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郢

花郢村,地名,位於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秦集鎮,以全村人姓花而取名為"花郢"。

來源介紹

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五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二。
一、尋根溯源 花姓來源有四:1、出自姬姓。據《通志·氏族略》、《中國姓氏起源》所載,周文王之後有何姓,後何姓分出花姓。2、出自華姓。據《姓氏考略》、《百家姓·注》所載,古無花字,通作華,後專用花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為花姓者。3、出自范姓。據《姓氏考略》所載,金代范用吉改姓花。4、出自他族。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花;清滿洲八旗姓博都哩氏後改為花姓;蒙古族伯顏氏漢姓為花;今滿、蒙、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花姓的起源,典籍記載不詳,傳說較多。源自何氏的應為周文王之後,尊周文王為其始祖;源出華氏的應為宋微子之後,尊宋微子為其始祖。據段玉裁《說文解字·華注》所載,花字起於北朝,此前並無花字,除《述異記》載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是在唐朝,可見花姓的起源在唐代之前,但其得姓的具體時間、始祖等,歷來的姓氏書都語焉不詳。
繁衍播遷 花姓源起不詳,花姓於正史出現是在唐代,除驍通過人,曾討平四川段子璋謀反,而大詩人杜甫所讚美的上元年間的名將敬定外,尚有《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的倉部員外郎花季陸。據《姓氏考略》所載,花姓望出東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說明花姓之發祥也應在今山東東平縣,換言之,後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從該地繁衍出去的。唐末五代時期,北方動盪,民不聊生,北方民眾南遷甚眾,花姓亦概莫能外,他們播遷於四川、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宋元之際,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趨擴大,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明初,山西花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此後花姓逐漸播及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北方之遼寧,並有沿海之花姓入遷台灣。清康乾年間以後,山東等地之花姓伴隨闖關東的風潮入遷東北三省及內蒙之東北區。清嘉慶年間以後,繁衍於貴州貴陽的花姓甲第連翩,榮登龍虎榜,極大的壯大了西南花姓的聲望。 如今,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遼寧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約占全國漢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號 花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東平郡——漢東平國地。治所在無鹽(故城在今山東東平東)。晉移治須昌(故城在今山東東平西北)。南朝宋置郡,轄境相當今山東濟寧、汶上、東平等縣地。

地理位置

二、地理位置位於蚌埠市西郊,依山傍水,向北約五公里是著名風景勝地塗山,東臨天河,風景秀麗,環境宜人。

宗族特徵

三、宗族特徵 1、花姓既源起繁雜,又語焉不詳,時至今日,依舊如此。2、花姓產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見花姓始產生不會太早。3、花姓在宋人編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宋時花姓已為華夏之著姓之一。4、花姓名人多驍勇之將,是故後世一些傳奇演義中多杜撰花姓將領,除女將花木蘭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以及一些戲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將。

名人精粹

四、名人精粹 花驚定:一作敬定,唐代將領。驍勇過人,肅宗上元初段子璋反於蜀,時崔光運為成都尹,驚定為牙將,討平之。既誅子璋,驚定將士大掠東蜀,肅宗罷光遠職。花云:鳳陽府懷遠(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貌偉而黑,驍勇絕倫。從朱元璋於臨濠,將兵略地,屢建奇功,累擢行樞密院判,守太平。陳友諒來攻,城陷被執,不屈死。吳元年追封東丘郡侯。花茂:廬州巢縣(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定江左,滅陳友諒,平山西、陝西,積功授武昌衛副千戶。征西蜀,進神策衛指揮僉事,調廣州左衛,累進至都指揮使。花英:花茂子,明代將領。果毅有父風,以軍功為廣東都指揮使,有聲永樂中。花綸: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進士,中第三甲五名。花潤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樂二年進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縣,有政聲,擢提學僉事。工詩文,有《介軒集》。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禎四年進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鑲藍旗人,清康熙十二年進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花連布: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充健銳營前鋒,歷官火器營鳥槍護軍參領、武昌守營參將、貴州安籠鎮總兵。乾隆六十年,從福康安鎮壓苗民軍,升貴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窮追,中石墜澗死。花沙納:蒙古正黃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進士,中第二甲十二名。歷編修、工部、戶部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鹹豐間歷署都統、理藩院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奏請停捐納舉人、生員成議,酌行鈔法。官至吏部尚書。花傑:貴州貴築(今貴陽)人,清嘉慶四年進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花銘:貴州貴築人,清光緒十六年進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