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林

芝林

芝林村位於浙江餘姚大隱鎮西南7.5公里處,南臨河姆村,西北界陸埠洪山的大坪地村。面積約9平方公里。

芝林概況

自然地理位置

芝林 芝林

芝林村位於大隱鎮西南7.5公里處,東與本鎮接壤,南臨河姆村,西北界陸埠洪山的大坪地村。面積約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8畝,山裡面積約16000畝,水域面積500餘畝,全村473戶,1656人。

芝林村坐落於四明山北端余脈的峻岭山岙中,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山巒連綿,山岙彎彎,植被豐富,竹木茂盛,溪流縱橫,泉瀑淙淙。芝林村境域內以白岩溪為中軸,由西向東再轉北,形成之字形,橫貫全境。溪面寬闊,溪底平緩,泉潭連綿,飛瀑壯觀,溪水清澈,常年不斷,自然生態極好。幽谷、溪流、瀑布,景觀誘人,有“浙東九寨溝”之美譽。溪流中水生產品特色明顯,有芝林獨有的南風蛤,有風味奇特的黑螄螺。溪流兩邊地勢雄偉,夾溪蜿蜒,竹密林茂,黛色一片,是一處自然環境優雅,山水生態秀美的綠色世界。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稱,是人民休閒、尋幽、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社會經濟

芝林村雖屬山區村落,但經濟發展較早、較快、較好,故社會經濟形勢優越,全村人均收入五千元以上,是山區比較富裕的一個村落。經濟收入中,農業主要以毛竹、林木為主,兼有茶葉等山林特產,工業有服裝、五金、勞保用品、儀器儀表、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200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為三千萬元。

歷史人文

芝林村歷史悠久,據傳,芝林建村已有一千兩百五十年左右,依據《孫氏家譜》記載,芝林村的先祖居住在長安城郊咽喉之地的孫家埭。孫家埭收所居住之百姓乃隋末唐初名醫孫思邈的後裔,他們以“耕讀行醫”傳家。後因安祿山起兵謀反,“安史之亂”使孫家埭飽受戰亂之苦,村人紛紛外出避難。其中,有一孫姓郎中流落於古越之地,居住在河姆馮家。後因采草藥進山,來到芝林,他見芝林山巒連綿,植被豐滿,溪流泉瀑,流水潺潺,氣候溫和,土地濕潤,盛產草藥,地域隱蔽安全,風光秀麗旖旎,是極為難得的棲息之地。於是便攜妻子兒女來此結廬築棚,安身定居,成為芝林村得開山始祖,也就是芝林村孫氏家族的始祖。故而,《孫氏家譜》中亦有“先祖采芝入林”的記載。當時,芝林取名櫧林,意為林木茂密。清代起改稱芝林,這改名之因是因為當時修櫧林廟的時,請慈城書法名家梅調鼎題寫廟匾,梅先生入舊廟時見楹聯上有“采芝入林”之句,便以為此芝此林即為村名,便提筆揮毫,寫就 “芝林廟”三字。後人也就約定俗成,開始稱櫧林為芝林,故有了如今的芝林村名。也有傳說認為,這裡氣候適宜生長草藥,盛產靈芝而得名。還有的說是因為橫貫芝林村域的白岩溪呈之字形而得名。總之,芝林村村名是因為此處山水秀麗、物產豐富而得名,是一個有著厚重文化底蘊和秀麗自然景觀的山鄉古村落。

芝林村在解放前屬東山鄉,土改時為河姆鄉。1956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河姆鄉劃歸大隱。1958年公社化時,歸屬東山管理區,為第十五大隊。1961年以後,一直隸屬大隱鄉(鎮)。村民姓氏以孫姓為主,另有茅、徐、羅、王、毛等諸姓雜居。

