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街道

荔枝街道

荔枝街道,全稱:重慶市涪陵區荔枝街道,地處涪陵城市中心和主城西南、西北城郊結合部,東鄰白濤街道,南接武隆縣鴨江鎮,西靠龍橋街道,北連崇義街道。 成立於1992年,由原荔枝鄉、靖黔鄉合併而成,2008年5月又與梓里鄉合併成新的荔枝街道,全街幅員面積126平方公里,轄順江、建涪、大塘、黎明、稻香、望涪等6個社區居委會和鵝頸關、蒿枝壩、新大田、烏江、協合、荷香、小溪、金竺、百靈、方坪、東豐、平安等12個行政村,戶籍人口8.3萬人,常住人口近20萬人

基本信息

概況

涪陵區轄街道。地處涪陵城區中心和主城西南、西北城郊結合部。東鄰白濤街道,南接武隆縣鴨江鎮,西靠龍橋街道,北連崇義街道。面積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6753人(2010年六普)。轄6個社區、12個行政村。辦事處駐興華中路74號。

沿革

清代為涪州城廂直轄地。1931年置龍志鄉、靖黔鄉,1938年合併為龍黔鄉,1942年復分置。1955年改龍志鄉為荔枝鄉,以境內有唐代荔枝園而得名。1986年撤銷荔枝鄉,設立荔枝街道。1992年撤區並鄉,撤銷靖黔鄉,併入荔枝街道。1996年,面積59.2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轄易家壩、石鼓、建設、順江、大塘、紅光、高山灣、黎明、建涪、望江、稻香、青龍咀、荔枝園、天子殿、黃旗15個居委會和蒿枝壩、青楓林、鵝頸關、鸞駕、新田、大水井、烏江、協和8個行政村。

2000年,面積55.42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8個村,48個居民小組、48個村民小組(均不含橋南開發區管理的青龍、紅光、荔枝園、高山灣、天子殿等居委會數據)。2004年,面積56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5個村,總人口15萬人。2008年5月,撤銷梓里鄉,併入荔枝街道。

【郵編】408000【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2008:~001 111順江居委會 ~002 111建涪居委會 ~003 111大塘居委會 ~004 111望涪居委會 ~005 111稻香居委會 ~006 111黎明居委會 ~201 111鵝頸關村 ~202 111烏江村 ~203 111新大田村 ~204 111蒿枝壩村 ~205 111協和村 ~206 220荷香村 ~207 220小溪村 ~208 220金竺村 ~209 220百靈村 ~210 220方坪村 ~211 220東豐村 ~212 220平安村

【2006年代碼】500102003:~001順江居委會 ~002建涪居委會 ~003大塘居委會 ~004望涪居委會 ~005稻香居委會 ~006黎明居委會 ~007黃旗居委會 ~201鵝頸關村 ~202烏江村 ~203新大田村 ~204蒿枝壩村 ~205協和村

原【梓里鄉】位於區境南部,屬丘陵山區地帶,海拔高度在160至1100米之間。轄荷香、小溪、金竺、百靈、方坪、東豐、平安7個行政村。〖沿革〗清代有子耳壩場。1931年置梓里鄉,取“故鄉曰梓里”之意命名。1953年分出永勝、金竹、麻柳3鄉,1955年將梓里、金竹、麻柳3鄉合併為梓里鄉。1992年併入酒店鄉,1998年復置,鄉政府駐梓里場。2000年末,面積72.78平方千米,總人口1095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7人,轄12個村,72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77.8平方千米,總人口103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人,轄7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2006年代碼〗500102210:~201荷香村 ~202小溪村 ~203金竺村 ~204百靈村 ~205方坪村 ~206東豐村 ~207平安村

鄉鎮概況

荔枝街 黨工委直屬黨組織53個,其中黨委7個,黨總支2個,黨支部91個(其中直屬支部44個、下設支部47個),“兩新組織”黨支部29個,有黨員2283人。其中城市社區黨員1095人,農村黨員606人,其它黨員582人。街道機關有行政事業機構、部門27個,財政供養人口207人,其中在職工作人員172人,行政編制人員70人,領導26人(調研員3人,副調研員2人);事業編制人員102人;退休人員36人。荔枝街道辦事處駐興華中路74號 。

荔枝,因唐朝楊貴妃喜食之荔枝曾采於境內古荔枝園而得名。

傍長江、烏江,319國道、涪(陵)南(川)路、涪(陵)武(隆)路以及在建的渝懷鐵路貫穿其境。境內路網縱橫,有人民東路、興華路、四環路等主街道和黎明路、實驗路等支街道。

境內資源富集,有豐富的石灰石等礦山資源,有多姿多彩的山地且植被保護較好,人文、自然景觀較多,現已開發的風景旅遊景點主要有:森林公園、望州公園、堡子城公園、大梁山生態旅遊園區。

經濟發展

荔枝街道 荔枝街道

社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突出發展主題,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社區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001年全社會經濟總產值11億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59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12元,本級財政收入986萬元,村(居)級集體經濟總資產額達7億多元,其中建涪居委超過2億。

“兩園一村”建設初具規模。蒿枝壩工業園區已引進業主50家,引資2億元,2001年初被市政府命名為“重慶市鄉鎮企業示範區”。大梁山生態旅遊園區集生態、觀光、休閒、旅遊於一體,現已投資200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企業38家,已開放項目有高山速滑、水上娛樂、笨豬跳、卡丁車等。全面啟動10箇中心村的建設,現已投入各項建設資金7600萬元,落戶業主200餘戶,吸引資金6000萬元,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97239
48965
48274
家庭戶戶數 29436
家庭戶總人口(總) 88541
家庭戶男 43718
家庭戶女 44823
0-14歲(總) 17543
0-14歲男 8956
0-14歲女 8587
15-64歲(總) 74277
15-64歲男 37366
15-64歲女 36911
65歲及以上(總) 5419
65歲及以上男 2643
65歲及以上女 277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5439

社區建設

社區建設初見成效。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快社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社區功能,規範社區管理,發展社區事業,維護社區穩定,提高居民民眾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建立了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內設健身、醫療、法律、計生、物業管理等社區服務項目;居級7個服務分中心已加緊籌建。特別是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力度,積極開展群防群治,對治安重點地段、重點部位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日常巡邏,有效控制社會面,現有安全小區20多個。九年制教育體系基本完善,2001年被評為“全國新風婚育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稱號,廣播電視、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 事業都得到了長足進步。目前,社區環境明顯改善、秩序明顯好轉,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精神文明

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上新台階。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人為本,積極開展“創五好、六好、爭紅旗”創建活動,連續八年被評為紅旗街道黨工委。積極培育“開拓紮實乾、團結大家乾、為民事事乾、爭先比起乾”的荔枝精神,開展文明小區、五好家庭等各種創建活動,現有區級文明單位23個,市級文明單位5個,區級最佳文明單位5個,建涪被評為區級文明小區,易家壩被評為市級文明小區。街道連續2年被評為市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