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希桑布

若希桑布

藝術簡歷桑布先生所畫的雄鷹、奔馬、駱駝被稱為“草原三傑”。 作品簡介畫家作品中的表現的雄鷹和駿馬,全部來自生活。 桑布先生用辣煉的筆墨,和奇險的構圖,創作出了具有恢弘氣勢的雄鷹圖,所以他的作品被人們所喜愛,爭相收藏。

若希桑布

個人履歷

若希桑布先生,蒙古族,1947年生於內蒙古科左中旗,內蒙古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員,一級美術師。1982年就讀與天津美術學院,師從霍春陽、韓文來王麥稈等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現任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書畫家報》藝術總監、北京勁草堂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藝術簡歷

桑布先生所畫的雄鷹、奔馬、駱駝被稱為“草原三傑”。徐悲鴻大師的夫人廖靜文女士高度評價了桑布的作品:“…我很欣賞桑布畫的鷹和馬,有一種向上的不屈的精神,…是一名優秀的民族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專門為他的作品集題字。他的作品被廣泛收藏於日本、台灣、新加坡、美國、俄羅斯、香港、澳門、人民大會堂、各地政府、國內外畫廊,藝術成果被載入《世界華人藝術界名人錄》、《海峽兩岸書畫家詞典》、《當代書畫家名人錄》等多部書刊中。近年來,他的作品《百駿之首圖》被徐悲鴻大師的夫人廖靜文女士收藏;《八駿圖》、《雄鷹圖》《任重道遠圖》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搏擊圖》、《八駿圖》、《雙駿圖》分別由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和蕭萬長收藏;《雙鷹圖》被台灣中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長、台灣著名書畫家趙善燦先生收藏;《雄風圖》被新加坡美術家總會會長梁振康先生收藏;30米長卷《百鷹圖》被日本金沢工藝美術學院收藏;《風雪搏擊圖》《騰飛圖》被日本藏家以30萬元和23萬元所購;巨幅《雙龍戲珠圖》在海南省龍水節上被拍賣30萬元所得款項捐給當地慈善事業;長卷《萬馬奔騰圖》在新加坡被藏家以35萬所購。6尺《遨遊圖》被德國書畫愛好者以5萬元所購,長卷《百駝圖》被內蒙古收藏家以18萬元所購,其他作品多被廣大尊崇其作品精神的企業和個人所藏;他所畫的鷹被譽為"中華雄鷹"。

展覽簡介

桑布先生曾先後在日本、台灣、澳門、新加坡、山東、北京、海南、蒙古國、山西、內蒙古等地舉辦畫展。1986年出版《草原花鳥畫技法》一書;1987年應邀赴日本舉辦作品展,作品在日本展出時引起轟動。1996年作品《沙駝行》獲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博覽會金獎;1997年作品《大漠》獲中原書畫院暨台灣美術家協會年會展金獎;1998年在第三屆蒙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舉辦個人畫展,併入編《新世紀中國書畫四百家》,同時獲“吳道子紀念館收藏展”銀獎;2004年在澳門舉辦畫展;2005年作品《雄鷹圖》被台灣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收藏,多幅作品被邀參加台灣美術家作品世界巡迴展;2006年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舉辦個人作品展,作品受到徐悲鴻大師的夫人廖靜文先生的高度讚賞和評價;同年在山東舉辦個人作品巡迴展,在海南省舉辦作品展。2007年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由新加坡美術家總會、中國書畫家報主辦的“中國當代書畫家作品展”;2008年7月赴日本參加由日本華僑華人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國際水墨畫藝術促進會主辦、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日中友好協會、日中友好會館協辦的“中國當代美術家作品展”;2009年2010年分別在在山東、山西兩地進行個人作品巡展,並將作品拍賣所得捐贈紅十字協會;2011年1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拍賣所得全部贈送給和林格爾縣扶貧項目;2011年5月赴韓國參加亞太地區國際美術邀請展並獲金獎;2011年8月在內蒙古通遼市舉辦“若希桑布—(家鄉匯報)畫展”;2011年11月在第二故鄉興安盟舉辦個人畫展。

