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宿草

苜宿草

苜蓿種類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 苜蓿種類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

簡介

苜蓿

學名:Medicago sativa Linn.

苜宿草苜宿草
英文名:alfalfa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多分枝。莖通常直立,近無毛,高30—100厘米。複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圓,中肋稍凸出,上半部葉有鋸齒,基部狹楔形;托葉狹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8—25,紫色。莢果螺鏇形,無刺,頂端有尖曝咀;種子1—8顆。花果期5—6月。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我國目前苜蓿的種植而積約133萬hm2。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苜蓿產業化規模發展較快,苜蓿的種植而積正在擴大。為了更科學地種植苜蓿,提高苜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現將苜蓿耕作與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耕作技術
(一)選地 苜蓿適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鬆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冬季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種植在低洼及易積水的地里。輕度鹽鹼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鹽分超過0.3%時要採取壓鹽措施。為了便於機械化運輸及操作管理,儘量選擇交通便利、大面積連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塊。
(二)整地 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將雜草翻入深層。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鏇耕一次,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一般地力條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據有關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後增產效果比較明顯,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樣。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一次施人。由於苜蓿生長過程中莖葉帶走大量的鉀,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施些鉀肥以維持高產,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將48%的氟樂靈(100m1/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鏇入5cm土中,有效期可達3-5個月。
二、播種
(一)選種 選擇適宜的良種是種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後,少則利用2-3年,多則利用4-5年,一旦選錯,幾年受損。目前國內品種表現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農l號雜花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敖漢苜蓿、中苜l號耐鹽苜蓿等。國外引進的比較好的有美國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綠及日本的立若葉和北若葉苜蓿。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利於機械化收割。
(二)種子處理 國內生產的種子有的雜質較多,品質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清選,使淨度90%以上、發
芽率85%以上,純度98%以上才行。播前種子最好進行丸衣化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雜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壯生長。
(三)播種時間 北方一年兩熟地區,一般採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溫度適宜,雜草和病蟲害較少。在陝西、河北、山西、山東、天津、北京地區,以秋播最好,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冬。
(四)播種方法及播種量 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利於通風透光及田間管理。播種量一般為lkg/畝左右,採種田要少些,鹽鹼地可適當多些,播量過大苗細弱。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是播種過深,最佳深度為0.5—1cm。
三、田間管理
(一)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與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產lkg乾物質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後、乾旱時要澆水。濱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會死亡。
(三)病蟲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
松、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鏽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四、收割
(一)收割時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開花達到1/10時開始收割,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
(二)收割次數及留茬高度 苜蓿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強,每年可收割3-4次,最後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積累,不利於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後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長期。留茬高度以5cm為宜。
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這是一種有價值的食品。
苜蓿種類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國產的苜蓿,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紫苜蓿,莖長約六公寸,直立,開紫花莢豆轉彎曲。第二是黃苜蓿,莖不直立,匍匐地上,開黃色花,葉狀如鐮。這兩種都產於北方各省。第三種是野苜蓿,俗名草頭,又名金花菜,莖臥地,每一細莖,上有三小葉,中國長江下游有野生和栽植作為食用的。
苜蓿每一根細莖上面,有葉三齒,如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葉的表面呈濃綠色,莖梗極短,吃的時候,以葉為主,在江浙兩省生產特多,每逢上市季節,家家戶戶都把它當作家常蔬菜。
古人吃苜蓿的記載,在群芳譜中記載尤多,簡直是不勝備錄。唐孟說食療本草論苜蓿謂∶「利五臟,輕身健人。洗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腸熱毒。」
現在略述草頭在醫療上的用途如後∶
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症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節,亦有出產,不過由於氣候和土地的關係,有時產品極嫩,有時極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鹽漬制的「醃金花菜」,功效相等。
苜蓿清內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後,確能消除內火,尤其在燥烈季節,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後,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如果覺得唇乾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餚。
家庭食用法∶1.將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淨後,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極鮮嫩。2.上海菜館有生煸草頭供應,是摘除莖梗,完全用苜蓿葉炒成的,所以特別鮮嫩,售價稍昂。3.苜蓿冷吃,別有風味,草頭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涼可口。
苜蓿的嫩葉,是我們理想的蔬菜,因為極富營養,在綠葉蔬菜中,它的維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別是維他命A含量和胡蘿卜相差極微,維他命C超過白蘿蔔二三倍以上,這些營養成分都超過菠菜。
-----------------
苜宿開花圖苜宿開花圖
苜蓿
苜蓿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sativaL. 的嫩莖葉。苜蓿的營養價值很
高,每百克鮮品含蛋白質5.9 克,碳水化合物9.7 克,胡蘿蔔素3.28 毫克,
維生素C92 毫克,維生素B20.36 毫克,鈣332 毫克,磷115 毫克,鐵8 毫克。
