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子

苘麻子

苘麻子,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種子。別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青麻、白麻。種子三角狀腎形。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絨毛,凹陷處有類橢圓狀種臍,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狀細紋。種皮堅硬,子葉2,重疊折曲。氣微,味淡。用於清熱利濕,解毒,退翳。用於赤白痢疾、淋病澀痛、癰腫目翳。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苘麻子苘麻子

一年生草本,高0.3~2m,全株密生絨毛狀星狀毛。葉互生,圓心臟形,直徑7~18cm,先端長尖,邊緣具粗鋸齒,葉脈掌狀;葉柄長。花單生於葉腋,花萼5裂,綠色;花瓣

5,黃色,倒卵形,頂端平凹,基部與雄蕊筒合生;雄蕊多數,花絲基部連合成筒;心皮15~20,環列成扁球形,先端突出如芒。果實半圓球形似磨盤,密生星狀毛,成熟後形成分果。種子黑色。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於路旁、田野或栽培。主產四川、湖北、河南、江蘇。

採制: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打下種子。種子三角狀腎形,長3.5~6mm,寬2.5~4.5mm,厚1~2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有白色稀疏絨毛,凹陷處有類橢圓狀種臍,淡棕色,四周有放射狀細紋。種皮堅硬,子葉2,重疊折曲。氣微,味淡。含脂肪油,油中主成分為亞油酸、油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

植物性狀

原形態:苘麻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2m。莖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2cm,被星狀細柔毛;托葉早落;葉片圓心形,長5-10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星狀柔毛,邊緣具細圓鋸齒。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被柔毛,近頂端具節;花萼杯狀,密被短絨毛,裂片5,卵形,長約6mm;花黃色,花瓣倒卵形,長約1cm;雄蕊柱平滑無毛;心皮15-20,長1-1.5cm,先端平截,具擴展、被毛的長芒2,排列成輪狀,密被軟毛。蒴果半球形,直徑約2cm,長約1.2cm,分果爿15-20,被粗毛,頂端具長芒2。種子腎形,褐色,被星狀柔毛。花期7-8月。

分布生境

常見於路旁、荒地和田野間。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

如何鑑別

種子鑑別

苘麻子植物形態-苘麻苘麻子植物形態-苘麻

性狀鑑別種子三角狀扁腎形,一端較尖,長3.4-4mm,寬約3mm。表面暗褐色,散有稀疏短毛,邊緣凹陷處具淡棕色的種臍。種皮堅硬,剝落後可見胚根圓柱形,子葉摺疊呈W字型,胚乳

與子葉交錯。氣微,味淡。以籽粒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鑑別種子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扁長方形,有的分化成單細胞非腺毛,壁稍厚,微木化。下皮細胞1列,略徑向延長,類長方形。柵狀細胞長柱形,長75-88μm,近外端處可見光輝帶,壁極厚,下部壁木化,上部壁非木化,有時可見線形胞腔,近1/3處胞腔膨大,內含細小球形結晶,加20%硫酸結晶不溶解,色素層細胞4-5列,扁長圓形,內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胚乳與子葉細胞含脂肪油與糊粉粒,子葉細胞中另含少數草酸鈣簇晶。

性狀鑑別

苘麻子苘麻子

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扁長方形,有的分化成單細胞非腺毛,下皮細胞1列,略徑向延長。柵狀細胞1列,長柱形,長約至88μm,壁極厚,上部可見線形胞腔,其末端膨大,內含細小球狀結晶。色素層4~5列細胞,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胚乳及子葉細胞含脂肪油

和糊粉粒,子葉細胞並含少數細小草酸鈣簇晶。

性狀鑑別苘麻果實由7-9個小分果組成,呈扁平圓盤狀,底部有宿存花萼。分果呈橘瓣狀或腎形,直徑1.5-2mm,較薄的一邊中央凹下。果皮外表為棕黃色,背面較光滑,兩側面靠凹下處各有一微凹下圓點,由圓點向外有放射性條紋。種子橘瓣狀腎形,種皮黑色至棕褐色。質堅硬,破碎後子葉心形,兩片重疊折曲。氣微、味澀。

顯微鑑別粉末特徵:灰褐色。①胚乳細胞較多見,呈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11-35μm,壁略呈念珠狀增厚。②種皮柵狀細胞表面觀細胞界限不清晰,細胞細小,呈星狀;側面觀為一列柱狀細胞,長33-46μm,直徑8-12μm,壁甚厚、木化,胞腔梭形,內含球狀結晶。③星狀毛易見,由5-7細胞組成,亦有單個散在,呈披針形,基部鈍圓,直徑5-15μm,長106-245μm,壁厚1-2μm。④色素細胞類多角形,類長方形,胞腔內含紅棕色塊狀物。⑤子葉表皮細胞類長方形,薄壁細胞呈類多角形或橢圓形,含擬晶體。⑤螺紋導管多見,直徑27-33μm,網紋導管較少見。

藥用信息

【拼音名】QǐnɡMáZi【英文名】SEMENABUTILI

【別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青麻、白麻。

【來源】本品為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iMedic.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性味】苦,平。

【歸經】歸大腸、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退翳。用於赤白痢疾,淋病澀痛,癰腫,目翳。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功能主治

苘麻子苘麻子

利水,滑腸,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腫,婦女乳汁不行,乳房腫痛。

①《本經》:主五臟六府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

②《本草經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

③《別錄》:療婦人乳難內(’內’一作’血’)閉。

④《藥性論》:治五淋,主奶腫,下乳汁。

⑤《本草衍義》: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⑥《綱目》: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⑦《本草通玄》:達諸竅。

⑧《本草匯》:下胞衣。

各家論述

1.《綱目》:葵,氣味俱薄,淡滑為陽,故能利竅通乳,消腫滑胎也,其根葉與子,功用相同。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2.《本草崇原集說》:葵性寒滑,似非孕婦所直,何以《金匱》治妊娠水氣,用葵子茯苓散。修園曰,有病則病當之也。《千金》以參、術等味駕馭其間,愈覺平妥。

3.《本經》:主五臟六府寒熱贏瘦,五癃,利個便。《本草經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

4.《別錄》:療婦人乳難內(內一作血)閉。

5.《藥性論》:治五淋,主奶腫,下乳汁。

6.《本草衍義》: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7.《本草通玄》:達諸竅。

8.《本草匯》:下胞衣。

選方

苘麻子苘麻子

①治卒關格,大小便不通,支滿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內豬脂如雞子一丸則彌佳。(《肘後方》)

②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聖惠方》)

③治血淋及虛勞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千金方》)

④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⑤治產後淋瀝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驗方》)

⑥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漸惡寒,起即頭眩:葵子一斤,茯苓三兩。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金匱要略》葵子茯苓散)

⑦治難產,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搗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頓服之。(《食療本草》)

⑧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膠五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未出再煮服。(《千金方》)

⑨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兩,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⑩治乳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絡凝滯,奶房脹痛,留蓄作癰毒:葵菜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為末,熱酒服二錢。(《婦人良方》)

⑾治血痢、產痢:冬葵子為末,每服二錢,入臘茶一錢,沸湯調服,日三。(《聖惠方》)

⑿治痎瘧邪熱:冬葵子陰乾為末,酒服二錢。(《聖惠方》)

⒀治盜汗:冬葵子三錢,水煎兌白糖服。(江西《草藥手冊》)

⒁治面上皰瘡: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兩。為末,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弘景) 【備註】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種子。考冬葵子與苘麻子在諸家《本草》中均各列守條,效用亦不相同,參見苘麻及苘實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