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緣牡蠣

在日本,花緣牡蠣苗種生產與養殖試驗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 殼高1厘米左右稚貝即可用於成貝養殖,與太平洋牡蠣養殖相同。 在岩手縣,養殖開始1年後,平均殼高約7厘米,2年後,平均殼高約11厘來。

簡介

近年,在日本,一種比太平洋牡蠣長得還大,並可於夏季上市的牡蠣,即花緣牡蠣,因市場需求擴大,價格堅挺,作為新的養殖對象,備受青睞,並已在日本海側和大平洋側各地用於生產。

自然分布

日本,花緣牡蠣廣泛分布於青森縣陸奧灣以南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不過,商業捕撈主要限於秋田、山形、鳥取各縣日本海沿岸,1986-1996年,3縣合計漁獲量約300-600噸。在京都府,該貝捕撈開始於1991年,近年漁獲量急劇上升,1998年最高達2080噸,趕上上述主要生產縣。在岩手縣,近年也發現該貝在有些海區形成捕撈資源,捕撈也已開始。

生態特點

生境

花緣牡蠣棲息於外洋岩礁海域,見於乾潮線下至20米水深。棲息海區鹽度據說窄於太平洋牡蠣,為28-35‰。不過,日本各主產地近處多有大河流入,在京都府,主產地也受由良川河水影響。

產卵

天然花緣牡蠣產卵期為8-10月。在京都府宮津市島陰海區,時值水溫由最高值下降到25℃之際。

生長

天然花緣牡蠣生長速度並不十分清楚。在鳥取縣,對水深15--20米人工礁所附天然花緣牡蠣調查表明,3齡殼高約10厘米,體重約200克,4齡殼高約13厘米,體重約370克。另外,據說體重長到1公斤左右約需10年。

苗種繁育

在日本,花緣牡蠣苗種生產與養殖試驗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

苗種繁殖

苗種繁殖使用天然親貝或養成親貝。優質親貝可采近億粒卵。采卯時期為天然親貝自然繁殖季節,即夏末秋初。采卵與采精採用切開法。受精卵於受精後第2天發育成D形浮游幼體。D形幼體收容於500升水槽飼養。D形幼體飼養所用餌料多為角刺藻和擬球藻。幼體收容後第5天全部換水,爾後,每3天全部換水。培育約20天,浮游幼體發育成附著前變態幼體(360-370微米)。

稚貝培育

采苗多用蝦夷扇貝殼和牡蠣殼。培育裝置為500升水槽,培育期間,間斷充氣(30分鐘)。每日換水,附著稚貝水槽培育所用餌料與浮游幼體培育相同。500升水槽收容30萬個變態幼體,飼養15天,可望生產7萬個以上殼高1-2毫米稚貝。
稚貝達數毫米殼高后多移到海面培育。出池稚貝隨采苗貝殼裝入網籠下海垂養,直至殼高達1厘米。下海稚貝培育期長短取決於下海時期,短則1個月左右,長則3個月左右。下海稚貝培育成活率與下海稚貝殼高和采苗貝殼附苗數量有關。殼高2毫米以內,下海規格越大,成活率越高。每片采苗貝殼附苗數量越多,成活率越低。下海規格平均殼高2毫米稚貝海面培育成活率可達50%以上。

成貝養殖

殼高1厘米左右稚貝即可用於成貝養殖,與太平洋牡蠣養殖相同。花緣牡蠣養殖實施垂繩吊養,即附苗貝殼夾在繩內,吊掛垂養。附苗貝殼夾距多為30厘米以上。在延繩養殖場合,200米大綆垂掛150-200串,每串夾入采苗貝殼10-15片。在有些地區,在養成後期實施分苗吊掛養殖或網籠養殖。
養殖水深設定既要考慮花緣牡蠣生長,又要考慮污損生物附著。在有些海區,6-8米為宜,而在有些海區,10米左右為宜。
在成貝養殖生產中,作業主要在於苗種垂掛、附著生物清除、拆繩分養。在附著生物中,貽貝和藤壺危害最大。適時清除這類附著生物,至關重要。
養殖花緣牡蠣生長與海區水溫環境、餌料生物環境、養殖水層、采苗貝殼附苗密度有關。在岩手縣,養殖開始1年後,平均殼高約7厘米,2年後,平均殼高約11厘來。在京都府,在內灣海域,養殖3齡貝平均殼高達122-159毫米,平均體重達311-454克,平均肉重達59-71克。養殖開始兩三年後多可上市。
養成期間成活率也與采苗貝殼附苗密度有關,密度越大,脫苗越重,一般來說,養成成活率可達50%左右。

市場行情

養殖花緣牡蠣銷售旺季為5-7月。上市規格多為200-300克。在京都府,7月上旬,海頭成交價格最高曾達500日元外,一般15-250日元/個。在島根縣隱岐群島,島內賣價300日元外(200克左右)。在岩手縣,殼高15厘米以上,300日元外;殼高12厘米以上,250日元/個;殼高10厘米以上,200日元/個。在宮城縣,因規格而異,批發價格為150-220日元/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