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史

英國通史

《英國通史》是2007年由錢乘旦、許潔明著寫,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英國通史英國通史

記得我國世界史學界的一位前輩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要堅持社會主義,就有必要了解資本主義;要了解資本主義,就應該好好學習一下世界近代史。”前輩的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世界近代史主要體現的是資本主義發展與最終要走向衰弱的過程。學習世界近代史,了解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對社會主義的改革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英國曾經進行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英國所建立起來的現代議會制度,對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的發展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跡;英國還建立起了世界近代史首屈一指的殖民帝國,它對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此,作者在多年從事英國歷史的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編著了本書,目的在於為大專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及其他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英國歷史的發展與世界資本主義的整體過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從遠古到羅馬占領

一、自然環境與海

二、早期的人類活動

三、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

四、羅馬人撤離

作者點評

第二章盎格魯-薩克遜時期的不列顛

一、軍事征服

二、基督教的傳播

三、“七國”和威塞克斯統一的努力

四、社會、文化和經濟

五、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結束

作者點評

第三章諾曼第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發展

一、諾曼第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確立

二、安茹諸王

三、早期的威爾斯、愛爾蘭和蘇格蘭問題

四、教會、行政、司法

作者點評

第四章大憲章和議會的起源

一、男爵叛亂和《大憲章

二、《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

三、對威爾斯和蘇格蘭的征服

四、愛德華一世的法制和議會的起源

作者點評

第五章英法百年戰爭和紅白玫瑰戰爭

一、百年戰爭

二、玫瑰戰爭

三、統一與民族意識的增長

作者點評

第六章中世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

一、經濟情況

二、社會分層與狀況

三、教育、科學、文學、藝術

作者點評

第七章都鐸王朝與宗教改革

一、王權的加強

二、宗教改革

三、圈地、毛紡織業、人文主義文化

作者點評

第八章伊莉莎白女王時代

一、鞏固政權,打敗無敵艦隊

二、經濟發展與社會變化

三、輝煌的文學成就

四、女王統治後期

作者點評

第九章早期斯圖亞特王朝

一、詹姆士一世與議會的矛盾

二、查理一世激化矛盾

三、經濟狀況,殖民活動的開始

作者點評

第十章英國革命

一、內戰及各派政治力量的鬥爭

二、從共和國到復辟

三、經濟、社會、思想文化

作者點評

第十一章復辟與光榮革命

一、查理二世的統治

二、詹姆士二世與光榮革命

三、復辟時期的經濟與社會

作者點評

第十二章貴族的優勢

一、君主立憲制的完善與發展

二、殖民爭霸和第一帝國

三、喬治三世個人統治的失敗

四、貴族統治下的社會生活

作者點評

第十三章工業革命與拿破崙戰爭

一、工業革命的成就

二、保守主義政治

三、反法戰爭

作者點評

第十四章第一次議會改革

一、“舊制度”

二、改革前的社會力量對比

三、改革運動與1832年改革

作者點評

第十五章維多利亞時代

一、反穀物法勝利與自由資本主義的鼎盛

二、憲章運動

三、競相改革的年代

四、維多利亞時代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作者點評

第十六章工會運動與工人政黨

一、工會運動的產生與發展

二、工會參政與工黨建黨

作者點評

第十七章爭奪世界帝國

一、“第二帝國”的形成與發展

二、“炮艦政策”與“自由帝國主義”

三、愛爾蘭的沉淪與復興

四、爭奪非洲及英布戰爭

作者點評

第十八章從一戰到二戰

一、世紀之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二、自由黨衰落與工黨崛起

三、殖民地民族運動與英國的統治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作者點評

第十九章走向福利國家

一、“福利國家”與“英國病”

二、殖民地獨立與英帝國解體

三、從“帝國情節”到融入歐洲

作者點評

結束語:過去、現在與未來

附錄一、英王世系簡表

附錄二、英國歷屆首相表

附錄三、大英國協成員國一覽表

附錄四、進一步閱讀的書籍

後記

編輯推薦

《英國通史》略古詳今,闡述了英國的興盛之道,透視了英國成功走向現代化的歷程。在過去,記述外國歷史的著作大多出自外國人之手,由中國人撰寫他國縱貫古今的歷史並不多見,而這本通史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由國內著名的歷史學者錢乘旦和許潔明共同打造的。

作者簡介

錢乘旦錢乘旦

錢乘旦,歷史學博士,榮譽文學博士(英國),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英國史研究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歐洲史、世界現代化比較研究、西方文化史。主要著作包括:《走向現代國家之路》、《第一個工業化社會》、《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世界現代化進程》、《寰球透視:現代化的迷途》等,譯著有《帝國斜陽》、《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擔任中央電視台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的學術指導。作品多次獲獎,包括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吳玉章獎等。曾主持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包括“英國與大英國協國家發展研究”、“英國與已開發國家現代化研究”、“世界現代化進程不同模式研究”等。