據《孫氏家譜》記載,現芝林村域原無居民居住,自唐朝天寶年間,慈城有一戶姓孫的郎中遷居到河姆渡馮家。一日,為挖草藥進山,尋得芝林這處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而且盛產靈芝,草藥遍地,便分出一支人來此定居。孫氏居民經過十幾代的繁衍生息,成了現芝林村中最大的一個姓氏居民。這期間,先後有茅氏、毛氏、羅氏、王氏等不同姓氏的居民陸續從外地遷來定居,形成了一個較為龐大的山區村落。

芝林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境內有遠近聞名的白岩寺,該寺坐落在芝林村西四公里的白岩山麓。據《光緒慈谿縣誌》記載:“宋乾德四年(966)置,原作教院,天聖中賜額,禮部尚書高衡孫請為功德院,嘉慶四年重修。”境內另有一寺,名曰“香積寺”,位於芝林嶺崗間,舊稱“香積庵”,僧心目建。該寺氣勢宏偉,建築樣式獨特。清鹹豐年間,芝林人孫美皋曾出資重修。於同治八年重修。現尚存禪房三間。

另有櫧林廟,俗稱芝林廟。位於芝林村東首,祀奉唐御史中丞贈揚州大都督張巡。在芝林,有宋代禮部尚書高衡孫墓,有白岩寺開山方丈古墓。

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年代,芝林村為革命作出過血肉的貢獻,是浙東根據地主要活動場所,有名的抗日村。1940年,為 應付日偽對寧波地區的經濟、文化用品的封鎖,由開明紳士李衛初先生出資,選擇地形隱蔽、又有民眾基礎和生產條件的芝林創辦了芝林造紙廠,生產浙東抗日戰爭所需的紙張,一直到1945年部隊奉命北撤為止,為浙東的抗日鬥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芝林村因地處隱蔽的山巒之中,慈南辦事處領導同志經常住在芝林村指導工作。村中也曾隱蔽過數以萬斤計的軍糧,為爭奪軍糧而展開過激烈的戰鬥。同時還湧現出像名兵隊長茅洪雪、運輸隊長孫本良等英勇戰士,也湧現出如孫金和及羅愛菊大媽等模範人物。

芝林村由來

芝林村位於大隱鎮西南方,是一處山巒連綿、植被豐滿、土地濕潤、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山水秀麗的山村。

芝林村以孫姓為主,另有茅、徐、羅、王、毛等諸姓雜居。據傳,在唐朝以前,芝林村這個地方原無人煙居住。唐天寶“安史之亂”後,有一孫姓的草藥郎中由河姆渡進山來采草藥,發現此處有不少的靈芝等所需的各種藥材。而且這裡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又極適宜草藥生長,故舉家遷徙,結廬築棚,定居於此。當時取名叫櫧林,成為櫧林(芝林)村孫氏始祖。因孫氏郎中進山采草藥而發現此處,故在孫氏家譜中亦有“采芝入林”的記載。此處所載芝字,並非字義中的單指靈芝,而是泛指草藥,芝林村名也就由此而得。

那么,芝林村孫氏始祖的原籍何處,又因何來此採藥的呢?據傳,隋末唐初的名醫孫思邈是芝林孫氏族人的先祖,祖居陝西長安(今西安)郊外的孫家埭村。他精通醫道,醫術高明,人稱藥王(今孫家埭還祀有藥王廟)。故孫家埭孫思邈的後裔多為懸壺濟世的郎中,他們外出行醫,行跡遍及全國。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在范陽起兵謀反,次年攻克洛陽、破潼關。叛軍一路燒殺搶掠,所到之處,皆遭劫難。不久,叛軍直逼京師長安。當時玄宗忽聞朝報,驚恐萬分,方寸大亂。他來不及處理朝政,連太子李亨都來不及聯絡,就攜楊玉環及近身隨臣和護衛數十人倉皇出逃,一路西進南下,直向蜀地奔去。

