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麗·褒曼[好萊塢電影演員]

英格麗·褒曼[好萊塢電影演員]
英格麗·褒曼[好萊塢電影演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好萊塢電影演員,畢業於瑞典皇家戲劇學院。 1935年通過出演電影《Munkbrogreven》出道。1939年主演首部英語片《寒夜琴挑》。1942年因主演電影《卡薩布蘭卡》而成名。1945年憑藉電影《煤氣燈下》獲得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 。1946年主演希區柯克執導的電影《美人計》。1949年赴義大利拍攝電影,與羅伯托·羅西里尼陸續合作了《火山邊緣之戀》《一九五一年的歐洲》《遊覽義大利》等作品 。1957年憑藉電影《真假公主》獲得第2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73年,擔任第2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1975年憑藉《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獎 。1978年出演演藝生涯里的最後一部電影《秋天奏鳴曲》,並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 1982年8月29日,因乳腺癌病逝於英國倫敦。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 。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英格麗·褒曼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父親Justus Samuel Bergman為瑞典人,母親Friedel Adler Bergman為德國人。褒曼的父親與母親分別在她13歲及3歲時去世。14歲時,她就在日記中記錄下了自己的夢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的舞台上。

1933年英格麗·褒曼高中畢業,她考上了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在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學習期間,她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

演藝經歷

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

1935年出演電影《Munkbrogreven》,這也是她離開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後的第一次演出。1936年她在瑞典主 演了電影《寒夜琴挑》,隨後引起了美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的注意,決定將該片重拍成美國版,為她開啟通往好萊塢的大門   。

1939年,應大衛·塞爾茲尼克之邀前往好萊塢拍攝《寒夜琴挑》的美國版,這部電影是她的第一部英語片,影片上映後不僅讓英格麗·褒曼在好萊塢受到關注,還使得賽爾茲尼克與她簽訂了七年的契約   。

1940年英格麗·褒曼登上百老匯舞台。1942年她與亨弗萊·鮑嘉共同主演了愛情電影《卡薩布蘭卡》,在影片拍攝前,英格麗·褒曼為了更好的和亨弗萊・鮑嘉合作,特意看了很多遍他主演的電影《馬爾他之鷹》。《卡薩布蘭卡》上映後受到好評,該片不僅是英格麗·褒曼演藝生涯的代表作,亦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影史百大愛情電影之首”   。

1943年主演電影《瑞典人在美國》;同年主演個人首部彩色電影《戰地鐘聲》,並且憑藉此片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4年,與查爾斯·博耶、約瑟夫·科頓共同主演驚悚片《煤氣燈下》,飾演繼承了姑媽大筆遺產的少女寶拉;憑藉在該片的表現,她獲得了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   。

1945年與格利高里·派克聯袂主演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的心理學影片《愛德華大夫》,飾演專心學術的精神病院心理大夫彼特森   ;同年以電影《聖瑪麗的鐘聲》入圍第18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她連續3年入圍這個獎項   。

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

1946年與加里·格蘭特共同主演希區柯克執導的間諜影片《美人計》,飾演開 朗、熱情的艾麗西亞·赫伯曼   。1948年在電影《凱旋門》中扮演一位吸菸者;同年她主演了由維克多·弗萊明執導的傳記電影《聖女貞德》。1949年英格麗·褒曼離開了美國好萊塢,前往義大利拍攝電影   。

1951年主演羅伯托·羅西里尼執導的義大利電影《一九五一年的歐洲》,飾演一位住在羅馬的美國貴婦;同年憑藉電影《斯特隆波里島》獲得義大利銀帶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1953年,與安娜·麥蘭妮、伊莎·米蘭達共同主演義大利喜劇片《我們女人》   。

1956年,在安納托爾·李維克執導的愛情電影《真假公主》中飾演一個精神錯亂的女人,憑藉此片她獲得了第2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第14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獲獎以後英格麗·褒曼返回了美國。  

1958年與加里·格蘭特共同主演愛情電影《釣金龜》,飾演英國女演員安娜小姐,憑藉該片她獲得了第19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1961年主演由安納托爾·李維克執導的愛情電影《何日君再來》。

1964年參與拍攝電影《貴婦怨》,劇中她飾演百萬富婆卡拉。1965年主演電影《愛之女神》;同年與讓娜·莫羅、雪莉·麥克雷恩共同主演愛情電影《黃色香車》。

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

1969年與沃爾特·馬修,戈爾迪·霍恩合作出演喜劇電影《仙人掌花》,憑藉此片英格 麗·褒曼獲得第70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提名   。

1973年擔任第26屆坎城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的主席   。1974年在犯罪懸疑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飾演瑞典老媽媽Greta Ohlsson,並且憑藉此角獲得了第4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

