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脖山

花脖山

花脖山位於寬甸滿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70公里。地處本、寬、桓三縣交界,屬長白山系龍崗支脈花脖山山脈的核心和精華部分,是鴨綠江水系和太子河水系的分水嶺。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堪稱“遼寧屋脊”。花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東部邊陲的寬甸縣牛毛塢鎮北部,坐落在國有泉山林場核心林區,景區總面積1080公頃。“花脖峰”、 “百瀑峽”、“千蒼谷”三大景區妙然天成。

基本信息

主要景點

花脖峰

花脖山風景花脖山風景

花脖峰高聳入雲,喳蚜九天,千餘畝的“石湖”一望無際,險峻異常,是第四紀火山運動將海底席捲雲天而形成這一奇峰,這些巨石小則如牛,大則如屋,上嵌卵石、貝殼無數,從石縫中崩出來的蒼松古木、蜿蜒老藤,歷經滄桑,千姿百態,有的迎風傲骨,有的爬地而生,給人以強大的生命感昭力。攀越石湖,便步入一個雲天的世界、山花的海洋,舉目千里,雲煙飄蕩,天風吹來,胸襟大開,腳下的奇花異草,爭芳鬥豔,令人耳目一新。 “花脖峰”景區為東北的高山探險、科學考察提供了最佳實驗區,為勇於攀高歷險的遊客提供了觀賞雲海、日出日落的最佳觀賞點。

百瀑峽

花脖山花脖山

百瀑峽景區,良好的植被和疊疊層崖,造化了百重飛瀑,故得名“百瀑峽”。該景區以幽深、清逸、喧哮、奇險見長,這一奇絕景觀在東北獨有,全國罕見。

“置身瀑潭中,倒影入清瀾”。人入溪澗,渲聲不絕,這裡岩石綠,水也綠,清碧誘人,清冽的溪水,寒氣爽人。垂簾瀑、七疊瀑、漂紗瀑、瀲灩瀑、流銀瀑、九龍瀑、濺花瀑、行吟瀑、懸瀨瀑等四十餘條大小瀑布,合成了一大山水交響曲。高40—60米的瀑布14條,10餘米以上的近30條,其形態各異,有如飛紗,有如珠簾,有如衝浪,有如銀濤。珠花濺起,煙波茫茫,堅硬的岩石被重重飛流沖磨成道道溝痕和石鍋、石潭,潭水清碧,波光粼粼。寬40米,高60餘米的飄紗瀑,可讓遊人飽嘗攀水之樂。這裡每年7月20日至8月20日為花脖山“百瀑峽”攀水節。

百瀑峽景區曾被我國著名的風景園林專家胡啟來先生稱為“東北第一峽”,它以瀑多、水澈、泉盈、山險、石怪為主要特點。尤其從那峰巔湧出的泉水更為新奇,千曲百折,漫谷穿峽,形成大小瀑布近百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梯式瀑布群,由此而得名,這在遼寧東部山區乃至全省都屬罕見的,令您目不暇接,心扉震顫。水是百瀑峽的主鏇律,翠潭迭瀑,首尾相銜,高懸半天,飛流直下的特異景觀,大自然的神功,將泉潭溪瀑聚煉為一體,組成一個和諧的世界。

千蒼谷

花脖山花脖山

千蒼谷景區,雖沒有千縷白練,萬條珠簾之境,它確讓您步入了一個更加蒼茫神奇的世界。這裡是原始森林次生林帶的僅存區。區內的樹齡均過百年,這裡到處散發著高負離子新鮮空氣,到處噴涌著天然優質礦泉水,這裡是休閒度假、陶冶情操的最佳森林浴場。

花脖山高崇若天,花脖山明麗如玉,花脖山青翠如滴,花脖山雖未列入三山五嶽之中,但它確名貫塞北,威揚四方。這裡有多處抗聯遺址,這裡流傳著許多民族英兒的悲壯故事。

花脖山下有“百福泉”、“萬壽泉”、“功名泉”、“聯姻泉”四大名泉,流傳著美麗動聽的神話傳說。遊人可到此晶泉飲茶,消除旅途疲勞,尋求自己的逸趣雅興。

正在開發建設中的花脖山風景名勝區,將以她雄渾而蒼奇的自然景觀,優越的地理環境,一定會廣招天下遊客四海賓朋,成為我省著名的旅遊勝地。

花脖山景區有六大奇觀

花脖山花脖山

花脖山景區有六大奇觀,在遼寧東部山區實屬罕見和初聞。

一是山高,攀高礪志,壯體闊胸。登臨主峰,一覽群山小,鳥瞰“四縣一國”;

二是林貌森林垂直分布十分明顯,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

三是第四紀冰川遺蹟,上萬平方米的石湖、石瀑、涌擠疊摞,浩瀚壯觀,至今這是個謎。

四是高山草甸,海拔高、面積大,綠草凝煙,百花爭艷,落地無塵,稱為“天府花園”,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理想的遊憩場地;

五是這裡是南滿抗日根據地之一,其遺址尚存。又是楊靖宇將軍與金日成將軍1937年6月分手紀念地;

六是觀雲海,看日出、晚霞等奇觀壯景的首選地。

東北抗聯

這裡還是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北抗聯在寬北輾轉游擊,歷時四載,點燃了東邊道抗日烽火,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戰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篇章。“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英勇、最艱苦、最光榮”的鬥爭史實。被列為建國前“三大壯舉”之一,其遺址尚存。

