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萊

莎萊

莎萊原名李如琳(1923年~-2014年2月18日),祖籍河北,1923年生於安徽蚌埠。著名作曲家,武漢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原武漢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簡介

莎萊莎萊

莎萊,女,原名李如琳,祖籍河北,老紅軍,著名文藝家,武漢市文聯原主席、黨組書記(比照副市長級享受生活待遇、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全國第二至第五次文代會代表。1939年調魯藝音樂系,師承冼星海等,魯藝首演《黃河大合唱》時,擔任《黃河怨》女高音獨唱。畢業後留院工作。解放戰爭中演《白毛女》中的喜兒。創作作品有女聲合唱《紡棉花》(駱文詞),入選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聲樂教材及中國國小音樂課材。合唱《歌唱井岡山》被選入中國中學教材,日共《赤旗報》譯日文刊登。主創大型歌舞詩樂《九歌·屈原》音樂,獲文化部“文華獎”、省“屈原文藝創作獎”等。在部隊立功。歌劇《兵》(與海默、程雲合作)的創作與演出獲冀察熱遼軍區甲等功等。

履歷

莎萊莎萊

1923年生於安徽蚌埠。

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

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年輕時,莎萊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革命和音樂事業。在延安創作的第一首歌,是在冼星海的指導下完成的合唱《怒吼吧,鴨綠江》,這首歌很快就在“東北抗聯”中傳唱。1939年,《黃河大合唱》首演時,擔任《黃河怨》的女高音獨唱,獲得“戰地百靈”的美譽。在延河邊,譜寫了《紡棉花》等膾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紡棉花》後入選我國國小音樂課材,並被俄羅斯最著名的音樂學府——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選為聲樂教材。

解放戰爭期間,在歌劇《白毛女》中飾演喜兒,角色深入人心。

1949年,隨軍南下來到武漢,從此在此生活和創作。
20世紀80年代,主創大型歌舞詩樂《九歌·屈原》。“《紡棉花》和《九歌》,是母親最滿意的作品。”程雪林說。《九歌》後獲文化部“文華獎”。

1993年離休後,社會公益事業成為莎萊人生的新起點。

1998年的簰洲灣,2003年的“非典”一線,她都身體力行。莎萊為癌症康復會生命之歌藝術團譜曲的《抗癌戰鬥曲》,傳唱了10年。

2014年2月18日7時35分,莎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

主要作品

年輕時的莎萊年輕時的莎萊

其藝術生涯中創作了《紡棉花》、《九歌》等數百首歌曲、5部大型歌劇、兒童歌劇以及器樂作品。《紡棉花》是莎萊的代表作。

此外,她還創作了《獻上心中的歌》、《抗議北約炸我駐南使館》、《白衣戰士》、《大海啊請你停一停》、《學習孔繁森》、《抗癌戰鬥曲》、《連心橋》、《我們是新農民》、《即興圓舞曲》、《武漢江灘圓舞曲》。

榮譽

莎萊莎萊

2005年武漢十大新聞人物評選獲獎者;
2005年,獲中國文聯“金鐘獎”;
2005年被中央組織部表彰為“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
2008年,獲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終身成就藝術家”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