天子棄城而逃,京師一片大亂,軍心浮動,失去抵抗能力。安祿山率叛軍西進,一路殺來,如入無人之境。孫家埭地處長安城郊,是進出長安的咽喉要地。村中百姓聞聽叛軍一路擄殺,早已四出外逃,只留下婦孺老幼。叛軍進攻長安,孫家埭遭到叛軍的踐踏,姦淫燒殺,孫家埭火光四起,一片狼藉。不久,長安城攻陷。安祿山放縱手下將士大索三天,百無禁忌。一些胡人兵將一聽,獸性大發。他們魔爪四伸,如狼似虎,整個長安城內外無有一片淨土。孫家埭村再次遭受叛軍的暴虐,城堡化成一片廢墟。逃亡在外的孫氏族人聽聞此訊,怎敢再回孫家埭,只得流落在外,浪跡天涯,以行醫為業,暫度時日。

天寶十五年(756),太子李亨在靈武被眾將臣擁立為帝,史稱肅宗,號至德。肅宗即位後,第一件事便是征討叛賊。他封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領軍出征。郭子儀率眾唐軍,東盪西掃,南征北戰,終將安祿山叛軍擊潰,敗出長安落荒而去。至此,長安收復,玄宗回京。因郭子儀有重興唐室天下之蓋世奇功,被封為汾陽王。作為異性被封為王,這在李唐天朝是少有的一種殊榮,可見郭子儀功勳之卓著。

“安史之亂”雖然暫告平息,但此後的大唐天下,一直不曾有過太平日子,先有安祿山及史思明殘部的不斷騷擾,後又有萬平、吐蕃掀動干戈,起兵伐唐,再有周懷恩聯絡回紇等蕃國起事反唐。從天寶十四年起,歷經肅宗、代宗等帝,先後二十餘年,兵禍連綿,戰事不斷,百姓苦不堪言。位於長安城郊的孫家埭經歷戰事滄桑,已被夷為平地,流落在外的孫家埭孫氏族人便斷了返鄉的念頭,他們都在異鄉客地尋覓落腳之地。芝林孫氏始祖就是在那時來到芝林採藥而結廬築棚落腳建村的。自孫氏定居以後,又陸續有茅氏、徐氏、王氏、羅氏、毛氏等諸姓遷來定居,逐漸形成芝林村較大的規模。由此推算,芝林村自孫氏始祖定居至今,已有近一千三百年得歷史了,說其是千年古村實不為過。

交通線路

公交出行線路:

寧波市區的在水一方乘坐631可以到朱敏。然後朱敏徒步到芝林,或者乘坐當地人的小型運營車到芝林。

請注意區分 631-1路大雷線 和361路是有一些區別的。

也可以市區乘坐108或者630到橫街鎮,然後轉車631或者615。

公交 631愛中線路。途經站點:

朱敏、愛中、洞山、上半山、下半山、鉸山、上陣、上陣加油站、盛家、溪下、觀前、東海集團、風林、橫街菜場、虹橋頭、解 放橋東、春山路口、上馮、下馮、萬眾村、集仕港中學、集仕港醫院、集仕西路、集仕港菜場、祝家橋、集興路、平安鳥雨衣、下車任、集仕港交管站、賣面橋村、賣面橋、金氏實業、古庵村、華升草藝、陽光路、宋家漕、望春工業區、信誼新村、望春新村、中山立交橋、麗園北路、在水一方

運行時間:(5月、10月) 愛中、西站:5:35、16:30 西站、愛中:6:00、17:30 (11月、4月) 愛中、西站:5:30、16:30 西站、愛中:6:25、17:30

[631路愛中線路] 價格:空調3/2元 適用IC卡:A卡、B、C、D、E、F的電子錢包、T卡、高齡老人卡 備註:東方巴士

公交 630路

在水一方、汽車西站、中山立交橋、望春新村、信誼新村、望春工業區、宋家漕、陽光路、華升草藝、古庵村、金氏實業、賣面橋、集仕港交管站、下車任、平安鳥雨衣、集興路、祝家橋、集仕港菜場、集仕西路、集仕港醫院、集仕港中學、萬眾村、下馮、上馮、春山路口、虹橋頭、橫街菜場、橫街鎮政府、橫街鎮

