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少萍

莊少萍,(1913.9.15-1949.10.16),化名莊雲、莊祥、莊誠安、莊宗誠、莊僑生、莊秋生等。福建省龍海縣石碼鎮人。1932年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9月中旬在廈門大學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捕。在獄中歷經酷刑,堅貞不屈。是年10月16日廈門解放前夕,在廈門第二監獄被敵軍統特務絞刑殺害,壯烈犧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莊少萍(1913.9.15-1949.10.16),化名:莊雲、莊祥、莊誠安、莊宗誠、莊僑生、莊秋生等。福建省龍海縣石碼鎮人。1932年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閩南特委的地下黨員,參加了閩南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在閩南遊擊區堅持革命鬥爭,參加了閩南遊擊區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閩南紅軍游擊隊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莊少萍受命留在閩南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參加了閩南遊擊區的抗日反頑鬥爭。1945年抗戰勝利後受命前往香港,在中共南方工委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49年8月受命前往廈門,溝通南方工委與廈門地下黨組織的聯繫。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南下廈門、漳州,敵特務組織肆虐,四處抓捕廈門的地下黨員、愛國人士和進步學生。在白色恐怖下,莊少萍不顧自己的安危,通過敵軍警備司令部的內線關係,安排了大批受到敵特追捕的地下黨員、愛國人士和進步學生轉移到晉南同(晉江、南安、同安)游擊區和香港,自己則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工作崗位。1949年9月中旬在廈門大學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捕。在獄中歷經酷刑,堅貞不屈。是年10月16日廈門解放前夕,在廈門第二監獄被敵軍統特務絞刑殺害,壯烈犧牲。

主要事跡

莊少萍烈士,本姓陳,福建省漳浦縣沿海農家人,生於癸丑年中秋,因家貧,出生後七個月時,以四百銀元賣予龍溪縣石碼鎮莊姓人家;養父母亦無親生,將其視如已出,然而因家道中落,13歲即輟學到石碼“千家需”等店當學徒。因處社會底層,感受貧窮疾苦的壓迫和不公,造就了烈士個性堅強,慷慨俠義,年少就具有反抗精神,在1930年前即參與共產黨地下活動,並於1932年紅軍進漳之際入黨,隨後與紅軍離鄉並接受派遣從事地下工作,在之後的十幾年中,常以國民黨人或憲兵身份活動,也曾以大學生、記者、商人、海員等身份在重慶、南平、上海、廣州,福州、廈門、香港等地工作過。廣東省廣州嶺南大學,福建省廈門大學,及四川省的重慶大學均曾是他開展過學運工作的學校。他也因此在1943年期間被軍統通緝,從重慶避難回鄉,在岳母家防空洞中蟄伏了二個月。風聲稍逝,他即在家鄉龍溪縣紫泥大沙洲村創辦“華生農場”並在石碼新行街、廈門海口設立附屬機構“華生水果行”,以此為聯絡據點進行掩護,在龍溪縣的榜山至江東、紫泥島地帶組織鄉民成立“江東抗日游擊隊”,籌建武裝隊伍以迎擊日寇可能入侵內地,張貼抗日標語,開展肅奸鋤奸,進行抗日宣傳和聯絡。期間曾率人到廈門、鼓浪嶼活動並張貼標語。他還在石碼組織成立了碼頭工會,分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小冊子及介紹蘇維埃史達林,此間曾為維護碼頭工人的權益舉行過三百餘人的罷工。1947年間,南京憲兵司令部的追捕令送達龍溪警署,幸有內線通報,他連夜出走,經南方局安排赴香港工作;最後於1949年受南方局委派復回廈門,做迎接解放的準備工作。從香港回廈前,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為了民族和多數人的幸福,我準備要犧牲自已的生命。”因此,在最恐怖的日子裡,當許多人紛紛避至香港和內地時,他義無反顧地銜命返鄉。回廈後以廈門《中央日報社》及《僑聲日報社》記者身份為掩護,即成立了“五四小組”展開工作,成員中除了地下黨員還包括張人希鄭靜安等知名進步人士。又曾多次從龍溪聯繫、組織船工赴廈門察看地形。此期間他在警備司令部布下內線,通知並安排,掩護了100餘名國民黨黑名單中的進步人士和地下黨員及時撤離。1949年9月,他到廈門大學開會時,因被叛徒出賣被捕。在監獄的約一個月時間,因堅不出賣組織與同志,受盡嚴刑拷打,雙腳被打斷,門牙被打掉。1949年10月16日,在廈門解放前兩小時,被國民黨毛森絞殺於廈門港第二監獄,時年37歲。遺體同其他16名遇難者被合埋於院內臨時挖就的大坑,解放軍入廈後分葬於後山,墓碑書:“莊少萍烈士之墓”。遺骸經過三葬,最後終於魂歸廈門虎園烈士陵園。烈士遺留有描述上海抗戰地下工作的手稿一部及表述憂國憂民決意為革命獻身的家書數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