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風景名勝區[四川]

花果山風景名勝區[四川]
花果山風景名勝區[四川]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花果山景區位於成都東郊龍泉山,距市區約20公里。景區南北長18公里,東西寬13公里。龍泉花果山風景名勝區是成都市市級旅遊度假區、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國十大桃花觀賞景區之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花果山景區位於成都東郊龍泉山,距市區約20公里。景區南北長18公里,東西寬13公里,現為成都市級風四川成都花果山景名勝區。

景觀

花果山風景名勝區花果山風景名勝區

龍泉山山勢險峻,是通往川東要隘。成渝公路橫貫中部,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景區內旅遊資源豐富,有數十個風景遊覽點,既有文王碑、蜀僖王陵、摩崖造像、石經寺等人文景觀,又有龍泉湖、山門寺水庫、百工堰等水上遊樂場地。全山果樹面積達43平方公里,有桃、梨、葡萄等400餘個品種,共1000多萬株。每逢陽春三月,滿山桃花怒放,繁花似錦,遊人如織。

成都龍泉花果山風景名勝區地處成都市東部的龍泉驛區,面積234平方公里,距離成都城區12公里左右。是“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是成都城市向東向南發展的主體區域,是聞名全國的“花果山”,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全國唯一的“中國水蜜桃之鄉”,是成都市旅遊度假區,是四川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素以“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著稱於世。

景區資源

成都龍泉花果山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境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蜀王陵墓群,以及重要景點北周文王碑、千年古剎石經寺、長松寺、金龍寺、龍泉湖、寶獅湖、金龍湖、百工堰景區、陽光城、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古鎮等134處優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客家文化

其文化博大精深。客家人有“行走天下、移民世界、東方猶太人”之稱。洛帶古鎮是中國西部客家人主要聚居區。

明蜀文化

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蜀僖王陵”為代表的“明代蜀王陵墓群”,截止21世紀初期已發現二十多座,是除北京十三陵以外全國第二大明代帝王陵墓集中區。

花果文化

龍泉驛區是全國聞名的水果生產和出口基地,盛產水蜜桃、枇杷、梨等600多個品種,年產量達三億公斤。龍泉桃花節已經成為“成都國際桃花節”。以“花”、“果”兩大特色的系列活動是成都地區和四川省的民俗盛事。

山水文化

四川花果山風景名勝區四川花果山風景名勝區

龍泉花果山風景區主要由花果山和眾多的湖泊(龍泉湖、百工堰、寶獅湖、金龍湖)組成。其山水美景,碧水環繞,山高水低,和諧而自然;春暖花開時,花團錦簇,松濤滾滾,鳥語聲聲,令人流連忘返。

石經寺

石經寺位於驛都大道(老成渝公路)37公里處,始建於東漢年間(189—214年)。初為官宦私宅,後捐為廟,取名“靈音寺”。明正統年間(1436—1449),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師在蜀王之邀駐錫靈音寺並出金增修寺廟寶相,更名天成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簡州牧宗恩游寺有感,贈石刻《金剛經》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經寺。占地120畝,有柏木4000株,是馳名川中、川西的佛教勝宇,是漢族聚居區的藏傳佛教代表。

龍泉湖

龍泉湖是成都地區最大的人大湖泊,留下了“十里香風吹不斷,落花如笛子蕭蕭”的優美詩句,有桃花島、孔雀島、嫦娥島、蛇島。

金龍湖

金龍湖風景區有著名的金龍長城、櫻花酒店、情人索橋等景觀。

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墓群坐落在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一帶,是以僖王陵為中心散布的10餘座明代蜀府諸王及王妃墓葬,形成了一處類似北京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勝跡,是全國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僖王陵是明朝第三代蜀王朱友熏墓葬,是一座規模宏大、裝飾華麗的地下宮殿。在已發掘的古代陵墓中擁有“中國古代帝王陵最精美的地下宮殿”的盛譽。它呈三重殿、三進四合院布局。陵墓大門所布81顆門釘和碑首的五爪神龍代表著皇權,墓後廳棺室寶頂的纏枝癸菊圖、百態牡丹、祥雲蓮花圖、棺室後壁鑲嵌的雙友戲珠描金彩陶盤等雕刻精美,堪稱明代藝術精品。

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位於龍泉街道北10公里,距離成都市中心約18公里,坐落在龍泉山脈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國蜀漢時建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洛入鎮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鎮客家人占91%,故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洛帶古鎮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其建築物大多為晚清與民國風格。鎮內名勝有建築精美而又獨具特色的幾大會館(廣東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川北會館),洛帶公園,以及鳳儀館、博物館、基督教堂等古建築。

其他相關

相關《西遊記》部分

花果山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達84平方公里,景區面積為12.5平方公里,山中植被豐富,景色秀麗,按遊客遊覽次序,依次為山門、十八盤、南天門、九龍橋、三元宮、義僧亭、屏竹禪院、水簾洞、媧遺石、七十二洞、一線天、玉女峰等,其中九龍橋、三元宮、水簾洞、七十二洞、玉女峰等是花果山的主要景觀。

花果山的山門上面是孫大聖的頭像,在山門的北側是唐僧師徒四人的浮雕,山門內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雕像,門匾“東勝神州”為書協主席沈鵬手書;屏竹禪院坐落於著名的金鑲玉竹林中,院內的惠心井,一井兩眼、珠聯璧合,取井水沖泡雲霧茶,可謂山中雙絕。

水簾洞是鎮山之景,洞口以水簾遮蔽,是《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居之處,洞內有人工隧道可通往下層平台,洞外有多處歷代題刻,尤以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同所題的“高山流水”和清朝道光皇帝所親書的“印心石屋”最為著名。玉女峰是花果山的最高峰,遊客在此或觀日出,或看雲海,好似仙境一般。

花果山也曾遭到日寇侵華時的狂轟濫炸,三元宮門前的兩株千年銀杏和義僧亭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