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茗山[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茗山[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茗山(1914—2001),江蘇省鹽城縣(今屬江蘇建湖)人;自幼隨母信佛,19歲在家鄉寺廟剃度出家,20歲到鎮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1933考入焦山佛學院第一屆肄業;抗戰期間,茗山在湖南南嶽、衡陽等地,辦理佛教會會務,創辦佛學講習所,及出任過衡陽、來陽、寧鄉一帶的寺院的住持;抗戰勝利後返回定慧寺任監院兼佛學院教務主任;1947年出席中國佛教會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佛教會理事;建國後,相繼擔任定慧寺、棲霞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副會長等職;茗山佛學造詣高深,精詩文、擅書法,著有《茗山文集》行世;此外尚有《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彌勒上生經講義》等流通 ;2001年6月1日圓寂。

人物概述

茗山(1914~2001),江蘇省建湖縣亭湖區人,1914年3月出生於今鹽城市區;俗姓錢,名延齡,法名大鑫,建湖縣羅漢院原住持,佛教界高僧大師,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人物經歷

建湖羅漢院高清大圖 建湖羅漢院高清大圖

5歲起隨母參加佛事,聽講佛經,成為虔誠的佛教信徒。8歲至16歲隨父(清末秀才)讀書。19歲輟學到西鄉收成羅漢院(今蔣營鎮收成村境內)削髮為僧,從宏台老和尚學習功課經文2年。

1933年春,到鎮江焦山定慧寺受戒。是年秋,成為焦山成立佛學院第一屆甲班高材生,1935年夏畢業,任定惠寺知客。1935年,經佛界太虛大師推薦入武昌佛學院深造。

抗日戰爭爆發後,從武昌佛學院轉到湖南南嶽祝聖寺,邊鑽研佛學,邊開展湖南佛教抗戰工作。先後任湖南華樂寺監院代住持、衡陽市佛教會常務兼秘書、覺民國小董事兼校長。

抗戰勝利後返回焦山,參加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舉辦的會務人員培訓班,任訓育員。1946年夏,接替定慧寺雪煩法師傳法,任定慧寺監院、焦山佛學院教務主任、《中流》月刊主編。

茗山故居高清大圖 茗山故居高清大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擔任焦山定慧寺住持,著書講經,成為國內知名高僧。

1983年,創辦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經常到全國其他佛學院講經授課,深客群僧敬重和愛戴;精研佛學,通曉經、律、論三藏,著書甚多,其中《諸經提要》、《茗山講經錄》、《茗山傳記》、《茗山日記》、《茗山自傳年譜》、《茗山文集》成為傳世代表作。

鹽城永寧寺高清組圖 鹽城永寧寺高清組圖

改革開放後,出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和鎮江市政協常委、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副院長兼南京棲霞寺、無錫祥符寺、句容華山隆昌寺、鹽城永寧寺、射陽息心寺住持。支持建湖縣重建羅漢院,親自出任住持,並在1999年11月20日新院落成慶典儀式上親致法語。

去世

2001年6月1日,在上海圓寂,享年8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