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河十二烈士山

茄子河十二烈士山

敵人見山上一片沉寂,以為抗聯戰士被炮火制服了,於是又開始向山頭撲來。 一陣槍聲過後,又有一片敵人倒在了雪地上,其他的敵人躲進半山處的雪窩裡,一時也不敢向前了。 敵人又開始進攻了,他們來到山頂,不見有一個人影,就大膽向陣地中央走來。

十二烈士山位置

“十二烈士山”位於茄子河區紅衛鄉鐘山村南2公里處,南為撓力河大甸子,西距大泥鰍河5公里左右。

十二烈士山介紹

山高100餘米。1938年春,抗聯五軍三師八團一連連長李海峰、指導員班路遺等12名戰士,為掩護東北抗日民主聯軍二路軍和五路軍營地,在此地與日軍討伐隊100餘人,偽興安軍300餘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打死、打傷日偽軍100餘人,李海峰,班路遺等12名戰士全部犧牲。因此命名為“十二烈士山”

十二烈士山由來

在吉林省完達山脈藍棒山麓,有一座不大的山峰,位於寶清縣境內。這座山原叫小孤山,但當地民眾卻稱它為“十二烈士山”。這是因為,曾經有12位抗聯戰士,在這裡英勇戰鬥,為國捐軀。為了表彰烈士的英雄事跡,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特將小孤山命名為“十二烈士山”。至今,關於12位烈士的動人故事,還在當地流傳。

茄子河十二烈士山十二烈士山

1937年,
日寇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為了把東北變成侵華戰爭的後方基地,關東軍開始對東北抗日聯軍發起了更為兇狠的“討伐”。僅在偽三江省地區,敵人就集結了10萬兵力,從哈東松花江兩岸,北起小興安嶺,南至完達山麓,對抗日聯軍活動的各個村莊、山口、道路,進行封鎖,繼而,於1938年春,向抗日聯軍發動了進攻。

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的根據地位於完達山脈的密山、寶清、勃力交界的藍棒山。藍棒山尖山子北坡漫崗的險要處,由抗聯第二路軍三師八團一連的戰士守衛著。這裡是敵人進山的必由之路,能不能守住這道關卡,關係到抗聯第二路軍總部營地的安危。

擔當守衛任務的一連,在抗聯中有“神槍手隊”的稱號,戰士們過去大多都是打獵的好手,連長李海峰更是“射手之王”。這個連隊,在以往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已經有350多個鬼子,在他們的槍口下命喪黃泉。自從擔負起尖山子關卡守衛任務後,一連的戰士,個個摩拳擦掌,決心要給敵人點顏色看。

敵人的進攻開始後,三師接到第二路軍總部命令,向勃力、密山地區轉移。3月16日,部隊開始行動。一連的任務是擔任警戒,等待大隊人馬轉移後,於18日拂曉撤出卡子。到了18日,連長李海峰見總指揮部交通副官張鳳春還沒有按約定撤出來,決定由副連長率隊轉移,自己和指導員班路遺帶領13名戰士留下等待。副連長有些不放心,想留下全連的人一起等待,但李海峰不同意,堅持讓他率領連隊先走。

這時,漫天大雪,山風呼嘯著撲來。李海峰和戰士們正焦急地等待著,忽然看到遠處一個渾身被雪裹住的人向這裡走了過來,走近一看,這正是他們等待的交通副官張鳳春。

張副官與一連會合後顧不上歇息,急著向李海峰介紹了敵人的活動情況。原來,聚集在富錦、寶清的敵人已經出動,正在四處搜山,眼看就要逼過來了。聽了這些情況,李海峰決定馬上出發,向李炮營方向追趕大部隊。

上午8點,李海峰等16位抗聯戰士出發了。大風呼叫著捲起鵝毛般的雪片直撲抗聯戰士的臉頰,山谷中的積雪沒過了膝蓋。一連戰士艱難地向前行進,兩個小時過去了,隊伍僅僅走出了3公里路。

突然,李海峰發現,在遠處山邊的路上,有一隊敵人的騎兵正向這裡奔來,這隊敵人大約有300多人。當李海峰命令隊伍加快步伐時,又發現在另一側路上也出現了敵人的一隊騎兵,有100人左右。

這兩股敵人,前面的是偽興安軍騎兵隊,這是一支經過日軍特別訓練,裝備精良的偽軍騎兵隊,每人除配備戰馬、長槍、短槍、馬刀外,為了便於在雪地里作戰,還都隨身帶著滑雪板;側面的是日軍騎兵守備隊,他們的裝備自然比偽軍強,除配有多挺機槍外,還帶著幾門小炮。兩股敵人本來是一道出動的,當他們發現了李海峰這隊人的行蹤後,立刻兵分兩路,企圖一舉包圍殺盡這些抗聯戰士。敵人依仗著人多馬快,在相距一連戰士很遠的地方就開始鳴槍,氣焰十分囂張。

與敵人遭遇後,李海峰、指導員和張副官一起商量對策,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見:“為了大部隊同志們的安全,不能繼續向李炮營方向前進,以免在雪地上留下腳印,使敵人循跡找到抗聯大部隊的營地。”他們果斷地決定,就近占領左前方的小孤山,在那裡與敵人決一死戰!