作品簡介

畫家作品中的表現的雄鷹和駿馬,全部來自生活。雄鷹被稱為雄霸草原的神,它們高貴,雄傲,冷峻,獨立、睿智、深遠。自古就是草原民族崇拜的圖騰,是蒙古民族英雄的象徵。關於雄鷹的傳說一夜之間就能傳遍草原,全部是表達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哲理。世界上很多國家使用鷹的形象代表國家形象或民族圖騰,崇尚正義、和英雄主義。畫家為了更好的了解鷹的生活習性、飛翔特點、結構特徵,動態神情、和精神氣質,曾和牧民在草原上追逐行獵的雄鷹,親眼目睹雄鷹抓田鼠、蛇、捕捉黃羊,驅逐狼群,與餓狼搏鬥。為了更進一步的觀察鷹的特點,20年前親自飼養了一對草原雄鷹和數隻金雕、隼等各類猛禽,畫家對這些猛禽懷有獨特的情感,每天親自餵食,仔細觀察它們的每個眼神和動作,站立、飛翔的姿態,畫了大量速寫,積累了大量創作的素材,真正掌握了猛禽的神、形特點和精神內涵,這在國內外畫壇僅此一人。桑布先生用辣煉的筆墨,和奇險的構圖,創作出了具有恢弘氣勢的雄鷹圖,所以他的作品被人們所喜愛,爭相收藏。

丹青歲月

為了畫馬,畫家40年前就曾在草原上揮動著長長的套馬桿放牧著馬群,最多時,放牧的馬群有五百匹之多,浩浩蕩蕩的馬群像呼嘯著的潮水一樣迎面而來,滾滾的塵土遮天蔽日,一陣陣的嘶鳴聲此起彼伏,蕩漾在遼闊的蒙古大草原上,此情此景激起了畫家的無限創作靈感和抑制不住的豪情,揮毫潑墨,筆墨縱橫,一匹匹騰躍的駿馬躍然紙上,展現了遼闊草原萬馬奔騰的巨幅篇章。傳達了一種震撼的美,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氣質。也是對先祖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的敬仰。故而徐悲鴻大師的夫人廖靜文稱讚桑布畫的馬:“真正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精神······”。蒙古馬具有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披毛濃密,毛色複雜。它們耐勞、不畏嚴寒,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並且勇猛無比。在暴風雪中馳騁如飛,烈日炎炎中行走如流,矯健而有力量,敏捷而又迅捷,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部隊就是靠著它,打下了人類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征服了世界。南亞的印度、西伯利亞的俄羅斯、波斯的高原、中亞的草原、阿拉伯的沙漠,歐洲的平原都留下了蒙古駿馬的蹄印。夏季成群結隊的馬群,在綠浪翻滾的草原上賓士起來如同海潮洶湧,冬季在寒風凜冽中成批的蒙古馬仰天長嘯其聲如驚雷震天撼動。蒙古馬極通人性對主人竭盡忠誠,它最有忘我的情感,在內蒙族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十三世紀或十四世紀的敘事詩,成吉思汗的八駿,大汗的雙駿的故事。蒙古人對馬非常珍愛,故極忌食馬肉,馬死後還要厚葬。反映出蒙古人與蒙古馬的美好關係。蒙古馬已成為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者。當代人更是崇尚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的美好寓意。
在桑布老師家鄉的草原上至今還寄養著二十多峰駱駝,每年畫家都要回到草原看看這些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牽著駝隊在沙漠裡跋涉思索著駱駝的精神。畫家喜愛畫駱駝,因為它們身上透出一種無畏、一種踏實、一種氣概,一種樂觀,沒有恐懼,沒有厭倦、沒有躁動、沒有委屈,沒有回頭,為了尋找綠洲,積蓄足夠的能量,義無反顧地向前。風雨里高昂的揚著它們的頭,氣定神閒,踏雪飛沙鍛鍊了它們的性格,茫茫沙海里只留下它們孤獨的腳印。這些精神一直鼓舞畫家在繪畫藝術道路上探索,前行。
一個藝術家必須要有鮮明的藝術風格,才可以安身立命,對草原雄鷹、駿馬、駱駝的描繪成了桑布先生傾訴對家鄉對草原深情的最好表達方式,桑布先生作品中極具草原風情的直爽豪邁與純樸厚實的藝術風貌與其他如嶺南畫派秀靈清麗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紮實的藝術功底,生辣勁健的筆墨和奇險的構圖,極具張力和震撼的畫面,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視覺享受。

作品欣賞
遠矚遠矚
騰飛騰飛
雙駒圖雙駒圖
抖擻抖擻
更多作品請到若希桑布個人網站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