百度地圖

地址: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牛毛塢鎮北部

美食

花脖山花脖山

丹東是全國最大的滿族聚居區,飲食有濃重的滿族風味,滿族人過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蕎麥為主食,現在以小麥、大米為主食。主食品種豐富,有滿族日常主要食品棗餑餑、煮餑餑(餃子)、米飯、秫米水飯、高粱米(秫米水飯)豆乾飯、餄餎、豆擦糕、酸湯子等。好吃黏食和甜味食品。由於與朝鮮一江之隔,各式朝鮮料理、韓國燒烤在這裡也非常風靡。此外,襟江臨海的丹東,還盛產大黃魚、麵條魚、公魚(秋生魚)、鯧魚、對蝦、文蛤、海蟹,沿江開發區有美食一條街,吃海鮮,比大連便宜三成多。

丹東的傳統風味小吃有:小肉飯、龍斗虎、白肉血湯、壇肉、豆泥酸菜湯、炸雞蛋醬、芥末墩兒、乏克(滿語,意為“包兒飯”或“菜包兒”)等。現在丹東最流行的美食有三種:海鮮、涮鍋和燒烤,日月潭、漁陽灣、新東源等是其中的代表,丹東的韓式燒烤和韓式菜餚也是十分正宗的。寬甸滿族自治縣購物美食有酸菜燉白肉血腸、燜子、五香蠶蛹、酸湯子、甜辣黃瓜、打糕等酸菜燉白肉血腸是滿族的主要素菜。

滿族生活在冬季寒冷的東北地區,一年有半年要靠窖藏的脫清蔬菜過日子。酸菜是秋天將新鮮的青菜在缸中發酵而成,味酸。燉,炒,生拌冷盤,做湯,做餡都行。豬肉燉酸菜是北方滿族常吃的菜餚。農村逢年節人們愛吃白肉血腸酸菜。東北滿族聚居的地方,家家的炕桌中央都有一圓形洞穴;正好能放下馬勺,炕桌下放一火盆,就著馬勺里的酸菜,寒冬臘月,全家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酸菜燉白肉血腸是滿族風味名菜。也可以用沙鍋燉製。做法:將豬腸用鹼水或鹽水洗淨,把鮮豬血攪開,去浮沫,加入蔥、姜、蒜、鹽、味素等作料後灌入豬腸,煮熟切段;將五花豬肉用開水緊透,去掉浮沫和血腥味,再重新換清水煮熟,切成薄片,然後將白肉、血腸,以及切好的酸菜和冬粉一道放進鍋里用清水燉半小時即成。吃時蘸著韭菜花、豆腐乳、芝麻醬等調料。口味:這道美味的東北菜冬天吃最適合,此菜白肉不膩,血腸異香,營養十分豐富。

購物

花脖山花脖山

花脖山土特產很多,有鮮美的林蛙、野生的彌猴桃,各種草藥、栗子等。丹東最繁華的商業街是元寶區的新安路步行街。丹東著名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如:柞絲綢、“丹東綠”大理石、紫砂製品、玻璃水具、皮毛製品、板栗、山楂、孤山杏梅、柱參、貢米、貢醋等,在這條街上都能買到。此外,火車站前的十緯路和七經街,商店也很集。

柞蠶:柞蠶生產是丹東的傳統產業。有蠶場260.5萬畝。全市三縣(市)、三區中有61個行政村、4024個村民組、3萬戶農民放養柞蠶。有7個國家絲綢工業企業和40個鄉鎮加工企業,有2.8萬從業人員,年工業產值4億元,是出口創匯的骨幹品種。

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高科技柞蠶新產品的出現,使柞蠶生產有了新的開發空間。丹東擁有世界最大的柞蠶生產基地,這是今後建立和發展高科技生物產業最寶貴的資源財富。板栗:板栗是丹東的優勢經濟林樹種,自然條件有利於丹東板栗生產,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丹東板栗屬日本栗系統,適合日本市場口味需求,板栗肉占日本市場30%的份額。

目前全市板栗栽培面積發展到115萬畝,年產量超過2萬噸,年產值達1.5億元,已成為全國板栗的重要產區和出口基地。全市每個鄉鎮都有板栗栽培,其中面積超萬畝的鄉鎮38個,板栗生產已切實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丹東在發展板栗生產中,通過實行科學管理、實施“科技豐產工程”,重點引時、培育推廣了金華、岳王、丹澤、9113、9210等二十多個優良品種;同時,大力扶持板栗精深加工企業,不斷開拓國內、國外板栗銷售市場。全市11個板栗儲藏、加工企業年出口量達5000多噸,成為我市具有特色的一大優勢產業。丹東對蝦:丹東對蝦養殖始於1980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港市從1988年到1992年榮獲全國縣級養蝦五連冠,最好年份產量達1.38萬噸,出口供貨值2.68億元,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產業化體系,使對蝦成為丹東水產業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日本、美國、歐盟是丹東對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養殖成為丹東水產業的支柱產業,並帶動了飼料、加工、運輸、外貿、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但由於蝦病影響,從1993年以來,對蝦養殖業跌入低谷。近幾年,由於採取多種措施,使蝦池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養蝦業逐漸恢復。2000年,對蝦產量3058噸,出口量180噸,出口額1.32億元,目前丹東對蝦產量正在恢復增長。山野菜:山野菜以來自自然,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並以獨特的保健藥用價值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市場的新寵。

丹東山多森密,雨量充沛,山野菜資源十分豐富,現已被人們採集食用的山野菜80餘種,年採集量5000噸以上。

近年來丹東山野菜生產與加工出口有了長足的發展,野菜家種實現了零的突破。現人工栽培面積2000多畝,產量2000多噸,年加工出口量100多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