小孤山位於石灰窯南溝,是一座平地拔起的孤山,易守難攻。在李海峰的命令下,戰士們跑步向山上衝去,很快占領了山頭,在一塊有利位置,布下了戰鬥陣地。陣地有50米長,環繞著岩石,一面朝東南,一面朝西北。乘著敵人還沒到來,戰士們在岩石下和樹木旁,用積雪築起了戰壕。面對著400多名兇惡的敵人,16位抗聯戰士每人心中都明白,這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戰鬥,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獻身的時刻已經來臨。

敵人來到小孤山腳下,策馬散開隊形把小山團團包圍。偽興安軍從西北面,日軍守備隊從東南面,同時向山頭髮起了進攻,他們妄圖兩面夾擊,一舉生擒山上的抗聯戰士。雖然小孤山易守難攻,但以幾百人攻打十幾人的陣地,敵人並不感到困難。一個鬼子軍官從腰間抽出指揮刀,向山頭傲慢地揮舞著,一個偽軍指揮官也狂妄地嚎叫著。在他們的指揮下,400多名敵騎兵開始向山上衝去。

敵人的機槍噴吐著火舌,子彈如雨般地向小孤山山頭掃去。山上的岩石被打得冒出火星,一塊塊樹皮濺落在雪壘上。敵人見山上沒有一點兒動靜,更加肆無忌憚,放馬繼續向上衝來。

敵人離山頭越來越近了,100米,70米,50米……正當敵人得意的時候,突然從山頭的雪壘下響起了槍聲,機槍、步槍、手槍同時射出一排排子彈,抗聯戰士開始還擊了。剎時,沖在前面的敵人,一個個人仰馬翻,順著山坡向下滾去,後面的敵人,來不及躲閃的,也被撞下馬來,敵隊頓時大亂。乘著敵人形狀狼狽,指導員班路遺率領著幾個抗聯戰士從雪壘中沖了出來,向敵群中猛然甩出數顆手榴彈。一陣爆炸聲過後,山上留下了幾十具人屍、馬屍,剛才還耀武揚威的敵人,此時都像是泄了氣的皮球,連滾帶爬地退回到山下。抗聯戰士僅用了20多分鐘,就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

敵人退到山腳後,不敢再貿然行動了。他們在小孤山東南方的一面山坡上架起了小炮,又在西北谷地一字排開了七八挺機槍。一切準備好後,敵人又向山頭髮動了第二次進攻。

炮彈呼叫著向山頂飛來,一個接一個地在東南面抗聯戰士陣地的周圍炸開了花;機槍子彈像暴雨般地向山頭的西北面傾瀉過來,頓時亂石穿空,飛雪瀰漫,小孤山被一片濃烈的硝煙籠罩起來了。在敵人兇猛的炮火下,山頭的勇土們巋然不動,靜靜地隱蔽在雪壘後面,等侍著消滅敵人的時機。

敵人見山上一片沉寂,以為抗聯戰士被炮火制服了,於是又開始向山頭撲來。這次敵人乖巧了,他們捨棄了馬匹,徒步向山上偷偷摸來。在西北面陣地的抗聯戰士王發用槍捅開了雪壘的厚壁,發現敵人已爬到了半山腰,他一面向李海峰大聲報告“敵人來啦”,一面挺身躍出雪壘,揚手向敵群中投出了一顆手榴彈。幾個敵人被消滅了,但王發也被敵人的炮彈擊中,壯烈犧牲。

敵人見自己已被抗聯戰士發現,便依仗機槍的火力,怪叫著蜂擁而上。李海峰為王發的犧牲而悲痛,他不顧敵人的炮火,爬到戰友的身邊,把他的遺體抱到了一塊岩石下。這時,忽然聽到戰士魏希林在東南面陣地高聲喊道:“連長!你身後有敵人!”接著一聲槍響,一個偽軍軍官在李海峰的身後栽倒了。但敵人不斷地向山頭擁來,沖在前面的離抗聯陣地只有20多米了。一顆冒著煙的手榴彈被敵人甩到了雪壘前,抗聯戰士陳鳳山顧不上多想,機敏地抓起在雪地里滾動的手榴彈,用力向山下投去,這顆手榴彈還沒有落地,就在敵群上空炸開了。爆炸的餘響還未消失,在陣地的西北面,抗在線上槍手李芳鄰手中的那挺輕機槍也打響了。噠噠噠……一陣猛烈的掃射後,雪地上又增添了十幾具敵人的屍體。餘下的敵人都沒有膽量繼續向前沖了,紛紛折轉身子向山下逃命去了。

