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父養生敷頸康貼

苗父養生敷頸康貼

苗父養生敷頸康貼,為苗父養生貼系列產品之一,其主治頸椎病及頸椎病的各種症狀。敷頸康貼即通過藥貼內部的中藥成分,刺激頸椎部位的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頸部部血管,促進頸椎血液循環,改善頸椎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同時敷頸康貼在患處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頸部周圍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通過此來達到養生和治療頸椎病的目的。

簡介

【 名 稱】:苗父養生敷頸康貼
【主要成分】:川烏、草烏、防風、桂枝、白芷、葛根、木瓜、川穹、紅花、伸筋草、透骨草,薑黃,
乳香,沒藥,五靈脂,馬錢子,肉桂等幾十位中草藥
【性狀】:黑膏藥
【功能主治】:頸椎病
【使用方法】:可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藥貼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每貼可貼1-2天,30貼位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
1、少數人有皮膚過敏反應,停用即愈,無須另作處理。
2、使用部位處有皮膚破潰者禁用,孕婦慎用。
3、發癢就揭、發紅就歇、花椒水洗、不癢再貼。
【規格】:1貼/袋
【貯藏】:密封,置陰涼乾燥處。

藥材成分

 

止痛之極品 川烏、草烏

又名“天雄”,性辛、熱,歸肝、腎經,功效袪風除濕,溫經止痛。“其性疏利迅速,開通關腠,驅逐寒濕之力甚捷”(《長沙藥解》)。善於祛除風濕、溫經散寒,有明顯的止痛作用,為治風寒濕痹證之佳品,尤宜於寒邪偏盛之風濕痹痛。現代研究表明其所含主要藥理成分為烏頭鹼,其鎮痛作用強度極佳,傳說名醫華佗所發明之麻沸散即選用了川烏、草烏入藥。敷頸康貼以其敷貼外治頸椎之痹痛,止痛之效立等可見,還可兼收除濕驅寒、解除外邪之功效。

濕寒之屏風 防風

防風,古代名“屏風”(見《名醫別錄》),氣香升散,入肝經,有祛風止痙之效,可祛風解表,除濕止痛,常用於風濕在表之頸肩等關節疼痛,主治風寒濕痹、骨節酸痛、筋脈攣急等。《長沙藥解》載其可“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伸急攣,活肢節,起癱瘓”

伸筋草、透骨草

伸筋草功效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入肝而尤善通經絡,常用於風寒濕痹,關節酸痛,屈伸不利等。《本草拾遺》:“(伸筋草)主人久患風痹,腳膝疼冷,皮膚不仁,氣力衰弱。”透骨草辛能行散,溫勝寒濕,能活血止痛,伸筋透骨,如《本草綱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風濕疼痛攣縮。”伸筋草以其擅長舒筋活絡
 

肉桂

止痛藥;助陽藥。發汗解肌,溫通經脈。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症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紅花

又稱草紅花,紅花種子油中含有較高的亞油酸,有降低血脂及血清膽固醇、軟化和擴張動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液循環、調節心臟和老化了的內分泌系統的效果。對心腦血管疾病,心肌缺氧有很好的療效。活血通經,用於血瘀經閉、痛經、腹中包塊等證。

中醫認為

闡述中醫學對頸椎病的病因、症候、治療、發病機制、預防等方面的觀點,認識到頸椎病發病機制與痹證、氣血臟腑理論、經絡理論等有著密切的關係,說明在頸椎病的發病過程中,外因是致病的條件,內因是致病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而敷頸康貼以傳統黑膏藥為載體,秉承中醫內外相結合之理論,精選多味中草藥,經古法熬制而成,將其直接貼敷於頸椎部位,可將體內寒毒直逼體外,實現通血、供養、恢復功能等諸多功效。。
其治療方法簡捷,免除患者繁瑣治療之痛苦,且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同時,膏藥外治更能使藥性直達病灶,迅速滲透而發揮療效,保障膏藥起效迅速、藥效持久,真正實現效專力宏的治療效果。

頸椎病的防治

1 保證正確的姿勢

1.1保證良好的坐姿從事會計、寫作、編校、打字、編織等工作人員,由於工作體位和姿勢的關係或長期低頭,使頸部的肌肉處於一種長期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的韌帶和肌肉易於受到牽拉、勞損,而椎體前緣由於相互磨損而增生,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從而繼發一系列症狀。因而應採取自然端坐位,保持頸部、胸部挺直,頭部略微前傾,眼和桌面保持33cm左右的距離;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h,應稍休息幾分鐘,做頸部運動或按摩。此外,桌椅的高度要適中,如桌子高或椅子過低,就會使人頭部過度後仰和雙肩上抬、眼睛和桌面的距離縮短,易造成頸肩部肌肉勞損及視力疲勞和近視;如果桌子過低或椅子過高,則使人過於前傾前屈,更易導致頸項部的勞損。
1.2保證良好睡姿人體軀幹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臥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臥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睡眠應以仰臥為主,側臥為輔,要左右交替,側臥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俯臥、半俯臥、半仰臥或上、下段身體扭轉而睡,均屬不良睡姿,應及時糾正。
1.3合理用枕枕頭是頸椎的保護工具,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人在熟睡後,頸肩部肌肉完全放鬆,僅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係。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牽長並損傷,造成頸椎失穩,發生關節錯位,進而發展成頸椎病。患者常表現為睡眠中或醒後晨起時頸項不適、落枕、頭昏、頭痛或頑固性失眠等症狀。合理的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仰臥時枕頭的高度為5cm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側臥時10cm左右,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頭應放於枕頭中央,以防落枕。

2 頸椎病的防治

2.1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扑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如發生外傷,應積極治療軟組織損傷及頸椎小關節錯位;如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沖,易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坐車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另外,擰孩子耳朵、或用巴掌打擊孩子後頭部等,均可引起頸肌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抱孩子姿勢不合適,容易造成過伸性頸椎損傷。以上情況均應積極預防。
2.2糾正生活中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坐、臥、看電視的不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2.3預防慢性勞損由於某些工作需要特殊姿勢或在強迫體位中工作較長時間,如果不予重視,極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發展為脊柱病。如電腦工作人員、收銀員、會計師、縫紉刺繡人員、牙科醫生、攝像師、打字員、出租汽車司機等,應利用工間或業餘時間作平衡運動鬆弛緊張的肌肉、韌帶及肌腱,還可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質條件,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進行增強肌力和增強體質的鍛鍊,以加強肌肉,韌帶及肌腱等組織的韌性及抗疲勞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