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明

范曉明

范曉明,號如安居士,陝西合陽人,職業畫家。范曉明工繪藝,精書法,擅金石,通鑑賞其創作包羅萬象,集眾體之所長,融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創作語言豐富,於中國畫人物、仕女、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博古、界畫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范曉明畫風俊逸肅穆、雍容豁達是當代中青年畫家中少有的複合型繪畫全才。

畫家范曉明

  中文名:范曉明

范曉明范曉明

  國 籍:中 國

民 族:漢 族

職 業:國畫家

出生地:陝西合陽縣

出生日期:已巳年7月5日

代表作品:《極樂圖》、《雅趣圖》、《五祖圖》》、《松鶴延年》《桃李夜宴圖》、《竹林雅集》、《黃天厚土》、《清淨觀音》、《清音圖》、《賞梅圖》等。

合作合作

《雅趣圖》2010年與夏荊山合作

人物簡介

范曉明,號如安居士,一丈塵室主,現代工筆畫院傳統文化藝術中心委員,佛教繪畫藝術家,傑出青年工筆畫家。
己巳年出生於陝西合陽縣,九歲開始臨摹《芥子園畫譜》和寺院壁畫,稍長在父親督促下習學書法,後又遍訪名師,研習山水、花鳥、人物,二十一歲時拜著名國學泰斗、藝術大師夏荊山先生為師,從此專心致力於佛教繪畫藝術,筆耕不輟。 

 范曉明早期作品,皆以摹古和仿古為主,上溯唐宋,下至元明,深入傳統下足了功夫,方才得其質樸的法度、瑰麗的色彩與豐富的筆致墨趣。而後又從自然中廣泛汲取創作素材和精神,使其繪畫面貌不斷翻新,表現手法多樣化。其創作包羅萬象,集眾體之所長,融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創作語言豐富,於中國畫人物、仕女、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博古、界畫無所不能,無一不精。畫風清新俊逸、典雅古樸。繪事之外,其對美術史、詩詞、音樂以及書法、篆刻、鑑賞無不涉獵。

為了探求佛教藝術的源頭和清靜傳承,於弱冠之年便埋頭於京郊山野數十載。“潛心苦詣,於前人精品中博覽,融匯高人之勝跡,薈萃諸家,集束大成”。作品揚棄了凡塵中畫者追求的“意境”,超越了文人畫之“情”和士大夫畫之“意”,清靜中具足了真、善、美,把繪製諸佛菩薩當作是一種曼妙的修行。其作品不僅奇蹟般用現代語境成功詮釋了古老、傳統、固化的宗教題材,還在不失宗教作品之神聖、莊嚴、嚴謹、清淨的基準下,注入了時代的審美和自然的素材,圓滿的表達出對聖者德行的歸敬。每一筆,彰顯的都是正知正見,每一層,凝結的都是頂禮和讚嘆。虔敬地繪製出每一幅清靜莊嚴慈悲無我的佛畫皆與‘道’相合,與‘佛’同體。 

 范曉明的佛教繪畫既如法如律、形神兼備又講儀軌法度和清淨的傳承,不僅贏得了佛教信眾的歡喜讚嘆和諸多海內外藝術大師的讚譽和嘉勉,也為和諧盛世觀禮讚嘆眾生增添一種向道之緣。

作品作品
作品作品
作品作品

作品既吸收了宋院體畫的風格,也吸收了民間藝術的特色。無論人物、仕女、山水、花鳥、皆高古、肅穆、雍容豁達、泱泱大度是當代青年畫家中少有的複合型繪畫全才。

作品多次參加義賣,捐資助學,被眾多國內外友人、收藏家、博物館收藏,榮獲國內外獎項多次,並在報刊雜誌陸續發表作品數十幅。

 2009年,參與了《佛像典藏》的繪製

2010年,為《鍾馗百態》畫集創作數十幅作品並與夏荊山居士合作完成數幅

2011年,作品《神威圖》、《巡山圖》入選文化部《佛像典藏》展赴洛杉磯展覽

2012年,作品《鍾進士》、《正氣》入選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澳門畫展

2013年,成立範曉明藝術基地“范曉明工作室”

相關評價

1再現了廣闊大遠,純淨安詳的感覺,這種境界不是得之耳目,而是來自“心源”的本原表達。------《文藝中國》

2觀其畫,蒼茫渾然中呈現出一片虛靜空靈的意境,這也是畫家“心與物冥”主客合一的結果,莊子說:“言以虛靜推於大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虛靜中的知覺活動,是感性的,同時又是超越感性的,所謂“當其凝神注想”流盼運大腕,不意如是,而忽然如是是也......蓋天機之勃露,惟靜者能先知之。------《美術評論》

3抓住形的重要點,從而達到形神兼俱,出神入化的境界,畫中神、靈、氣暗含其中。------《藝術之美學》4佛像的莊嚴和慈悲會讓人們獲得一種神聖的救度和精神上的洗禮。------著名佛教畫家夏荊山居士

5畫的非常好,很清淨感染人。------陝西省道教協會曹祥貞副會長

6無論人物、仕女、山水、花鳥、皆高古、肅穆、雍容豁達、泱泱大度。

7清靜莊嚴,如法圓滿,很傳統。------北京著名佛畫家蘇聖普 

8白描已經很精彩了,完全不需要色彩去妝典了。 

9畫雖學夏老的,但是他出來了,他沒有夏老的影子他有創新精神是重要的一點,這也是他在夏老諸多學生中能脫穎而的一個優勢,他的功力和繪畫時的清靜是現在畫畫的普遍缺少的。

10既如法如律,形神兼備,又清淨安詳,法相莊嚴,太難得了,如此清幽靈氣。`

恩師夏荊山居士

夏荊山夏荊山

夏荊山居士16歲師從郭味蕖先生學習丹青,後又遍訪名師,研學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繪畫技法,苦心勵志,技藝日臻嫻熟。28歲時拜南亭法師為師,皈依佛門,發願將此身心奉獻於佛陀,於塵剎中做本分事,力行菩薩道,為佛教事業鞠躬盡瘁。此後他潛心與佛法,廣行菩薩道,追隨還內外高僧大德修學顯密教法長達五十餘年。佛法甘露,不僅為他開啟了智慧,也使他的佛教繪畫藝術達到了超凡脫俗、清淨莊嚴的境界。 

 1994年,夏荊山居士回國,目前長期居住於密雲水庫附近一處大院,創辦畫院,傳授了很多善根深厚優秀的學生,其意在於通過言傳身教,使中國佛教繪畫藝術傳承久遠,發揚光大!他老慈心悲願,令人讚嘆!

夏荊山老居士對於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捐款3億幫助山東青州龍興寺重新選址復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