敵人指揮官見手下400多人馬,兩次進攻都沒有得手,氣得哇哇直叫。沒過多久,敵人又向山頭髮動了第3次進攻。西北方向,敵人在距山頭300多米處設下了機槍陣地,瘋狂地向山頭掃射。抗聯戰士李才在敵人的掃射下壯烈犧牲,排長朱雨亭負傷。

李海峰心中燃燒著為戰友復仇的怒火。他在一塊岩石旁冷眼觀察著敵人的動向,很快就發現了敵人機槍陣地的位置。他信心十足地向身邊的班路遺說:“這裡由我負責,你到東南面的陣地去吧!”說完,他把駁殼槍插在腰間,從一個戰士手中接過了一支步槍,臥在雪地上向敵人的機槍陣地瞄準射擊。李海峰素有“射手之王”的稱號,此時他沉著冷靜,更是彈無虛發。槍聲過後,只見敵人陣地正中的機槍手應聲歪倒,腦門被打開了花。這時,戰士魏希林和夏魁武也依樣行事,撂倒了兩個敵機槍手。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李海峰又射出了兩顆子彈,仍是槍槍中的。眨眼間的功夫,敵人的機槍全成了啞巴。敵人指揮官這時也察覺出來,面前的對手槍法如神,在這樣的距離相持下去決無好果子吃,於是慌忙命令機槍全部後撤。敵人正想退下,抗聯戰士李芳鄰的機槍卻響了起來,頓時又有20多個敵人應聲倒地,餘下的敵人不敢停留,連滾帶爬地退到了山下。

敵人撤下機槍陣地後,又改用小炮,從遠處向東南面山頭轟擊。炮彈密集地落到了山頭抗聯陣地上,厚厚的雪壘多被炸塌,抗聯戰士王仁志英勇犧牲,連長李海峰和指導員班路遺也都負傷。

炮聲停止後,敵人分由東南和西北兩個方向,重新向山頭撲來。在西北面,偽軍為了便於在雪地上迂口,都登上了雪杖;在東南面,日軍採取急攻戰術,又都騎上了戰馬。

陣地的西北側,李海峰小聲命令著:“大家不要浪費子彈,敵人走近時再開槍,要打得準。”當偽軍衝到離山頭只有幾十米的時候,李海峰一揮駁殼槍,撂倒了兩個敵人,戰士們的步槍齊發,李芳鄰的機槍也噠噠地響了起來,槍聲響處,偽軍非死即傷。在抗聯勇士的神威下,偽軍只得脫掉滑雪板,抱頭向山下竄逃。

陣地的東南側,日軍騎馬衝到半山腰,因懼怕抗聯戰士的槍法,紛紛下馬彎著腰小心地前進。但當他們逼近山頭陣地時,仍然沒有躲過抗聯戰士的神槍。班指導員一聲令下,戰士們彈無虛發,雪地里又多了十幾具敵屍。日軍見狀不敢再向上沖,趴在雪坑里僵持了一會兒,只好撤下山來。

敵人的第3次進攻又失敗了,但抗聯戰士陳鳳山中彈犧牲,剩下的11名勇士,大多數也已負傷,子彈也不多了。

下午兩點,敵人又向山頭髮起了第4次進攻。這次敵人孤注一擲,步槍全都上了刺刀,機槍手也平端著機槍跟著衝鋒,擺出了一副拚命的架勢。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李海峰神色若定,沉著地向戰士們分派戰鬥任務。他讓大家清點一一下自己的彈藥,叮囑說:“現在每一粒子彈都是寶貴的,等敵人走近時,只能單發射擊,爭取每粒子彈都能消滅一個敵人。”他讓大家把手榴彈全部集中在陣地前沿,戰士們分成4組把守在陣地的不同方向。

敵人一步步逼近山頭,他們的狂喊聲越來越大,猙獰的面目也漸漸清晰。李海峰一聲喊打,抗聯勇士一齊向敵人射擊。李海峰、班路遺、朱雨亭的駁殼槍專打衝到近處的敵人,李芳鄰的機槍射向了敵人密集處,其餘戰士的步槍向後面的敵機槍手點射。一陣槍聲過後,又有一片敵人倒在了雪地上,其他的敵人躲進半山處的雪窩里,一時也不敢向前了。但敵人畢竟人多勢眾,稍停片刻後又向山頭沖了上來。

