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水邊鎮

水邊鎮位於英德的西南部,距英德市64公里,1993年經省人民政府核准為革命老區。地處小北以西3公里,屬偏僻山區,大部分為低谷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1880毫米、東北面小北江河環繞,西南面與大洞鎮貫通,林業用地13.2萬畝,森林覆蓋率68%。總面積為103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139個村民小組,2003年底,全鎮總人口18515人,漢族,其中農業人口17052人,占總人口的92%;非農業人口1463人,占總人口的8%。此外,華僑、港澳台300多人。


地理位置:

位於英德市西南部,東經113º40´,北緯24º15´,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17公里,面積170平方公里,大洞、沙壩、西牛、連江口鎮交界處。

市政建設與規劃:

轄8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03年底,鎮區建成面積1.3平方公里。墟鎮防護體系工程已立項興建,擬規劃建設成為商貿區、行政服務區、生活區、教學區等四大功能區域。
對外交通:小北江中下游的交通樞紐。水路連線大北江,有200噸貨運碼頭一個,上航可直達韶關、陽山,下航直達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公路經沙壩、九龍與107國道貫穿,經英德市與京珠高速公路、英佛公路、銀英公路連線;環庫公路經黎溪大橋、銀英公路可達清遠、廣州。

教育衛生狀況:

現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0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醫療保健設施衛生院1所,醫療保健網路遍布城鄉。
招商引資項目:熱水溫泉生態旅遊渡假區的綜合開發、熱水魯岔梯級電站、香坑電站、烏城電站、牛仔比電站、黃竹電站等水電開發項目、五角石材廠、用材竹加工廠、天堂山森林公園開發。
鄉鎮企業:水邊鎮雨量充沛,資源十分豐富,現有來骨幹企業紅星水電站,99年建成的馬槽坑電站和2000年建成的杉坑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600千瓦,年發電量達650萬千瓦時,今年鎮政府又投資80萬元裝機200千瓦的黃竹電站已基本竣工,,預計10月份可投產,小水電是水邊鎮的經濟支柱產業。同時,還引進外資興辦了水邊鐵廠、澱粉廠、家私半成品廠、朔料製品廠各1間和民辦的4間竹籤廠。今年實際鄉鎮企業總產值1498萬元,增加290萬元,增長24%。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比較豐富,位於水邊鎮東南方向,距政府約6公里處的水邊溫泉,環區公路直貫溫泉,該溫泉占地面積有1。8平方公里,水質清澈,出水量大,水溫高達60C,水中含有鍶、矽、硫等多種對人體有特殊保健作用的礦物質,對皮膚病有顯著療效,周邊村民常用該水來治療各種皮膚病,目前。溫泉已進入前期開發,有淋浴房12間,經營面積近2000平方米,但因缺乏投入資金,檔次較低,有待今後開發。位於水邊與大洞交界處的天堂山有多種天然植物,風景秀麗迷人,又是遊人的一大好去處。
歷史沿革: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地處水邊水岸而故稱,屬英德縣流陳圖。清光緒十二年(1886)改設為流陳分局。1949年改為水邊鄉,1966年改為水邊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建區,1987年4月改為鎮。
經濟狀況:2003年,國民經濟總產值65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4853萬元,占總產值的75%;第二產業1213萬元,占總產值的19%;第三產業434萬元,占總產值的6%。農業方面以糧食生產為主,兼有林業基地。優質米、蠶桑、蔬菜、粉葛、淮山、沙糖桔、筍竹是當地主要農經作物。工業方面有水電、用材竹加工、塑膠廠等。礦產資源主要有稀土礦、白石、大理石等。水邊鎮自古以來是沙壩、水邊、大洞鎮農副產品的集散地,農貿市場活躍,有專業市場3個,總面積3000平方米。
通訊、交通、供電、供水狀況:有線電話已在全鎮開通,圖文傳真,網際網路已全面開通,行動電話信號覆蓋率達85%;有線電視進村入戶;水陸交通便利,年貨物吞吐量達200萬噸的水邊碼頭已建成、水路連線大北江,北航直達陽山縣,下航直下清遠,三水入珠江。新鋪設的二級柏油路從北向南貫穿全鎮,經西牛、九龍於107國道貫通,東沿浛洸英(德)銀(盞)公路達清遠。熱水公路已完成水泥路面的鋪設與環庫公路、白坑公路、六九公路、西大線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電力充足、電價低廉。墟鎮食水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為投資置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農業:全鎮以農業為主,服以林業、手工業、商貿等。有水面積6058畝,旱地1754畝,林地13萬畝,森林覆蓋率68%。年鍾優質稻8000畝,占水稻面積的80%以上,在穩定糧食麵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經濟作物,淮山、粉葛是水邊的特產,味道獨特、知名度高,遠銷英德、清遠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年種植淮山1500畝,粉葛1500畝,冬瓜400畝,今年新種蠶桑2500畝。同時,發展山區優勢,筍竹在原有面積3。3萬畝的基礎上,今年新發展1。8萬畝,合計5。1萬畝,基本實現人平3畝以上以上,用才竹原有1。88萬畝,今年發展0。8萬畝,合計2。68萬畝,村委會集體經濟實現筍山基地250畝以上。大力扶持種養戶,10萬元以上收入大戶10戶以上,3萬元以上中等戶50戶以上。今年實現社會總產值6764萬元,增558萬,增長9%,其中農業總產值4998萬元,增加535萬元,增長12%,農村人均純收入2826萬元,增加368元,增長15%。水邊有專業農貿市場2個,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自古以來是大洞、沙壩、西牛、洸、連江口等鎮的農產品集散地之一。
移民情況:建飛來峽水庫的影響,水邊是涉及移民的鄉鎮之一,我鎮有移民260戶,1313人,除投親靠友7戶外,253戶全部安置在水邊新街移民區,,為了使移民“遷得出、安得穩、富得起”,積極組織動員移民民眾利用水位線下仍可耕作的耕地發展經濟作物,時2000所牧人科耕作的水位線下耕地、壩地全部種上了黃豆、花生、淮山、蠶桑等經濟作物,同時,立足本地資源,扶持創辦竹籤加工廠2間,通過“山洽會”等途徑,組織勞務輸出283人,通過一系列措施,2000年移民區實現人均增加收入300多元。
目前,水邊鎮政府增加大力度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發揮墟鎮整體功能的作用,製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優惠政策,加強招商引資力度,誠邀廣大客商到我鎮投資置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