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嘉園胡同

芳嘉園胡同

芳嘉園胡同位於區域東南部,朝陽門南小街東側,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南北曲折形。南起大方家胡同,西止朝陽門南小街,東與前、後芳嘉園胡同相通,北鄰新鮮胡同。全長342米,寬5米,瀝青路面。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南北曲折形。西起朝陽門南小街,南至大方家胡同,胡同的形狀像胳膊肘,由西口進去,往東走不太遠,轉兩個彎,向南一拐,照直朝南插下去,就抵在大方家胡同的半截腰上了。東與前、後芳嘉園胡同相通,北鄰新鮮胡同。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芳嘉園胡同,清朝屬鑲白旗,稱大、小方家園。據《京師坊巷志稿》載:“《析津日記》:舊有方家園,園廢,建淨業庵於其址”。“庵廢園空,有其名亦為人改作芳嘉園矣”,胡同由此得名。民國稱芳嘉園。1949年後沿稱。

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芳嘉園胡同。胡同內有清承恩公桂祥府,桂祥是慈禧太后兄第,光緒皇后之父,一門出兩皇后,時人稱桂公府為鳳凰窩,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桂祥追隨慈禧太后西逃,其宅被德軍占領。後來又成為蒙古王府。

現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變遷

在大方家園和小方家園之間,有三座廟:斗母宮、地藏庵和淨業寺。到清末民國初,大、小方家園合併成為今天的胳膊肘形狀,方家園改字沒改音,寫作“芳嘉園”。後來在芳嘉園東面的兩條並排的短胡同,原先稱小方家園的那條叫火神廟,北面的那條叫斗母宮,再後來,芳嘉園在城市地名的規劃中,加上了“胡同”兩個字,叫芳嘉園胡同,火神廟改名為前芳嘉園胡同,斗母宮叫後芳嘉園胡同。只有大小方家胡同的名稱始終沒有變化。 芳嘉園胡同同舊時北京的其他胡同一樣,也有一座廟,是清代所建的“三義廟”,祭奠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前殿門上有對聯一副:“涿州桃花千古圓”、“許昌夜熅到今紅”,橫批“義重桃園”。

在慈禧老佛爺在世的那幾十年里,芳嘉園胡同可謂大名鼎鼎,因為這裡曾一門出過兩鳳凰。

胡同里有一處大宅邸,那就是人稱“鳳凰窩”的“桂公府”。“桂公府”曾一門出過兩個皇太后。一個是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創歷史上太后執政時間最長紀錄的那拉氏慈禧皇太后;另一位是以最後一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太后身份被迫頒布退位詔書、從而結束了兩千多年帝制統治的那拉氏隆裕皇太后。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們小孩子常在這大宅門口玩遊戲,從來不知道這處院子的顯赫身世。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這芳嘉園中的桂公府,是慈禧胞弟、三等承恩公桂祥的府第。按中國人的習慣,父母要由兒子贍養。慈禧之父惠征早在鹹豐三年(1853年),即慈禧還是貴人時就去世了。其母“惠二老太太”應該是和兒子,也就是慈禧的弟弟桂祥一起過日子。因此,芳嘉園的“桂公府”自然成了慈禧的娘家。

方家園基址在明代就修建起一座淨業寺,寺廟大殿的東廡的牆壁上,鑲嵌著一塊石碑,鐫刻的年號是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證明廟確實是在大明王朝興建或者重修的。到清朝時,淨業寺已經不存在了,寺的基址上建起官邸,官邸的主人是勝保,勝保為清道光朝內閣學士。該人在鎮壓太平天國時,屢戰屢敗,人們就將其“勝”字改為“敗”,稱作“敗保”。清同治年間,獲罪,被慈禧下旨賜死,勝保在方家園的宅院被沒收,賜給那拉氏自己娘家兄弟桂祥,成為承恩公府邸“桂公府”。

2002年冬,芳嘉園居民區危房改造開始,胡同拆遷。

現狀

如今的芳嘉園胡同已是高樓林立,惟有11號院落經重新修葺,張燈結彩,又掛上了桂公府的匾額。然而,歲月滄桑,故夢悠悠,留給我們的除了無數嗟嘆,還有無盡感懷。

胡同文化

相關傳說

芳嘉園胡同明代叫方家園,據傳,胡同里最早確實有一方姓人家建有一個大花園,方家園即因此得名。據《析津日記》記載:“東院之東,舊有方家園。園廢,建靜業庵於其址。殿左廡,有鎮陽林潮書許魯齋先生演千字文,以萬曆十一年八月刻石,嵌於壁。”清代,方家園分為大、小方家園,晚清時,大將勝保在淨業庵舊址上蓋起府宅。同治二年,勝保因罪被賜自盡,這座府宅便賜給了慈禧的弟弟承恩公桂祥,此宅遂被稱為桂公府。後來,桂祥的女兒又成為光緒皇帝之妻,所以桂公府曾有“鳳凰巢”之稱。

歷史故事

其實,除了這條胡同外,北京還有一些胡同也出過皇后妃嬪。地處鼓樓東南面的帽兒胡同,曾走出過末代皇后婉容;位於西四缸瓦市西面的粉子胡同,則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的娘家……

民國時期,方家園改稱芳嘉園,隨著皇上被趕出了紫禁城,皇后妃嬪走進了歷史,芳嘉園的“鳳凰巢”自然也是風光不再、日漸頹敗。前不久剛剛去逝的95歲文玩大家王世襄先生的父親王繼曾在芳嘉園購下王宅,即是民國初年的時候,王家買下的這個院子是個相當大的四進院落,後門已開到新鮮胡同。王世襄不僅出生在芳嘉園胡同,而且在這裡生活了將近80年。

文學作品

王世襄曾自言“秋鬥蟋蟀,冬懷鳴蟲”,快樂的胡同生活,令他“皆樂之不疲”。據說,王家院子最熱鬧的日子是上世紀五十年代。1957年,王世襄聽說黃苗子、郁風夫婦想搬家,但一時沒找好地方,就立即將自己家的東廂房騰了出來,熱情邀請他們搬來自己家住。後來,藝術家張光宇一家也被他請來,住進西廂房。那些日子,一院芳鄰呼朋喚友,聶紺弩、啟功、葉淺予、沈從文、黃永玉等,都成了這個院兒的常客。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明式家具研究》等享譽世界的書籍均是他在芳嘉園胡同撰寫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