公交 615 路

橫街 虹橋頭 橫街菜場 新雷莊 溪下新村 東海集團 觀前 溪下 盛家 上陳加油站 上陳 皎山 半山 同山 愛中 朱敏

運行時間 (1月、12月) 橫街、朱敏:5:25、17:30 朱敏、橫街:5:45、17:50

價格 2元 適用IC卡 A卡、B、C、D、E、F的電子錢包、T卡、高齡老人卡

公交 108 路中途停靠站點

鄞州日報社 寧波大廈 朱雀小區 丹鳳新村 宋詔橋小區 麥德龍 捲菸廠倉庫 鄞州區交通勘測設計所 三星集團 萬里學院西校區 浙江醫藥學院 鄞州交警大隊 華茂外國語學校 鄞州區新政府汪董村 鍾公廟菜場 鍾公廟 天馬會展中心 雅戈爾國際服裝城 石碶 雅渡新村 洪渡新村 寧小恆力混凝土有限公司 後倉村 古林工業區 布政葑水港村 杉杉工業園 鵝巾曲村 俞家 古林夏家 郭夏村 青墊 朱都墩村 徐王村 橫街鎮政府 橫街菜場 橫街東海集團

運行時間 (5月、10月) 甬港新村、橫街(6:00、18:20)、橫街、甬港新村(5:40、18:00) (11月、4月) 甬港新村、橫街(6:00、18:05)、橫街、甬港新村(5:50、17:40)

價格: 2元 適用IC卡 A卡、B、C、D、E、F的電子錢包、T卡、高齡老人卡 備註: 城鄉公交

公交 613 路 612路 611路

大隱到芝林的餘姚公交。班次較少。

自駕車建議路線

新手有GPS導航的話可以帶上)

路線1,鄞縣大道--橫街--上陳---愛中隧道--接勝--芝林.到接勝的3路口不要左轉彎,再下山幾公里,出了鄞州界後的3路口要左轉彎。

路線2,天一家園---望春---集士港--橫街---愛中--芝林。

中山西路立交橋過去之後 第一個路口左拐,走望童路。直到杭甬高速相交後,靠左,到集士港。然後到橫街,一直走,到上陳地方路口靠右邊走。 然後很快就到一個叫“愛中”的地方了。

路線3,天一家園---高橋----大隱----芝林。

路線4,杭甬高速大隱出口---大隱---芝林。

芝林,再見芝林

第一次聽到芝林這個名字的時候,應該還是國小兩年級的學生,堂兄家柱的老婆是芝林人,於是芝林便進入了我的印象中。

我的家在宋岙村岙底的汽車站大道地旁,據說整個岙底的風水都匯聚到了我家這個位置,不知道是真是假,我也沒有去深入了解過。在我家的對面有兩間老汽車站房,一間用來停車,另一間用來住司機,不過,自從不通大客車以後,這兩間房子便閒置起來。村裡有想法把此兩間房子轉讓出去,也可以給村裡的財政扶持一把,我家於是購買了右邊一間,家柱買了左邊一家。家柱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卻是相當地精明,房子不僅用來夫妻兩人居住,還辦起來小店,記得是一塊松樹木板上寫了“宋岙代銷店”五個字就開始營業了。而右邊的那間房,我們家卻是用來堆放柴火,依稀還記得屋子最裡面的土灶台,是一個鍋的樣式,顯然與普通人家兩個鍋的樣式各異,看來是司機師傅自己做飯的所在,不過我也記不清到底是誰做飯的。

