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誦典·每天都要讀的名家散文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平裝: 2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英語
開本: 32
ISBN: 9787122097675, 7122097676
條形碼: 9787122097675
尺寸: 20.6 x 14.6 x 1.8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欒桂鳳,老師,江蘇省某中學資深英語教師,從事英語教學三十餘年。-與美國人同步欣賞的英文經典系列,我們閱讀、我們體會、我們學習、我們思考……掌握一門語言,我們需要閱讀經典,需要理解真正的文化內涵,需要去感同身受那些未曾經歷過的時代、世事和情懷。-不論何種語言,何種表達方式,我們都能從中讀到人類共同追求那些東西:溫情、智慧、博愛、執著、正義、奮發……

內容簡介

英文誦典·每天都要讀的名家散文(中英對照)》中英文對照,精心挑選了西方文學、政治、思想領域多位名家的經典散文,從“我所追求的生活”、“有感於青春常在”、“讀書之道”、“世間百態”和“人與自然”五個方面呈現。這些散文精彩勵志、發人深省,是英美國家青少年必讀之作。除了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譯之外,書中介紹了名人風采,文中的生詞配有注釋以便讀者查閱,文末的名句摘錄,可以幫助讀者記憶這些充滿智慧的優美語句。
隨書附贈特請美籍外教錄製的純正動聽的MP3英文錄音,讓耳朵一起享受散文吧!

媒體評論

一個人的一生應該像一條河流一樣——起初河面很窄,束縛在兩岸之間,急速的流淌,衝過礁石,;中向瀑布。漸漸地,河面越來越寬,河岸退去,河水靜靜地流淌,最後沒有了任何阻礙,融入了大海之中,毫無痛苦地結束了自己孤獨的旅程。
——羅素

目錄

第一章 The Life I Desired
我所追求的生活
生活的路,人是為別人而活,還是自我的展現?如果這是一種錯覺,那么 生活的轉折點在哪裡?何為不朽,不過是個構想,打破習慣,也許適合的才是 最好的!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
The Life I Desired
我所追求的生活 003
The Road of Life
生活之路 006
Albert Einstei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Man is Here for the Sake of Other Men
人是為了別人而活著 008
Herman Melville 赫爾曼·梅爾維爾
Nothing but an Assumption
不過是個構想 011
Walter pater 沃爾特·佩特
Breaking Habit
打破習慣 014
Sherwood Anderson 舍伍德·安德森
Turning-point of Our Life
生活的轉折點 018
William Hazlitt 威廉·赫茲里特
What is Immortal
何為不朽 023
Suit is Best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026
Arnold Bennett 阿諾德·本涅特
Expressing One s Individuality
自我的展現 029
第二章 Immortality of Youth
有感於青春常在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生活得有激情,才能活得不老。我們需要友 誼,還有愛情,不必羞怯,我相信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不是無知常樂。
Bertrand Russell 波特蘭·羅素
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
我生活的三種激情 037
How to Grow Old
怎樣活到老 040
Francis Bacon 弗蘭西斯·培根
Of Friendship
論友誼 049
Of Love
論愛情 055
Samuel Johnson 塞繆爾·詹森
Of Bashfulness
論羞怯 061
Robert Lynd 羅伯特·林德
Ignorance Make One Happy
無知常樂 064
Winston Churchill 溫斯頓·邱吉爾
Work and Pleasure
工作和娛樂 068
Samuel Ullman 塞繆爾·厄爾曼
Youth
青春 072
William Hazilitt 威廉·赫茲里特
On the Feeling of Immortality in Youth
有感於青春常在 076
第三章 Way to Read
讀書之道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都說天才未必真癲狂,他們的書中蘊 藏著知識的文學與力量的文學,讀書之道在於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
Francis Bacon 弗蘭西斯·培根
Of Studies
論讀書 082
Charles Lamb 查爾斯·蘭姆
Way to Read
讀書之道 087
sanity of True Genius
天才未必真癲狂 091
Virginia Woolf 維吉尼亞·伍爾芙
How Should One Read a Book
應該怎樣讀書 101
Thomas De Quincey 托馬斯·德·昆西
The Literature of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of Power
知識的文學與力量的文學 117
第四章 Human Life
世間百態
在鄉村洞悉蜉蝣的“蟲生”或伴園丁們觀賞鬱金香,亦或漫遊於倫敦里士 滿觀察城市中各色人等,在明晰不過的是:人間的是與非、善與惡如孿生兄弟 般永恆並存,一切自在人心。
Benjamin Franklin 班傑明·富蘭克林
The ephemera: an Emblem of Human Life
蜉蝣——人生的一個象徵 123
Jonathan Swift 喬納森·斯威夫特
A Modest Proposal
一個小小的建議 129
Richard Steele 理察·斯梯爾
Andrew's Rules to be Rich
安德魯的致富之道 136
Ramble From Richmond to London
里奇蒙——倫敦漫遊記 139
Oliver Goldsmith 奧利弗·哥爾斯密
The Man in Black
黑衣人 153
Joseph Addison 約瑟夫·阿狄森
A Country Sunday
鄉村星期天 156
Tulips
鬱金香 164
Washington Irving 華盛頓·歐文
The Country Church
鄉村教堂 175
第五章 People & Nature
人與自然
你能看到的一切:夜晚的露天世界、鄉村客棧、落日、長河,都是自然的 恩賜,自然的藝術。人與人,人與自然都需要和諧相處。
Robert Louis Stevenson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Open Your Eyes
你能看到一切 191
Night in the Open World
露天世界的夜晚 194
Washington Irving 華盛頓·歐文
A Wet Sunday in a Country Inn
鄉村客棧一個陰雨的星期天 196
The Wife
妻子 199
Theodore Watts-Duncan 西奧多·瓦茨·鄧頓
A Little Girl
小女孩 204
Charles Dickens 查爾斯·狄更斯
A Summer Day
夏日 208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
The Song of the River
河之歌 212
Ralph Waldo Emerson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
Nature
論自然 216
James Whistler 詹姆斯·惠斯勒
Nature and Art
自然和藝術 22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