許潔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洲研究會理事、中國英國史研究會理事。1988—1990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現代歷史系進修,1998年獲南京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學位。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歐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西亞非洲》、《思想戰線》、《四川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殊途同歸——近代歐洲工業文明的興起》、《17世紀的英國社會》、《英國通史》等專著和《泰國拉祜人研究文集》等譯著數本。即將出版《現代史學史導論》、《英國貴族文化史》。近年主持過中國一歐盟歐洲研究中心項目——“就‘歐盟社會一體化’開展雲南大學與歐洲大學的聯合教學與研究”,以及歐盟亞洲經濟支持項目——“建構企業的環境管理能力:中國雲南與江蘇兩省的經驗研究”等國際合作項目,並於2005—2007年數次出訪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

序言

在歐亞大陸的西部終端,跨過一道海峽,有一個島國,國名叫“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一般稱作“英國”。這個國家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充其量是箇中等國家,若不是它在世界歷史上起過特殊的作用,人們怎么也不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它。但它的歷史作用實在是太特殊了,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沒有這個國家,觀在的世界也可能就不是這個樣!英國的人口和面積與它的歷史地位太不相稱了,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至少在西方文明的歷史上,只有兩次出現過這種情況,另一次就是古羅馬

對中國人來說,英國是最早出現在我們面前的西方國家,也是迫使中國打開國門的第一個國家,對此,我們抱著複雜的心情。這種心情其實並不是中國所獨有,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過,至今仍然有。不過,正是這種複雜的心情標示著英國在世界歷史上的特殊作用:英國開創了世界的一種新文明,這種文明對多數國家來說是異質的,不接受它不可能。接受它卻又很痛苦。這是一種當今世界的主體文明,英國開創這種文明,帶給世界的,是災難,還是福音?

在世界所有國家中,大概只有英國在產生並發展這種文明時,社會所經歷的震盪最小,世人所感受的心理落差也最少。用學術的話語來說:英國是一個“原生型”的或“自髮型”的現代化國家,“原生型”或“自髮型”國家非常少,寥寥無幾;多數國家是“派生型”或“觸髮型”,是被迫進入現代化的,其歷史的自然進程被打斷,被迫走上一條它原本也許根本就不會走的路,所以,心理上的迷惘是可想而知的,歷史上的震動也特別大。被強制的過程一定是非常痛苦的,這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所走過的路。

英國雖平穩走上現代化之路,其歷史卻也不平直,也有許多曲折,它有自己的輝煌,也有自己的失落:英國在古代被強制納入羅馬文明,從此後就在歐洲文明的框架中躑躅,和西歐許多其他地區一樣經歷了羅馬帝國的占領,封建社會的轉型,長期的社會經濟停滯和徘徊,在世界文明的邊緣上悄悄地生存了一千多年,不為世人所知。這一千多年的默默無聞其實是正常的,因為,作為一個小國,遠離文明的中心,英國能做什麼呢?但後來,當新社會的曙光初露霞曦時,英國卻突然躍出地平線,機遇是瞬間即逝的,英國卻托生了機遇,也因為各種巧合,這個在文明世界最邊緣的蕞爾小國居然一躍而前,領先走進一種新文明,以至後來所有國家都要要跟在它後面——一個小島帶動了世界,這是奇蹟,還是必然?英國的歷史因此充滿了難解的謎,它處處暗藏著隱喻,既誘惑人們去發問,又鼓勵人們去尋找答案。英國的歷史極其誘人,你要想了解現代世界,就應該首先從英國歷史開始。

歷史本來是生動的,它原本是故事,是活人演繹的活報劇。寫歷史本來也應該很生動,它把生活錄寫成文字,因此是倒裝的創作:先演劇,再寫劇本。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歷史書不好看,它把歷史視作教條,似乎生活都從條文裡出來,而不是相反。於是,生活和故事都沒有了,有的只是幾根骨架,架子上掛著幾條幹枯的肉絲,剛好符合條文的需要。如此寫歷史歷史便死了,所以應恢復歷史的主動性,讓它活生生地體現出來。

這本書是英國歷史的一個剪影,它儘量寫出生活、寫出故事情節,讓歷史書生動起來。但受到篇幅的限制,這個目標仍很難達到。讀者可以看出,雖書中筆法儘量通俗,其立意卻仍是學術的準確性,觀點和結論是研究所致,並非想當然,也非從眾之說。許多地方與眾說不同,這正說明是研究的結果,因而更符合歷史的真實,也更接近國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我們力圖寫出一個生動活潑的學術面孔,目的是為了方便讀者,讓各種讀者都可以感興趣。這畢竟是一個“簡史”,“簡”就筒在不僅使漫長史事長話短說,而且將繁瑣的考訂隱於幕後,讓讀者直接接觸歷史過程;反過來,學術也能接近更多的讀者,`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歷史。

希望這個目標能達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