家柱排行老二,我叫他家柱哥,叫他老婆嫂嫂。他們的結婚典禮是在香火獨根大伯的排屋裡面舉行的,我們稱呼人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就是在正式稱呼前冠上他所住的地方,地名可以是屋子的位置,可以是村莊,當然也可以是鎮、縣、市,香火獨根大伯的意思無非就是大伯住的地方曾是方家某一房獨苗成家的住址。一戶人家除了婚房是父母幫自己準備的之外,在自己的孩子長到十歲左右,就要根據男孩子的多少來決定新造什麼樣的房子,比如家柱家有三個兄弟兩個姐妹,那么就要考慮為將來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娶老婆預留房子。婚禮進行的很熱鬧,也是我記憶最深的幾次婚禮之一,用線釣著的蘋果讓新婚夫妻咬來咬去,看得我們這些小孩子都笑得合不攏嘴。

宋岙村的岙底原來是沒有小店的,我們一般都要去中央村小店買東西,國小的位置也在中央村。上國小的時候,我起的一般都很趕,要是早飯爸媽還沒有給自己準備,就會跑去敲家柱家小店的門,由於是新婚夫妻一般都起得比較晚,而我總是讓他們的夢鄉消失掉,只聽到他說馬上就好穿著內褲就來開門。其實我要的東西不多,每次光顧也沒有什麼新意,要么是餅乾二兩,要么是五仁糕一塊,消費不了多少錢,2毛到2毛五左右。不過,當時的家柱哥是個比較照顧我的人,並沒有埋怨過這樣的事情,奇怪的是,似乎在我的印象中嫂子也沒有責備過我,這或許是出於我們是同一個太公的緣故,至少到如今位置我還沒有改變這個看法。爺爺輩當中共有五個兄弟,其中三個都英年早逝了,只剩下我爺爺與家柱的爺爺兩兄弟,所以感覺總是會被某種特別的關係聯繫在一起,儘管如今十年多未層走動,見了面還是有自家人的感覺。

讀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從蔣岙村調進來一位年輕的蔣老師,男的。長得不高,人有點黑,不過似乎挺結實的,這個新來的老師打亂了我的學習習慣,成績直線下滑。起初一年級的時候,我的功課要是數學97分的話就會認為是有問題了,蔣老師的到來把我叫做跳樓王,意思是說可以跳級的,經常叫我去一樓的桌球室陪他打球。我們的國小,是兩層的水泥樓房,在當時是全村最好的房子了,二樓兩間大教室,一樓是運動室與辦公室,辦公室其實是和外地調來的老師的臥室合用一大間的,中間用磚牆隔開來。蔣老師比較喜歡在課後喝點什麼,但是有沒什麼錢,工資沒發當然沒有錢,於是叫我去家柱哥家賒賬,自己又不敢親自去。我當時還小,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卻賒了出來,蔣老師拿到東西以後還會分一點給我吃,不過我倒是不太清楚這個賒賬後來他是不是還上了。實際上,我覺得是不用懷疑這個事情的,要是沒還上,應該會讓我知道的吧,他們雙方都是。

家柱哥是個頭腦很活絡的人,結婚前是做竹椅子的,結婚了開了個小店,順便又學起了養鴿子,接著還開起了三卡,就是三個輪子的載人車,也正是開三卡的緣故,他們搬到陸埠鎮上以後陸埠人都會叫他三卡阿柱。嫂嫂有個外甥,忘了叫啥名,好像也是芝林人,有一年暑假是在宋岙度過的。他經常唱一句“一陣惱人的秋風。。。”,我不知道是什麼歌,無疑中聽到了也會跟著學,如今五音不全,我想大多是跟著村里比我大的孩子哼有關係。我身邊岙底的男孩子,要么比我大一歲兩歲,要么打三五歲,也就是說,我一直都是跟著比我大的孩子長大的,這樣心智方面自然而然會跳到比現實年齡大的階段,讀書寫字也是這樣。嫂嫂的外甥來到宋岙以後,是幫忙看小店作為主要任務的,不過其間也會跟著我們去水庫游泳,還有便是一起搓麻將。