1978年在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電影《秋天奏鳴曲》中飾演一位鋼琴家,並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在電影中出現。1979年她擔任了美國電影學院頒獎典禮的頒獎嘉賓。

1982年主演迷你電視劇《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劇中她扮演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這也是褒曼最後一次演出。同年她憑藉該劇獲得了第34屆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獎   。

個人生活

感情經歷

1937年7月10日,英格麗·褒曼與牙醫Petter Lindstrom結為夫妻;1938年9月20日他們的女兒Pia Lindstrom出生。1948年英格麗·褒曼觀看了羅伯托·羅西里尼執導的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同胞》,主動寫信給羅西里尼要求與之一起拍片,二人由合作夥伴逐漸發展成了情侶。1949年,英格麗·褒曼因與羅伯托·羅西里尼發生婚外情而遭到輿論譴責   。

1950年,Petter Lindstrom與英格麗·褒曼離婚;同年5月24日,褒曼與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在墨西哥舉行婚禮。1952年英格麗·褒曼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伊莎貝拉·羅西里尼與伊斯塔·英格麗·羅西里尼。

1958年,褒曼和羅伯托·羅西里尼正式離婚。同年12月21日,英格麗·褒曼與從事戲劇演出事業的瑞典人拉爾斯·施密特結婚   。

晚年生活

1973年11月,英格麗·褒曼發現自己患有癌症。截止1980年,褒曼已動了兩次手術,割去了左右乳房。但兩次手術並沒有根除病灶,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

