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鎮

1953年置芝麻、竹園等鄉。 1961年析建芝麻、橘香、竹園3公社,屬山盆區管轄。 1992年3月鄉合併置芝麻鎮。

鄉鎮介紹

芝麻鎮位於遵義縣西北部。距縣城南白鎮86公里,距遵義市區60公里。全鎮總面積92.64平方公里,2耕地面積2095畝,其中田4020畝,土18075畝,人口18401人,共轄6個村,153個村民組。轄1居委會、11村委會。1953年置芝麻、竹園等鄉。1958年併入山盆公社。1961年析建芝麻、橘香、竹園3公社,屬山盆區管轄。1984年公社改鄉為芝麻鄉、橘香鄉和竹園鄉。1992年3月鄉合併置芝麻鎮。產柑橘、烏桕籽。有中國小13所。鎮人民政府駐地芝麻坪,在南白鎮西北42公里,五爪山北部高兒頂北坡。海拔 1 120 米。

自然資源

芝麻鎮東與山盆鎮毗鄰,南與毛石鎮相接,西以喜頭鎮為界,北與山盆鎮從壩村接壤。地形以山地為主,多系高山丘陵和屬低谷坡地。
鎮境內亞熱帶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達290天,年均降雨量1030.6mm,日照時數1420小時,年平均溫度14℃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約5℃,最熱月平均溫度22℃。

行政區劃

現轄竹園村、芝麻村、大坪村、新民村、廠壩村、觀音寺村、高原村和埃溝村

歷史文化

芝麻這片神奇的土地有著重要的革命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後,蔣介石企圖把紅軍消滅在烏江以北,赤水河以東的遵義地區,重兵把守,嚴密監控。紅軍面臨聚殲的危險,毛澤東急中生智,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從敵人忽視的喜頭至乾溪這條縫隙中穿插南進,1935年3月25日,那位影響世界格局的偉人——毛澤東率紅軍數千人路經喜頭,竹林灣,次日經土地坎、天子廟(今共和村),1935年3月26日晚進住於我鎮竹元村新寨組洞口坪,在竹元村範圍內活動了一天一夜,留下了紅軍官兵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足跡。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要“提級擴面”。一方面要鞏固好歷年建設的示範點,杜絕可遠觀不可近看的現象,尤其是大橋示範點,要引導扶持發展農家樂,適時組織開展戶外運動、文藝創作等活動,使示範點成為鄉村旅遊點,拓寬民眾收入渠道。另一方面,要引導民眾積極性高、基礎條件好、人口相對集中的村寨開展熱火朝天的新農村建設。要由一年打造一個點提速為一年至少打造二個點,重點打造好高原村田坎組、新民村趙河組的示範點建設。今年全鎮新建民房,一律按黔北民居修建。要整合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網改造覆蓋,基本解決人飲問題,逐步提高通組路的硬化率,為新農村建設奠好基礎。

經濟發展

2013年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億元,增長22% ,固定資產投資8900萬元,鎮級財政收入11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03元,增速20% ,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內。
立足民眾增收,扭住農業不放,盯緊、鞏固烤菸、核桃、高梁、山羊、烏骨雞等產業。栽種烤菸8500畝以上,核桃5000畝,高梁6000畝。增加山羊、烏雞的存欄量,力爭引進羊肉干加工廠一間,引導烏雞合作社,力爭建設烏雞孵化場一間,擴大養殖規模,註冊品牌,拓展銷路。努力建好觀音寺村林家壩蔬菜基地,使之成為民眾增收的新極點。
加緊開發煤炭資源。一方面專題向縣委、政府匯報資源普查進展情況,儘快進入詳勘階段,提早編制招商項目書,列入縣級招商項目表,充分作好實質性開發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科學控制採區地表的產業布局、民居建設,防止重複浪費。
加碼打造特色集鎮。要圍繞“芝麻煤田”定調,彰顯特色,立足宜居,完善功能,美化集鎮。3月底要全面啟動,力爭年底基本完成。
加固社會管理和服務。新建敬老院今年要投入使用。要啟動幼稚園的搬遷升級,爭取擴容芝麻中學學生宿舍。完成新衛生院規劃設計,力爭啟動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探索創新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方式,力爭形成“芝麻模式”,實現計生指標持續“雙降”。繼續發揮鎮文藝小分隊的功用,引導開展好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