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子丸

主治腎臟久積氣在膀胱,虛脹上攻,膨滿(疒丂)痛。

基本信息

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舶上者妙)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巴戟天(去心)2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2兩,牛膝(酒浸1宿,焙)2兩,肉蓯蓉(酒浸令軟,細切,焙)2兩,青鹽(研)2兩。
【製法】上藥除青鹽外,為末,研拌令勻,爛煮羊腎或豬腎2-3對,去筋膜細切,爛研和藥,入杵臼搗令勻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肌膚瘦瘁,面色黃黑,四肢無力,腳膝疼痛,大便不調;或風虛上攻,頭眩目暗,肢體沉重,昏憒嗜臥。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聖惠》卷九十二: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1兩(微炒,搗為末),古文錢青1分(細研),硇砂1分(細研),桃仁49枚(酒浸,去皮尖雙仁,生研)。
【製法】上為末,以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偏墜,或氣攻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2-3歲兒每服1丸,以橘皮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二

《聖惠》卷七: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1兩,木香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微黃),附子1兩(炮製,去皮臍),桂心1兩,安息香1兩,胡蘆巴半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微炒)。
【製法】上為末,以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虛冷氣攻腹脅,脹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熱生薑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

《聖惠》卷九十八: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1兩,桂心1兩,巴戟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補骨脂1兩(微炒),乾薑1兩(炮裂,銼)。
【製法】上為末,用羊腎2對,切去筋膜,以酒2升,煮令酒盡,爛研,和諸藥末,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虛冷,腰膝疼痛,肌肉消瘦,漸加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晚食前生薑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炒)1兩,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取紅)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巴戟天(去心)1兩,木香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青鹽(別研)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阿魏(醋化,面和作餅,炙)1兩,楝實(銼,炒)1兩,乾蠍(去土,炒)1兩,蓽澄茄1兩,補骨脂(炒)1兩,葫蘆巴1兩,大戟1兩,肉豆蔻(去殼)3枚,硫黃(舶上者,研)2兩。
【製法】上為末,用牡羊腎4對,去筋膜,沙盆內研如麵糊,將藥一處入木臼中,更入煉蜜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虛寒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元氣痛,煨蔥白熱酒送下30丸。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3兩(微炒,為末,以米醋2升熬如餳),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狼毒(炒)3分,當歸(切,焙)3分,阿魏1兩(研,以酒1升,煎取半),硇砂1兩半(沸湯化,澄熬取霜,入阿魏煎中同熬如餳,入茴香煎,攪勻),自然銅(煅,醋淬,研)1兩半。
【製法】上藥除煎研外,為末,同入煎內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入煉蜜少許。
【功能主治】腎臟久積氣在膀胱,虛脹上攻,膨滿(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炒)1兩,蓬莪荗(煨,銼)1兩,楝實(煨,去核)1兩,白朮1兩,訶黎勒皮1兩,丁香1分,吳茱萸(湯洗,焙於,炒)半兩,桃仁3分(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製法】上為末,入桃仁膏研勻,煉蜜為丸,如銀杏大。
【功能主治】腎臟冷氣攻腹脅,疼痛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酒或鹽湯嚼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炒)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五味子1兩。
【製法】上為細末,用好酒1升,並豬腎1對細切,和藥都1處浸1宿,取出焙乾,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氣沖注,腳膝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好茶或豆淋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炒)3分,木香3分萊菔子(炒)半兩,厚朴(去粗皮,半生銼,半用薑汁炙)1兩,桂(去粗皮)3分,乾薑(炮)3分,蓬莪荗(煨,銼)3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3分(研膏)。
【製法】上為末,入桃仁膏研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弱中寒,攻腰腹滿痛,手足微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炒)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當歸(切,焙)3分,蓽澄茄3分,木香3分,赤石脂3分,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小腹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聖濟總錄》卷九十: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炒)、胡椒、附子(炮裂,去皮臍)、阿魏(面和作餅子,炙熟)、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硫黃(研)、菖蒲、牛膝(酒浸,切,焙)、五味子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元髒氣冷,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

中藥方劑之茴香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