陣地東南面,魏希林胸部中彈犧牲。朱雨亭駁殼槍子彈打光後,拾起魏希林的步槍繼續射擊,又撂倒了幾個衝到近處的敵人,但敵人從遠處掃來一排機槍子彈,朱雨亭身中數彈倒地犧牲。陣地西北面,李海峰屢屢斃敵,但自己也多處負傷,兩條腿的骨頭都被打斷了。李芳鄰用機槍里最後一排子彈打退了衝上來的敵人,從犧牲的戰友身旁撿起步槍,繼續向敵人射擊,但他也很快中彈犧牲了。

兩個小時過去了,激烈的戰鬥仍在繼續。在東南面,有十幾個鬼子已經衝到了抗聯戰士的陣地,夏魁武中彈犧牲,班路遺胸部受傷昏倒在地上。戰士張全富見敵人端著刺刀向自己逼來,迅速從地上拾起兩顆手榴彈,迎著敵人沖了過去。在劇烈的爆炸聲中,張全富與敵人同歸於盡。班路遺被爆炸聲震醒,他拼著生命的最後力量,用駁殼槍打死了剩下的兩個鬼子,自己也壯烈犧牲。在西北面,李海峰雙腿負傷不能動,就讓張鳳春和楊德才幫他上子彈,哪裡有敵人衝過來就抬著他到哪裡去射擊。李海峰槍法如神,撞在他槍口下的敵人,沒有一個能夠逃命。敵人被打退了,為李海峰上子彈的楊德才中彈,他含著微笑合上了雙眼。

天已黃昏,小孤山在暮色中出現片刻沉靜。山下,敵人多次進攻受挫,損兵折將,精疲力盡,此時正在喘息。山上,抗聯勇士經過一天激烈的拼殺,僅剩下5人,他們掩埋好戰友的屍體,正等待著新的戰鬥。

李海峰把張鳳春叫到身邊輕聲問道:“張副官,你身上有沒有要帶給上級的檔案?”張鳳春回答:“我有一份檔案,看來現在只能把它燒毀,決不能落到敵人手裡。”李海峰想了想對他說:“現在天已經黑了,還有突圍的機會,你帶上受傷的戰士走。我留下守陣地。”見張鳳春不願離開陣地,李海峰堅定地說道:“檔案一定要交給上級,這裡的情況也需要向大部隊匯報,所以你們必須設法突圍。我的腿斷了,不能拖累大家,你們能出去一個人,就是給抗日多增加一份力量。”一個受傷的戰士要求留下來和連長一塊戰鬥,李海峰嚴厲地說道:“必須服從命令,誰也不能留下!”接著,他把自己的駁殼槍交給張鳳春,囑咐他說:“這支槍有八成新,你留著打鬼子吧!你們把手榴彈給我集中一下,乘著敵人還沒進攻,快點走吧!”

望著含淚離去的戰友,李海峰心頭一陣輕鬆。他靜靜地臥在陣地中央高起的雪堆上,身邊放著僅有的3顆手榴彈。

敵人又開始進攻了,他們來到山頂,不見有一個人影,就大膽向陣地中央走來。當敵人走到最高處時,李海峰猛然立起身子,向敵群甩出了一顆手榴彈,幾個敵人倒在了地上。停了片刻,後面的敵人又擁了上來。李海峰用第2顆手榴彈,又炸死了幾個敵人、後面的敵人怕再被炸,從遠處向李海峰開槍。一陣槍聲過後,敵人見李海峰躺在雪堆上一動不動,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放心地圍攏過來。但當他們走到李海峰身旁時,第3次響起了爆炸聲,李海峰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壯烈殉國。

張鳳春和另外3名抗聯戰士,在夜色的掩護下突圍成功。抗聯第三師官兵,聽到小孤山12烈士英勇抗敵、壯烈犧牲的事跡後,心情十分悲痛,決心為死難的戰友復仇。

不久,抗聯第三師狠狠地打擊了日軍守備隊和偽興安軍。戰鬥勝利後,全體官兵來到小孤山,隆重地祭奠了長眠在山頂的12位勇士。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宣布:為了永久的紀念,小孤山改名為“十二烈士山”。在烈士安息的地方,樹起了木樁,上面鐫刻著12位烈士的英名。

李海峰、班路遺、朱雨亭、魏希林、陳鳳山、李芳鄰、夏魁武、王仁志、張全富、楊德才、王發、李才烈士永垂不朽!

十二烈士山是哪十二位烈士

李海峰、班路遺、朱雨亭、魏希林、陳鳳山、李芳鄰、夏魁武、王仁志、張全富、楊德才、王發、李才烈士

茄子河十二烈士山門票

門票:10元

茄子河十二烈士山交通

長途汽車15元/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