茀姓

茀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厲公手下軍佐郤至的車右茀翰胡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晚期晉景公姬孺在位時,晉國的郤氏家族有三人甚為揚耀,郤錡、郤犨、郤至並稱“三郤”,以智慧、口才、文章、戰略等才能聞名於世。

基本介紹

茀姓 茀姓

茀[茀,讀音作bì(ㄅㄧˋ),古音讀作fèi(ㄈㄟˋ),不可讀作fú(ㄈㄨˊ)]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厲公手下軍佐郤至的車右茀翰胡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晚期晉景公姬孺在位時,晉國的郤氏家族有三人甚為揚耀,郤錡、郤犨、郤至並稱“三郤”,以智慧、口才、文章、戰略等才能聞名於世。在晉厲公姬壽曼於周簡王姬夷六年(公元前580年)即位後,郤至曾助晉厲公在“鄢陵之戰”中擊敗了勢力雄厚的楚共王熊審的十數萬大軍,還差一點活捉了鄭成公姬睔。據史籍《左傳》的記載,晉厲公姬壽曼即位後,晉國與楚國之間為爭奪春秋霸主之位,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史稱“鄢陵之戰”。

周簡王十一年(楚共王十六年,鄭成公十年,晉厲公六年,公元前575年)春季,楚共王派人到鄭國,以贈予汝陰之田(今河南汝河以南的土地)為餌,引誘在原晉國同盟陣營里的鄭國歸附。這一招,對於十分缺少耕地的鄭國實在是太見效了,鄭國馬上派公子駟(姬騑)到武城(今河南南陽宛城)與楚共王結盟,從而背叛了晉國。楚鄭結盟,可以說完全是利益的交換。“鄢陵之戰”,以晉國大獲全勝告終。茀翰胡的大名首次以大夫的身份出現在史籍中。到了周簡王姬夷十二年(晉厲公七年,公元574年),晉厲公與“三郤”矛盾深化,便借胥童、夷羊、長魚矯之手殺了“三郤”,而晉國自禍由是大起,開始走向衰亡。在這場“晉殺三郤”的內亂中,郤至的車右(驂乘)茀翰胡也跟著倒霉被殺了,其家族人等一部份還留在晉國,大部份則分散逃亡至楚國、鄭國、宋國等其他諸侯國,並皆以茀翰胡之“茀”為姓氏,稱茀氏,世代相傳至今。到了戰國初期,茀氏家族仍有在晉國境內生息者。在史籍《列女傳·趙佛肸母》中,記載了一段戰國初期晉國中牟宰茀肸母親的故事:“趙茀肸母者,趙之中牟宰茀肸之母也……茀肸以中牟叛。趙之法,以城叛者,身死家收。”晉國的河南中牟縣令茀肸反叛,剛繼位不久的執政上卿趙襄子(趙毋恤)要依法處置其家族,於是將其全家抓來。當時茀肸的母親卻對趙襄子說:“妾聞子少而慢者,母之罪也。長而不能使者,父之罪也。今妾之子少而不慢,長又能使,妾何負哉!妾聞之,子少則為子,長則為友,夫死從子,妾能為君長子,君自擇以為臣,妾之子與在論中,此君之臣,非妾之子。君有暴臣,妾無暴子,是以言妾無罪也。”趙襄子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茀肸的反叛是君臣之國事,與他的母親及家人無關,於是就釋放了她和茀肸的全家。不久之後的周威烈王姬午二十三年(晉烈公姬止十七年,趙烈侯趙籍七年,韓景侯韓虔七年,魏文侯魏斯四十四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最終完成,魏、韓、趙三家皆為諸侯國,其時河南中牟屬於趙國,因此後世的史書中記載茀肸叛趙之事時說:“趙之法,以城叛者,身死家收。”

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到了戰國後期,有一個給專門齊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20~前302年在位)做履(鞋)的巧手工匠,就是茀翰胡的後代茀氏族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