另外還含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 。民間有些驗方用它來治胃或痔、腸出血。
苜蓿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苜蓿
學名:Medicago sativa Linn.
英文名:Alfalfa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多分枝。莖通常直立,近無毛,高30—100厘米。複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圓,中肋稍凸出,上半部葉有鋸齒,基部狹楔形;托葉狹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8—25,紫色。莢果螺鏇形,無刺,頂端有尖曝咀;種子1—8顆。花果期5—6月。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我國目前苜蓿的種植而積約133萬hm2。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苜蓿產業化規模發展較快,苜蓿的種植而積正在擴大。為了更科學地種植苜蓿,提高苜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現將苜蓿耕作與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耕作技術
(一)選地 苜蓿適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鬆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冬季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種植在低洼及易積水的地里。輕度鹽鹼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鹽分超過0.3%時要採取壓鹽措施。為了便於機械化運輸及操作管理,儘量選擇交通便利、大面積連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塊。
(二)整地 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將雜草翻入深層。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鏇耕一次,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一般地力條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據有關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後增產效果比較明顯,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樣。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一次施人。由於苜蓿生長過程中莖葉帶走大量的鉀,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施些鉀肥以維持高產,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將48%的氟樂靈(100m1/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鏇入5cm土中,有效期可達3-5個月。
二、播種
(一)選種 選擇適宜的良種是種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後,少則利用2-3年,多則利用4-5年,一旦選錯,幾年受損。目前國內品種表現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農l號雜花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敖漢苜蓿、中苜l號耐鹽苜蓿等。國外引進的比較好的有美國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綠及日本的立若葉和北若葉苜蓿。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利於機械化收割。
(二)種子處理 國內生產的種子有的雜質較多,品質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清選,使淨度90%以上、發
芽率85%以上,純度98%以上才行。播前種子最好進行丸衣化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雜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壯生長。
(三)播種時間 北方一年兩熟地區,一般採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溫度適宜,雜草和病蟲害較少。在陝西、河北、山西、山東、天津、北京地區,以秋播最好,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冬。
(四)播種方法及播種量 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利於通風透光及田間管理。播種量一般為lkg/畝左右,採種田要少些,鹽鹼地可適當多些,播量過大苗細弱。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是播種過深,最佳深度為0.5—1cm。
三、田間管理
(一)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與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產lkg乾物質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後、乾旱時要澆水。濱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會死亡。
(三)病蟲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
松、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鏽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四、收割
(一)收割時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開花達到1/10時開始收割,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
(二)收割次數及留茬高度 苜蓿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強,每年可收割3-4次,最後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積累,不利於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後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長期。留茬高度以5cm為宜。
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這是一種有價值的食品。
苜蓿種類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國產的苜蓿,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紫苜蓿,莖長約六公寸,直立,開紫花莢豆轉彎曲。第二是黃苜蓿,莖不直立,匍匐地上,開黃色花,葉狀如鐮。這兩種都產於北方各省。第三種是野苜蓿,俗名草頭,又名金花菜,莖臥地,每一細莖,上有三小葉,中國長江下游有野生和栽植作為食用的。
苜蓿每一根細莖上面,有葉三齒,如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葉的表面呈濃綠色,莖梗極短,吃的時候,以葉為主,在江浙兩省生產特多,每逢上市季節,家家戶戶都把它當作家常蔬菜。
古人吃苜蓿的記載,在群芳譜中記載尤多,簡直是不勝備錄。唐孟說食療本草論苜蓿謂∶「利五臟,輕身健人。洗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腸熱毒。」
現在略述草頭在醫療上的用途如後∶
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症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節,亦有出產,不過由於氣候和土地的關係,有時產品極嫩,有時極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鹽漬制的「醃金花菜」,功效相等。
苜蓿清內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後,確能消除內火,尤其在燥烈季節,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後,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如果覺得唇乾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餚。
家庭食用法∶1.將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淨後,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極鮮嫩。2.上海菜館有生煸草頭供應,是摘除莖梗,完全用苜蓿葉炒成的,所以特別鮮嫩,售價稍昂。3.苜蓿冷吃,別有風味,草頭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涼可口。
苜蓿的嫩葉,是我們理想的蔬菜,因為極富營養,在綠葉蔬菜中,它的維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別是維他命A含量和胡蘿蔔相差極微,維他命C超過白蘿蔔二三倍以上,這些營養成分都超過菠菜。
-----------------
苜蓿
苜蓿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sativaL. 的嫩莖葉。苜蓿的營養價值很
高,每百克鮮品含蛋白質5.9 克,碳水化合物9.7 克,胡蘿蔔素3.28 毫克,
維生素C92 毫克,維生素B20.36 毫克,鈣332 毫克,磷115 毫克,鐵8 毫克。
另外還含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 。民間有些驗方用它來治胃或痔、腸出血。
苜蓿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