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寺村

全村5400人,1340戶,4744.04畝土地。 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先輩們世代農耕,繁衍生息。 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100%的農戶飲用地下水。

苗寺村地處“兩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受洪水經年衝擊,地勢低洼,地貌複雜。它南臨谷河,東延界南河,北靠縣化工總廠,西與阜西村接壤,面積10平方公里,為鹿城鎮的南大門。
境內座落十六個自然莊,二十九個村民組,S202公路穿越其間,村民分居公路兩側。全村5400人,1340戶,4744.04畝土地。村屬防洪圩堤5000米,排澇站、電灌站、瀉洪涵閘各一座,灌溉地下管2500米,蓄水橡膠壩介於兩站之間。筆直的機耕生產路縱橫七條,四通八達,把耕地劃成方塊田。田成方,樹成行,莊稼旺。每到收穫季節麥浪翻滾、稻花飄香,一派生機盎然、豐收在握的景象,一片盡人領略、令人福往的田園風光。
一九九二年始建的淮河公園座落在境內谷河北岸,端莊優雅、風格迥異的南山賓館映襯其間。然而公園的前身卻是積水成淵、荒草沒膝、野鳥栖息的一片舊河床荒灘窪地。幾經波折、幾經努力,現已建成全縣最具規模的遊覽勝地。公園內山清水秀,環境宜人。湖光山色,倒影映趣。波光粼粼,魚躍鳥飛。陽光普照,漣漪生輝。每當夜幕孤星,霓虹燈閃,彩燈變幻。在華燈的照耀下,依依垂柳,婀娜多姿,幽香荷塘,沁人心脾,身臨其境,如入仙界,令人心曠神怡。中央高層、省市領導曾多次下榻南山賓館,使賓館蓬篳生輝,聲望倍增。
憶往昔,崢嶸歲月。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先輩們世代農耕,繁衍生息。由於地處“兩河”窪地,歷史上多災多難。每逢雨季汛期,澤國一片,一年辛苦勞作,白白付之東流。村民年復一年衣不裹體,食不果腹,苦不堪言地掙扎在飢餓線上。往事不堪回首,在這個小小的角落裡,顯現了中國農村貧窮落後、中國農民茫然麻木的縮影。
看今朝,盛世年華。打開歷史的篇章,拂去歲月的風塵,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彈指一揮間,還是這片熱土,滄桑變遷,歷歷在目。如今,人換精神地換裝,舊貌換新顏,世代老災窩變成了早澇保收田,村民的衣食住行年年改觀。全村土房絕跡,磚瓦房已落後形勢,代之而起的是樓房林立,人均住房面積達20平方米。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100%的農戶飲用地下水。農電網覆蓋全村,有線電視進入平常百姓家。50%的農戶裝上電話,大部分年輕人擁有機車和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全村大小貨運汽車150多輛,建築、安裝工近百人。憑藉城鄉結合部的地理優勢,村民經濟收入渠道日漸拓寬。農戶購置各種農用機械投入農業生產,從根本上消滅了傳統的戶挑手提。黨的惠農政策進一步深入人心,村民們讚不絕口,個個喜在眉梢笑在心田。現實尤如鐵證,還是這個小小的角落,而今顯現的是中國農村欣欣向榮、中國農民安居樂業的縮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