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根腐病

茄子根腐病

該病主要侵染茄子根部和莖基部。發病初期,植株葉片白天萎蔫,早晚尚可恢復,隨病情發展,葉片恢復能力降低,最後失去恢復能力。根、莖基部表皮變為褐色,繼而根系腐爛,木質部外露,植株枯萎死亡。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茄子根腐病
英文病名:Eggplantrootrot
茄子根腐病茄子根腐病

病原類別:真菌
危害部位:根部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PhytophthoraboahmeriaeSawada腐皮鐮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形態特徵

茄子根腐病是茄子的一種重要土傳性病害。發病時,白天葉片萎焉,早晚均可復原,反覆多日後,葉片開始變黃乾枯。同時根部和莖基部表皮呈褐色,初生根或支根表皮變褐,皮層遭到破壞或腐爛,毛細根腐爛,導致養分供應不足。下部葉片迅速向上變黃萎焉脫落,繼而根部和莖基部表層呈褐色根系腐爛,有土或無土栽培時均有發生,且外皮易脫落致褐色木質部外露,但基部以上的部位以及葉柄內均無病變,葉片上亦無明顯病斑,最後植株枯萎而死

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腎形,無色,透明,兩端較鈍,具隔膜2~4個,以3隔居多,大小14.0~16.0×2.5~3.0微米。小型分生孢子橢圓至卵形,具隔0~1個,大小6~11×2.5~3微米。

侵染循環

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及卵孢子為傳染源,主害以受害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茄子定植後始發,初發病時,白天葉片萎蔫,早、晚可復原,反覆多日後,葉片逐漸變黃乾枯,後整株黃枯而死,株高明顯降低。莖基部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稍有凹陷的病斑,病斑環繞一周,莖部縊縮而枯萎。檢查根部,表皮呈褐色腐爛,且易剝開,致木質部外露,沒有新根發生

發病條件

病菌通過灌水,在高濕條件下引起發病。發病適宜地溫為10~20℃。酸性土壤及連作地病重。濕度大、排水不良的地塊及其周圍易發病。

危害症狀

茄子定植後始發,初發病時,白天葉片萎蔫,早、晚可復原,反覆多日後,葉片逐漸變黃乾枯,後整株黃枯而死,株高明顯降低。莖基部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稍有凹陷的病斑,病斑環繞一周,莖部縊縮而枯萎。檢查根部,表皮呈褐色腐爛,且易剝開,致木質部外露,沒有新根發生。

防治方法

(1)選擇3年內未種過茄子的沙土地種植茄子。[1]
(2)採用高畦栽培的方法,並平整好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後積水。苗期發病時要及時鬆土,從而增強土壤的通透性。

(3)其預防對策是徹底清除田間清除殘體並加以焚燒。隨間灌水導致發病率提高,因此應採取上中灌水。

(4)徹底清除田間清除殘體並加以焚燒。隨間灌水導致發病率提高,因此應採取上中灌水。並用青枯立克300倍液加大蒜油1000倍液灌根,同時青枯立克300倍液噴霧,效果更佳。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能誘導病毒集結,供護樹將軍靶向消毒,抑制果樹根部病毒傳導式感染及葉片和果實,保養植株輸導系統健康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