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研究

茅盾文學獎研究

《茅盾文學獎研究》是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東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茅盾文學獎研究茅盾文學獎研究

任東華編著的《茅盾文學獎研究》以當代中國的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為研究對象,立足於“綜合—創新”方法,借鑑布迪厄的“文學場”觀點,跨越美學、社會學、倫理學、歷史學、形象學等多種學科,從內到外首

次對茅盾文學獎進行了深刻的、系統的、科學的研究,並開創性地提出了“茅盾文學獎美學”這一概念。《茅盾文學獎研究》不但對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條例”、“評選標準”、“評選過程”、“現實主義審美領導權”及“經

典觀”等義域的研究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而且對其“題材類型”、“精神主潮”、“敘事特徵”、“思維形式”、“鄉土意識”、“現實書寫”、“歷史詩學”等文學現象的探索,以及對《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長恨歌》、《張居正》、《塵埃落定》等經典文本的解讀,也創見迭出,異彩紛呈;還通過與諾貝爾文學獎的比較,大膽地預言了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作者簡介

任東華,本名任美衡。

湖南衡陽人,1973年生,文學博士,副教授,2008年進入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2010年入選衡陽師範學院首批“英才支持計畫”併兼任學校當代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當代文壇》編委,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先後師從雷達、羅成琰、張炯等著名當代文學研究專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理論與批評》、《文藝爭鳴》、《南方文壇》等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近五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省部級課題十項,榮獲湖南省文藝理論學會等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五次。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茅盾文學獎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茅盾文學獎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茅盾文學獎研究的基本設計

第四節 茅盾文學獎的研究現狀及反思

第二章 茅盾文學獎的“制度一美學”

第一節 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標準”

第二節 茅盾文學獎的“評選過程”

第三節 茅盾文學獎的“思想內涵”

第四節 茅盾文學獎的“現實主義審美領導權”

第五節 茅盾文學獎的“經典觀”

第三章 茅盾文學獎的“文本一美學”(上)

第一節 茅盾文學獎的“題材類型”

第二節 茅盾文學獎的“精神主潮”

第三節 茅盾文學獎的“敘事特徵”

第四節 茅盾文學獎的思維形式

第四章 茅盾文學獎的“文本一美學”(中)

第一節 茅盾文學獎的“鄉土意識”

第二節 茅盾文學獎的“現實書寫”

第三節 茅盾文學獎的“歷史詩學”

第四節 張潔文學創作的“現代轉型”

第五章 茅盾文學獎的“文本一美學”(下)

第一節 《平凡的世界》:多重衝突與價值取向的深層構型

第二節 《白鹿原》:“悲劇意識”與“本色人生”的互動變奏

第三節 《長恨歌》:生命的蟬蛻與發現

第四節 《張居正》:穿越“史詩”之門

第五節 《塵埃落定》:心靈的力量及其想像詩學

第六章 茅盾文學獎的“比較一美學”

第一節 茅盾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之比較

第二節 遲子建文學創作的“世界性因素”

第三節 民族書寫與世界意義

第四節 全球化時代的文學想像

第七章 茅盾文學獎美學的經驗及未來

第一節 茅盾文學獎美學的經驗與批判

第二節 茅盾文學獎美學的文化邏輯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