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朗鄉

花朗鄉

花朗鄉,鎮雄縣轄鄉。1988年從原大灣區分出新設花郎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8.5公里。面積109.7平方公里,人口1.9萬。有公路通縣城。轄花朗、林正、倉上、文閣、法地5個行政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菸草為主,特產木漆、天麻。鄉鎮企業有採煤、釀酒、糧食加工等業。1936年6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和抗日救國軍第三支隊在花朗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抗日先遣隊,並以花朗為活動據點開闢游擊區。全鄉轄5個村委會,99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全鄉總人口21475人,其中農業人口21178人,主要少數民族有苗族和彝族。

基本信息

簡介

(圖)花朗鄉花朗鄉

花朗鄉是1988年區鄉體改成立的新鄉,距鎮雄縣城89公里,東鄰茶木,南連大灣,西北與威信相接,距威信縣城34公里。全鄉最高海拔1606米,最低海撥928米,鄉政府駐地海撥1330米,屬河谷與二半山區地帶,年日照時數1005小時,年平均氣溫12.6℃,年降雨量1100毫米。

鄉轄花朗、文閣等5個村委會,灣頭、上街、尖山等45個自然村,灣頭、大地等99個村民小組。全鄉國土面積59.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21081畝(其中水田165畝),人均擁有耕地0.95畝,主要適宜種植烤菸、玉米、馬鈴薯、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核桃漆樹蠶桑板栗、梨樹等經濟林果。

鄉內風景優美,上(西南)有長達40公里的天然林綠色屏障(范古梁子),下(東南)有長達50公里的羅甸河流,中有勝稱30里科技示範長廊的環山腰帶,更有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樹、營盤、觀音寺廟、二龍搶寶等名勝古蹟。

自然概貌

(圖)花朗鄉花朗鄉

全鄉總面積59.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595畝,鄉內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每年種植烤菸8000畝。特色經濟有蠶桑、梨子、天麻,礦產資源有硫鐵礦和無煙煤。赤水河從南面環繞而過,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可建2000KW以上水電站若干座。以臘溪林區風景秀麗,苗族風情濃厚,可作旅遊資源開發,以臘山泉水質堪與“娃哈哈”媲美,十分具有開發價值。鄉內有2×400KW小水電站一座,電已通5個村99個村民小組,公路已通5個村53個村民小組。鄉內建有移動基站和聯通基站各一座,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已實現了村村通。

地理氣候

花朗鄉位於雲南省鎮雄縣東北部,距縣城89公里,往北34公里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扎西。鄉政府駐地海拔1330米,最高海拔1606米(以臘梁子),最低海拔928米(大河),屬河谷、高二半山區相間地形,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日照數1005小時,年平均氣溫12.6℃,年降雨量1100mm。森林覆蓋率25.9%。

資源環境

(圖)資源環境資源環境

花朗鄉位於鎮雄縣城東面,距離縣城89公里,到縣的道路為通路。全鄉國土面積59.5平方公里,擁有林地13779畝,耕地總面積21081畝(其中水田165畝,旱地20916畝),人均耕地0.95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小麥、馬鈴薯等作物。擁有經濟林果435畝,主要種植梨、桑、核桃作物。有水面面積324.6畝。在我鄉花朗村境內有水質優良、得天獨厚的以那山泉;在法地、倉上、林正三個村境內有豐富、優質的無煙煤;文閣村境內經地質部門的多次鑽探、勘查,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農村經濟

(圖)農村經濟農村經濟

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21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1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3.3%;畜牧業收入94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3%;林業收入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4%;外出務工收入4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3.4%;農民人均總收入1458元,人均純收入919元,農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屬於貧困鄉。
該鄉民眾住房以磚、石、木結構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鄉目前已有2988戶磚混結構的住房,居於土木、草房和其它結構住房的農戶還有770戶。2006年底全鄉共擁有汽車22輛,機車154輛。

特色產業

(圖)特色產業特色產業

花朗鄉的主要產業是種植業,種植業中除烤菸銷售有完善的銷售渠道(直銷昭通煙廠)外,其於產品均無完善的銷售渠道。2006年全鄉種植業總收入171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3.3%。

