萬人。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尚武崇文,是祖國北疆的開拓者和保衛者之一,於17世紀初從黑龍江北岸南遷到黑龍江南岸及嫩江平原廣大地區。在清代與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共同抵抗沙俄侵略,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北部邊陲。民主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歷史貢獻。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達斡爾族由衰弱走向繁榮,充分享受著民族區域自治權力,建立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達斡爾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得到迅速發展,成為祖國多民族花壇中的一朵奇葩。
達斡爾人的傳統生產方式以多業為主,原始經濟始於狩獵、捕魚和採集業。後逐步拓展到畜牧、農耕、伐木放排、燒炭、手工業等多種經濟領域。新中國成立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達斡爾族經濟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有了開拓發展的廣闊空間,並顯示出了地區優勢,形成了初具規格的現代格局。

第二展廳

第二展廳為民俗風情廳,內展屏風燈光圖片、雕刻藝術、人物臘象、車馬標本、勞作用具、工藝美術、圖騰神像等各種實物和圖片兩仟余件,以較大規模、較全面系統、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達斡爾族的過去和現在。
斡包祭,始於早期狩獵時代。每年春秋,人們便殺豬宰牛做貢品置於斡包前進行祭典,祈求大自然諸神賜福人間,保佑氏族興旺,糧豐人安。隨著時代的變遷,祭敖包己賦予了新的內涵。人們利用祭敖包的機會,進行物資交流、文藝表演、體育比賽等,成為達斡爾族傳統的民族節日。
達斡爾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產生了不少優秀作家、歌唱家、演奏家、書畫家、攝影家、雕塑家等文學藝術人才,形成了達斡爾族傳統民間藝術群體,開創了達斡爾族文化藝術的新天地。
達斡爾族沒有文字,清代多用滿文記述本民族的歷史及民間傳說。達斡爾族的民間口頭文學、民歌民謠、民間烏春、民間舞蹈、工藝美術、繪畫雕刻等都十分發達。造型藝術工藝細緻,造型生動,圖案古樸典雅,風格清新秀麗,獨具民族特色,表現了達斡爾人的審美情感和創造智慧。
達斡爾族是酷愛體育的民族。除曲棍球外還有射箭、賽馬、摔跤、頸力、拉棍、圍鹿棋等多頊傳統體育活動。曲棍球達斡爾語稱為"貝闊"和"頗列"。70年代中期,成立了第一隻曲棍球隊,推動了我國曲棍球事業的發展,莫旗被國家體委命名為"曲棍球之鄉"。
達斡爾民族博物館是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努力建成的。博物館的建立,為廣大遊客認識了解達斡爾族提供了可視性很強的形象資料,它為我們展示了達斡爾族的歷史演變、民俗風情,這對於加強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民族團結,對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裡已成為愛國主義、民族傳統、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評價

博物館造型獨特,別具一格,莊重而典雅。室內大廳通天吊燈光芒四射,輝煌壯觀,給人以美的感受。展覽廳第一廳展出達斡爾族的歷史沿革和傳統生產方式。廳內大螢幕

上有風光燈箱圖片。展示英力達瓦山山水水的天然風光,有造型獨特的反映達斡爾族生產生活和文化藝術的四幅浮雕,有典型的達斡爾民居院模型,三個景色秀麗的動物標本景

廂,61英寸大型彩色投影機,隨時為您播映民族歌曲,歷史資料,文化藝術和新聞等電視節目。第二廳為民俗風情廳,內展屏風燈光圖片、雕刻藝術、人物臘象、車馬標本、勞

作用具、工藝美術、圖騰神像等備種實物和圖片兩仔余件,以較大規模、較全面系統、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達斡爾族的過去和現在。

達斡爾民族博物館是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幾年的努力建成的。博物館的建立,為廣大觀眾認識了解達斡爾族提供了可視性很強的形象資料,成為愛國主

義,民族傳統、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