芝林在我念國中的時候還是歸屬於陸埠區管轄的,其所在的大隱鄉中要參加中考也需要到陸埠來。原來陸埠豆酥糖與大隱石板是一夥的,前者出如今過年的送禮包中,後者出如今墳前的墓碑中,只不在過如今陸埠與大隱都是平級的鎮,關係又有所不同。在浙東四明山地區,最適合旅遊的地方就是原來的陸埠區,也就是如今的陸埠鎮與大隱鎮,陸埠鎮的旅遊路線涉及古鎮陸埠的老街、鐘山堰、陸埠水庫庫景、袁閣老故居與墓地、古村宋岙,大隱鎮則把新建的天下玉苑和芝林捆綁在一起,相比之外,天下玉苑不如芝林,當然大隱是遠不及陸埠的。話雖這么說,陸埠的旅遊開發一點都不在心,也無怪乎大隱要走得前面,若陸埠旅遊醒來,那應該不是同一當量級的水準。

初三的時候,轉來一位借讀的男生,叫孫天洲,芝林人,這次機緣終於讓我有機會探訪了久仰的芝林村。我們的國中,原本是在磨石坑的, 在我國中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搬到下面的黃土嶺村與磨石坑交界的位置來了,靠馬路邊操場的很多泥土我記得還是我們班主任領導我們一起挖的呢。光從房子與教室的質量來看,此次搬學校是有所提高的,至少黑板從水泥進階到了毛玻璃,操場從只有籃球場大小換成兩個籃球場大小,對於學生鍛鍊也有所幫助,圍著籃球場的一圈成了跑道,好像跑1000米還是要跑7圈多。不過個人感覺,光從房子的安全形度來看,新學校是不及老學校的,磨石坑的老學校在山腰以下的位置,新學校在一條大溪邊,每當颱風來臨的季節,大雨積起來的溪水大的都衝垮了另一邊的靠溪梯田,我們在教室的三樓欄桿往外看著這一幕的發生,實在是即壯觀又驚怵。學校的年級與教室安排都蠻有意思,一二三年級分別對應一二三樓,左是1班右是2班,又是學校小,沒有3班的設定,在磨石坑的時候還是甲班已班,到新校舍後就完全變了養。我剛進入國中分到的是甲班,當時還是以為甲是甲等,甲班都是比乙班成績好的呢。

初三中考的時候,我在陸埠參加中考,孫天洲以大隱鄉中學生也參加了,還彼此照了面。此次中考記憶讓人刻骨銘心,我和好友蔣榮輝同住在陸埠旅館的一間,以前的旅館,都是很多人一間的,不過由於中考的緣故加上習慣了原先多人宿舍的經歷,對這個也並不是太在乎。榮輝他從家裡帶了一盒雙寶素,我們又從街上買來一隻烤鴨,晚上的時候我吃了半隻烤鴨和兩小瓶的雙寶素,結果第二天上午第一場考試語文才考到1小時我就流鼻血了,剛滴到卷子上的時候我還是沒太在意,結果越流越多,此時我也心急,作文還沒寫呢。監考老師很負責,叫人叫來了我的班主任付福才老師,讓我臨時擦了擦鼻血,頭向上仰著不讓血流出來,不過總感覺喉嚨咕咚咕咚咽下很多東西。後來實在不行,作文也是匆匆完成提前交了卷到水龍頭邊休息,弄了弄鼻血,等考試結束,我的同學與版主任把我送到了陸埠衛生院。醫生聽了我昨晚吃的東西說是吃得太補,以後要注意。

中考以後就再也沒有孫天洲的訊息了。那年中考後的暑假,我一個人特地騎著腳踏車去芝林找,他家門開著,不過沒有人,鄰居說可能上山去了,也沒有電話,等了許久沒碰上頭我就回來了。那時知道芝林有個小水庫,也不覺得漂亮,畢竟陸埠水庫看多了,對於其他水庫景色有點審美疲勞。很多年過去了,聽說芝林造大水庫要搬,最後也沒見搬,最幾月聽說搞旅遊,似乎大隱鎮還挺在意這個事情,有機會的話我確實要去看看,既然叫浙東小九寨,應該有點內容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