扶貧開發

(圖)扶貧開發扶貧開發

花朗鄉扶貧開發工作本著扶貧扶智相結合的方針,以發展種養植業、養殖業和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部門掛勾、幹部包戶、包脫貧的原則開展工作,一是採取送科技、送良種上門,結合畜廄改造、人畜飲水等工程發展好種植業和養殖業;二是以安居工程,茅草房改建,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改善民眾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
2005、2006年,共投入扶貧資金64萬元,改善生產生活用房128戶,其中茅草房改建50戶,解決人畜飲水困難128戶,發展商品豬140頭,母豬70頭。

招商引資

(圖)花朗鄉在建水溝 花朗鄉在建水溝

利用水利和煤炭等資源優勢,多次進行招商引資,目前威信仁義公司正在我鄉倉上村投資裝機規模為2×2000KW的雙核桃電站建設。該工程竣工營業後,每年可為我鄉創收100萬元。地質部門曾多次到我鄉文閣村滕家灣進行鑽探、勘查,確定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基礎設施

(圖)基礎設施基礎設施

花朗鄉目前已實現通電4568戶,僅有139戶還未實現通電;通自來水1307戶,3980戶飲用井水,有3980戶飲水困難;1530戶擁有電視(其中有線電視11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112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969戶。
花朗鄉進鄉的兩條主要道路均為未硬化的沙石路面或部分土路面,到鎮雄縣城和威信縣城交通均不方便,鄉內主幹道路和到各村的道路也未硬化。該鄉建有沼氣池的農戶4戶,完成“一池三改”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64口,有效灌溉耕地面積700畝,全鄉擁有磚混結構住房的農戶951戶;石木結構住房2988戶,土木結構、草房和其它結構的住房770戶。

基層組織建設

(圖)基層組織建設基層組織建設

花朗鄉共設5個黨總支,18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16個,分別是:花朗村委會、文閣村委會法地村委會、林正村委會各3個,倉上村委會4個,1個鄉機關黨支部 ,1個學校聯合黨支部,5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63人,其中男480人,女83人,60歲以下436人,60歲以上127人,在崗黨員76人,農村黨員475人,民族黨員 32人。
全鄉設團委1個,下設團支部6個。
花朗鄉1995年被評為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抽樣調查“先進集體”。
花朗鄉黨委2002年受省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同年,花朗鄉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人口衛生

(圖)人口衛生人口衛生

花朗鄉現有農戶4709戶,共22082人,其中:男11297人,女10785人,農業人口總數21972人,勞動力總數116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7349人,外出務工人數3415人。
全鄉人口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905人,苗族315人。
全鄉人口中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29人,中學文化程度的5777人,國小文化程度的12366人,未上學人數3910人。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醫療環境和衛生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積極參與社會保障,廣大農戶積極參加醫療保障合作,至2006年底全鄉享有低保人數1718人,五保戶257人,參加農村醫療合作的農戶4163戶,總計17722人,參與率80.3%,農民醫療主要靠鄉衛生院和村衛生所,目前全鄉擁有衛生院一個,占地1300平方米,醫生6人,村衛生所5個(各村委會一個),面積152平方米,村醫生共11人。

旅遊

(圖)懸崖懸崖

鄉內風景優美,上(西南)有長達40公里的天然林綠色屏障(范古梁子),下(東南)有長達50公里的羅甸河流,中有勝稱30里科技示範長廊的環山腰帶,更有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樹、營盤、觀音寺廟、二龍搶寶等名勝古蹟。

文化教育

(圖)花朗鄉的文化教育花朗鄉的文化教育

花朗鄉有中學一所,校舍建築面積8230平方米,教師52人,中學生1634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7.3%,擁有國小14所,共有校舍建築面積15504平方米,小學生3257人,國小教師124人。分別是花朗村2所,面積4209平方米,教師28人,學生692人,入學率98.7%;文閣村4所,面積2842平方米,教師26人,學生766人,入學率99.6%;法地村3所,面積1012平方米,教師22人,學生561人,入學率99.3%;倉上村2所,面積3058平方米,教師29人,學生531人,入學率99.8%;林正村3所,面積3483平方米,教師19人,學生707人,入學率100%。

社會保障

花朗鄉有敬老院一所,占地1300平方米,現養“五保”老人3人。2006年,全鄉享受低保1718人,五保257人,享受醫療保險17722人,基本保障了貧特困戶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火烤、有病能就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