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人手記

荒人手記

《荒人手記》為台灣著名女作家朱天文的長篇小說代表作。1994年,朱天文創作了長篇小說《荒人手記》,並一舉奪得台灣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大獎首獎。朱天文對這部作品也最為自負,稱有了這部作品,“終於可以和張愛玲平了”。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本書採用同性戀的視角,以一個中年同志的手記形式來寫作。實際上作家與第一人稱是分離的,身份特徵被作家借用。全書遣詞造語極端風格化,精煉而濃稠度甚高,句句箴言,故事性方面則涵蓋許多面向,形式獨特,近似意識流手法,將生活事件拆散成充滿生命力的碎片加以知覺化的重組,傳達對生命與生活的思考,一度曾被質疑其是否可歸類為小說樣式,引發討論。

作品目錄

荒人手記 荒人手記

荒人手記

附錄

奢靡的實踐

來自遠方的眼光

廢墟里的新天使

神姬之舞

點評鑑賞

荒人手記 荒人手記

小說充滿了濃郁的寓言色彩,也是一部警世之書。對朱天文自己而言,則是一場文字的修行。今天,作家本人回憶這部巴洛克式的作品,特別引用了弘一法師的詩句來形容它——眼界大千皆淚海、為誰惆悵為誰顰。該書出版後相繼被譯為日文、英文,其英文版當年即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曾獲紐約時報極高評價。

作者簡介

朱天文,台灣女作家,王德威所稱的“張派傳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胡蘭成和張愛玲為師。台灣新電影的重要編劇之一。祖籍山東臨朐,1956年八月生於高雄鳳山。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出身文學家族,曾主編《三三集刊》、《三三雜誌》,開辦三三書坊,現專事寫作。1982年與陳坤厚、侯孝賢結識,從此與台灣“新電影”導演、編劇、影評人往來頻繁,多方參與“新電影”的發展。1983年之後,與侯孝賢導演長期合作編劇,創作了許多為台灣電影贏得巨大國際聲譽的電影作品;其間亦不斷出版電影劇本及原著小說,與電影各自成為獨立的作品。1994年以長篇小說《荒人手記》獲得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著有《淡江記》、《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巫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