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支柱固定

大樹移植後通常需要設立支柱,以避免大樹因大風吹刮造成樹幹搖擺鬆動,使根系不能很好生長,在樹幹基部周圍形成空洞,遇雨時容易在乾周空洞內積水而影響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長。同時由於大樹移植後根系較淺、分布面積小,架立支柱後可以防止樹體受力不均而倒伏。

簡介

大樹移植後通常需要設立支柱,以避免大樹因大風吹刮造成樹幹搖擺鬆動,使根系不能很好生長,在樹幹基部周圍形成空洞,遇雨時容易在乾周空洞內積水而影響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長。同時由於大樹移植後根系較淺、分布面積小,架立支柱後可以防止樹體受力不均而倒伏。
架立支柱一般在栽植操作基本完畢,在澆水以前進行,架立支柱時需要考慮到大樹所在點的風向,其支撐位置一般著重選擇在栽植點的下風向。支柱材料要依據樹種和樹木規格而選用,既要實用也要注意美觀。架立支柱的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苗木支柱方法

單支柱
與栽植植株樹幹平行立支柱。常在定植前於定植穴中心點立一直立支柱,待培土完成後把支柱上端和近地處分別與樹木主幹扎牢,防止大樹晃動。為避免樹幹磨傷,並不影響到樹幹的增粗生長,應在支柱與樹幹之間填加鬆軟的墊襯物,同時綁紮時使支柱和樹幹之間適當留出空間。
門字形支柱
對於乾徑在10-15cm的行道樹,在栽植完成後,在樹幹相對應的兩側約50-70cm處各打一根高約1-1.5m的竹、木支柱,中間用一粗實的橫桿將兩支柱連線兩頭,綁紮牢固,使橫乾的中心位置與樹幹對齊,然後把橫桿和樹幹扎牢防止晃動。橫桿與主幹之間要墊上隔墊,以防磨損擦傷樹皮。待根系能起到良好固地作用後即可拆去支架,一般定植後保存一年。
人字形支柱
大樹栽植好後在樹的兩側各立一根斜撐支柱,構成“人”字形。有時為了使支柱牢固也可以與樹幹成三角,利用樹幹作一支柱,然後將支柱和樹幹綁牢,防止根系晃動。這種支柱雖然所用材料較少,但穩定性相對較差,適合於行道樹,支架方向與道路平行,對人行道的妨礙較小。
三角支柱
三角支柱算是很穩定最常用的固定方法,且花費不多,適用於各種樹型,欒樹移植很多都是使用這種方法。需要將幾根較長的木根或者竹桿呈三角架住樹幹3分之2的部位,其中一根要在移植樹木的下風處,接觸樹皮處也需要墊上東西防止樹皮蹭破,支柱擺放好之後在支柱頂部交接點使用東西捆綁固定住。
井字固定
這是屬於最穩固的一種支柱方法,大樹移植大多使用此種方法,以此來固定住讓樹木沒有傾斜的情況直到樹木根系紮根,不過使用的東西過多,往往花費也就大。先用四根支柱在四周均勻分布開來傾斜到樹幹,再使用4條橫桿固定在支柱的中間,然後再支柱頂部使用短條橫桿將樹木固定在中間,可以使用東西將樹幹橫桿固定處給覆蓋住,防止樹皮被蹭破。
地下固定
這是唯一一種在地下支撐的方法,不同於其他地表的支撐,地下支柱需要特有的固定架穩定住土球,將土球包裹固定住來達到深根的效果。地下固定需要配套的工具,花銷算是不小,不過地下固定可以防止土球下沉的現象。
拉鋼絲固定
有些樹樹冠比較高大,立支柱不能完全解決穩定性問題,特別是帶土球的常綠樹,樹冠較大,移植後根系範圍很小,重心又高,故常用打樁拉鋼絲固定樹幹的方法。拉鋼絲時根據樹冠的大小和枝葉的分布情況而定,一般採用1-3根。拉一根時在枝葉量少的一側拉。先在地面打一根樁,然後用鋼絲的一端拴住主幹中部著力點,另一端拴在木樁上。主幹和鋼絲之間用襯墊物墊好。拉鋼絲角度(與主幹夾角)以40°-60°為宜。拉兩根鋼絲時在樹的兩側各拉一根;拉三根時鋼絲之間保持夾角為1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