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尾

草尾鎮始建於清鹹豐二年,距今已有154年歷史。公元1852年,八百里洞庭中有一方圓200餘畝的“青草湖”,在湖的尾端有一衝積地,一些人在此開店經商。隨著居民的日益增多,商業活動逐漸繁榮,形成了一個小集鎮。因此鎮位於“青草湖”之尾,故名“草尾”。草尾鎮地處洞庭湖畔沅江市西北部,地勢平坦,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質肥沃,物產豐富。糧棉麻油,譽滿三湘;龜鱉魚蝦,尤為特產,堪稱“魚米之鄉”。現在的草尾鎮是2005年鄉鎮合併時由原來的草尾鎮和大同鄉、熙和鄉合建而成。全鎮轄勝天、福西、福民、立新、南嶽廟、福東、樂元、四富、新征、幸福、向陽、樂華、西灣洲、人和、人義、人新、人中、樂豐、樂民、樂安、大同、大福、大豐、大躍、裕雙、共和、裕和、稻香、群富、新福、樂豐塘、永新、三碼頭、四民、雙慶、保裕、保全、百富、東福、躍紅、飛躍、新安、掛角、百勝、光明、皮家湖、新勝、星星、四碼頭、東民、東義、熙東52個農業村,一個社區居委會(5個小區),兩個專業漁場,總面積143.5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2.5平方公里,擁有耕地11.67萬畝,其中水田8.5萬畝,旱土3.2萬畝,另有林地1.5萬畝,蘆葦5.6萬畝,水面1.2萬畝。2005年末常居人口有9.8萬,其中城鎮人口1.6萬,農業人口7.9萬。
草尾鎮水利條件良好,排灌暢通,該鎮共有電排62處,小機埠464處,鎮域內18千米防洪大堤,堤面高程達38.5米。全鎮排灌自如,旱澇保收。
草尾鎮是一個環境優美、民風淳厚、商貿繁榮、經濟發達的現代城鎮,素有“小南京”和“洞庭明珠”之美稱。草尾鎮經濟活躍,商貿繁榮,全鎮擁有大型綜合性超市10家,大型工貿、農貿市場3處,各類商業門店1200多家,塑膠、五金、機械、化工、飼料、造紙等骨幹企業31家,開設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單位4家,是周圍鄉鎮20多萬人口工農業產品的貿易中心,農產品日成交額達400萬元以上。草尾基礎設施齊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生活條件優越。在文化設施上,該鎮共擁有圖書館、錄相廳、舞廳、卡拉OK廳等文化娛樂場所110多家,同時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投資100多萬元創建了有線電視台,有線電視入戶達4000多戶;在教育設施上,全鎮共興辦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5所、國小(包括中心完小)17所、幼兒學校15所,擁有教師職工744人;在醫療衛生設施上,開設有市A級醫院1所、鎮級醫院2所、醫療網點45處,藥品專買店5家;在通訊設施上,早在1994年就投資500萬元開通程控電話,是益陽第一個開通程控電話的城鎮。現全鎮擁有固定電話4800台、手機6500部;在生活設施上,該鎮共建有自來水廠2家、11萬伏變電站1家,水電供應充沛,日供水量達5000噸。
為了加快草尾發展步伐,儘快躋身全國百強鄉鎮行列,2001年以來,草尾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市委加快發展會議精神,全面解放思想,努力開拓創新,突出執政要務,狠抓經濟建設,全鎮呈現出“鎮域經濟快速發展、文明創建成效顯著、黨建工作名列先進”的良好局面。2001年~2005年連續五年被沅江市委、市政府評為“五個好鄉鎮黨委”、“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標兵單位”,2002年~2005年被益陽市、湖南省授予“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