1982年8月29日英格麗·褒曼在英國倫敦去世,死因是乳癌手術後產生的淋巴瘤併發症。褒曼去世的那一天,亦是她67歲的生日。她的遺體在瑞典火葬,大部分的骨灰被灑向大海,其餘的骨灰則與她的雙親一起埋在斯德哥爾摩的公墓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1982-05-21大偵探對大明星Notorious卡爾·雷納史蒂夫·馬丁, 雷切爾·沃德
1978-10-08秋日奏鳴曲Charlotte Andergast英格瑪·伯格曼莉芙·厄爾曼, 厄蘭·約瑟夫森
1976-10-07花開花落Countess Lucretia Sanziani文森特·明奈利加比利艾爾·費澤蒂, 麗莎·明奈利
1974-11-24東方快車謀殺案Greta OhlssonSidney Lumet阿爾伯特·芬尼, 喬治·庫魯里斯
1973-09-27巴茲爾弗蘭維勒太太的混亂檔案Mrs. Frankweilerfielder cook理察·馬利根, 瑪德蓮·卡恩
1970-06-17春雨漫步Libby Meredith蓋伊·格林安東尼·奎恩, 弗里特茲·維吾爾
1969-12-16仙人掌花Stephanie DickinsonGene Saks歌蒂·韓, 沃爾特·馬修
1967-03-28刺激Matilda Hartman英格瑪·伯格曼哈里特·安德森,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1966-11-28人類的呼聲特德·科特切夫
1965-05-13黃色香車Gerda MillettAnthony Asquith讓娜·莫羅, 雪莉·麥克雷恩
1965-03-03愛之女神Ingrid BergmanSaul J. Turell碧姬·芭鐸, 克拉拉·鮑
1964-05-06貴婦怨Karla ZachannassianAndrew Marton安東尼·奎恩, 保羅·斯陶帕
1963-09-20海達·加布勒Alex Segal麥可·雷德格瑞夫 , 拉爾夫·理察森
1961-10-25八月Cameo appearancePierre Chevalier克勞迪婭·卡汀娜, 瓦勒瑞·拉格蘭
1961-06-29何日君再來Paula Tessier安納托爾·李維克伊夫·蒙當, 安東尼·博金斯
1961-03-20女人生活中的一天Silvio Narizzano雷普·湯恩
1959-10-20螺絲在擰緊Governess約翰·弗蘭肯海默伊索貝爾·埃爾索姆, Laurinda Barrett
1958-11-23六福客棧Gladys Aylward馬克·羅布森羅伯特·多納特, 尤爾根斯·庫爾特
1958-05-20釣金龜Anna Kalman斯坦利·多南加里·格蘭特, 西塞爾·帕克
1956-12-13真假公主Anna KoreffAnastasia aka Ana Koreff尤爾·伯連納, 海倫·海絲
1956-09-12艾琳娜和她的男人們Princess Elena Sokorowska讓·雷諾瓦讓·馬萊, 梅爾·弗爾
1954-12-20火刑柱上的貞德Joan of Arc羅伯托·羅西里尼Tullio Carminati, Giacinto Prandelli
1954-11-05恐懼Irene Wagner羅伯托·羅西里尼Mathias Wieman, Renate Mannhardt
1954-09-07義大利的旅行Katherine Joyce羅伯托·羅西里尼喬治·桑德斯, 安娜普羅柯樂曼
1953-10-22我們女人Ingrid Bergman羅伯托·羅西里尼 、阿爾弗雷多·古阿里尼、 吉安尼·弗蘭西奧里尼 、盧奇諾·維斯康蒂 、路易吉·贊帕安娜·瑪妮雅妮, 伊莎·米蘭達
1952-12-04一九五一年的歐洲Irene Girard羅伯托·羅西里尼亞歷山大·諾克斯, 茱莉艾塔·瑪西娜
1950-02-15荒島怨侶Karin羅伯托·羅西里尼蘭佐切薩納, Mario Vitale
1949-09-08風流夜合花Lady Henrietta Flusky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邁克·懷爾登, 約瑟夫·科頓
1948-12-22聖女貞德Joan of Arc維克多·弗萊明何塞·費勒, Selena Royle
1948-02-17凱旋門Joan Madou劉易斯·邁爾斯通路易斯·卡爾亨, 查爾斯·博耶
1946-08-15美人計Alicia Huberman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加里·格蘭特, 路易斯·卡爾亨
1945-12-06聖瑪麗的鐘聲Sister Mary Benedict萊奧·麥卡雷平·克勞斯貝 , 亨利·崔佛斯
1945-11-21風塵雙俠Clio Dulaine山姆·伍德加里·庫柏, Flora Robson
1945-10-31愛德華大夫Dr. Constance Petersen希區柯克格利高里·派克, 朗達·弗萊明
1944-05-04煤氣燈下Paula Alquist Anton喬治·庫克查爾斯·博耶, Joseph Cotten
1943-07-14戰地鐘聲María山姆·伍德加里·庫柏, Alexander Granach
1942-11-26卡薩布蘭卡Ilsa Lund麥可·柯蒂斯亨弗萊·鮑嘉, 克勞德·雷恩斯
1941-08-12化身博士Ivy Pearson維克多·弗萊明斯賓塞·屈塞, 拉娜·特納
1941-03-07情海妒潮Stella Bergen Monrell理察·托比羅伯特·蒙哥馬利, 喬治·桑德斯
1941-02-18亞當有四子Emilie Gallatin格雷戈里·拉圖弗蘇珊·海沃德, 沃納·巴克斯特
1940-04-03六月之夜Kerstin Norbäck、Sara NordanåPer Lindberg阿爾夫·切森,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1939-09-22寒夜琴挑Anita Hoffman格雷戈里·萊托夫萊斯利·霍華德, 伊妮德·貝內特
1939-02-20僅僅一夜Eva Beckman莫蘭德·古斯塔夫埃德溫·阿道夫森, Aino Taube
1938-10-31女人的面孔Anna Holm、aka Anna Paulsson莫蘭德·古斯塔夫岡納·斯約堡, 安德斯·亨里克森
1938-10-01四位女伴MarianneCarl FroelichCarsta Löck, Sabine Peters
1938-09-05金元Julia Balzar莫蘭德·古斯塔夫Georg Rydeberg, Tutta Rolf
1936-11-16寒夜琴挑Anita Hoffman莫蘭德·古斯塔夫格斯塔·埃克曼, 安德斯·亨里克森
1936-02-03太陽那邊Eva Bergh、bankkassörska莫蘭德·古斯塔夫Lars Hanson, Karin Swanström
1935-10-23沃爾帕吉斯夜Lena、hans dotter、Borgs sekreterare古斯塔夫·埃德格倫拉爾斯·漢森 , Karin Kavli
1935-09-05斯威登海姆一家Astrid、 Bo Swedenhielms fästmö古斯塔夫·莫蘭德Gösta Ekman , Håkan Westergren
1935-02-17海浪Karin IngmanIvar JohanssonSten Lindgren, Tore Svennberg
1935-01-21門克布洛的伯爵Elsa Edlund、systerdotter till Klara埃德溫·阿道夫森Valdemar Dalquist, Edvin Adolphson
1932-03-29國際Gunnar SkoglundGeorg Blomstedt, Fritiof Billquist

參演電視劇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1982-04-26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Golda Meir艾倫·吉布森尼德·巴蒂, 朱迪·戴維斯

出版書籍

時間名稱
1980年《Ingrid Bergman: My Story》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79    第51屆    最佳女主角    秋日奏鳴曲    (提名)    
  • ▪ 1975    第47屆    最佳女配角    東方快車謀殺案    (獲獎)    
  • ▪ 1957    第29屆    最佳女主角    真假公主    (獲獎)    
  • ▪ 1949    第21屆    最佳女主角    聖女貞德    (提名)    
  • ▪ 1946    第18屆    最佳女主角    聖瑪麗的鐘聲    (提名)    
  • ▪ 1945    第17屆    最佳女主角    煤氣燈下    (獲獎)    
  • ▪ 1944    第16屆    最佳女主角    戰地鐘聲    (提名)    
美國金球獎 
  • ▪ 1983    第40屆    電視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女主角    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    (獲獎)    
  • ▪ 1979    第36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秋天奏鳴曲    (獲獎)    
  • ▪ 1970    第27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仙人掌花    (提名)    
  • ▪ 1958    第16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釣金龜    (提名)    
  • ▪ 1958    第16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六福客棧    (提名)    
  • ▪ 1957    第14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真假公主    (獲獎)    
  • ▪ 1946    第3屆    電影類-最佳女主角    聖瑪麗的鐘聲    (獲獎)    
  • ▪ 1945    第2屆    電影類-最佳女主角    煤氣燈下    (獲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 1978    最佳女主角    秋天奏鳴曲    (獲獎)    
  • ▪ 1956    最佳女主角    真假公主    (獲獎)    
  • ▪ 1946    最佳女主角    愛德華大夫    (獲獎)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 ▪ 1979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秋天奏鳴曲    (獲獎)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 1978    最佳女主角    (獲獎)    
  • ▪ 1958    最佳女主角    六福客棧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1975    第28屆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東方快車謀殺案    (獲獎)    
  • ▪ 1959    第12屆    電影類-最佳外國女演員    六福客棧    (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 ▪ 1976    榮譽獎    (獲獎)    
義大利銀帶獎
  • ▪ 1953    最佳外國女演員    Europa '51 51年的歐洲    (獲獎)    
  • ▪ 1951    最佳外國女演員    斯特隆波里島    (獲獎)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
  • ▪ 1982    第26屆    旅遊部長金質獎章    (獲獎)    
  • ▪ 1979    第23屆    最佳外國女演員    秋天奏鳴曲    (獲獎)    
  • ▪ 1957    第1屆    最佳外國女演員    真假公主    (獲獎)    
金蘋果獎
  • ▪ 1946    酸蘋果獎 最不合作女演員    (獲獎)    
托尼獎
  • ▪ 1947     第1屆     最佳女主角    洛林的貞德    (獲獎)    
艾美獎
  • ▪ 1982    傑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    (獲獎)    
  • ▪ 1961    傑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蒙地卡羅奇戀    (獲獎)    
  • ▪ 1960    傑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施加壓力    (獲獎)    
金桂冠獎
  • ▪ 1960    1960年女明星第10位    (獲獎)    
  • ▪ 1959    1959年女明星第4位    (獲獎)    
  • ▪ 1958    1958年女明星第2位    (獲獎)    
電影故事獎
  • ▪ 1948    1946年-1948年 最受歡迎女明星    (獲獎)    
德國班比獎
  • ▪ 1954    1951年-1954年班比獎    (獲獎)    
個人榮譽
  • ▪ 2005    美國郵政總署發行紀念郵票    (獲獎)    
  • ▪ 1999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4名    (獲獎)    

英格麗·褒曼 榮譽成就 

人物評價

英格麗·褒曼是在好萊塢大放光芒的瑞典巨星,她以《卡薩布蘭卡》中的演出而聞名於世。以美麗、聖潔、自然而著稱於世的英格麗·褒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儘管她因一場婚外情而幾乎毀掉了她的演藝生涯,但她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卻並未有太大動搖,她那許許多多風格不同的銀幕形象活在了影迷心中 (鳳凰網評)  。

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擁有端莊的容貌,迷人的嗓音,非凡的演技 (搜狐網評)  。她清新典雅,表演自然淳樸。在她飾演的電影角色中,觀眾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她在表演時的那種真實性吸引著觀眾去欣賞她的作品。在好萊塢期間,她拍攝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美人計》《聖女貞德》等等 (國際線上評)  。

英格麗·褒曼熱衷生活,不揮霍無度。她雖然是一位極具魅力的女人,但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她有一種可貴的單純,她坦率的面對別人,如實表達自己的情感。她有一顆善良、博愛的心,在戰爭年代她到處舉辦慰問演出,把歡樂帶給最普通的士兵 (金娟評)  。

英格麗·褒曼擁有驚人的幻想力;在電影裡或舞台上,這樣的幻想對她有利;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會成為她的痛苦 (導演喬治·丘克評)  。

英格麗·褒曼兩次拋夫棄子、改嫁他人的原因不是喜新厭舊,而是出於她太過理想化的情感追求 (美國作家夏洛特·錢德勒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