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西施舌

芙蓉西施舌

芙蓉西施舌是一款美味菜譜,主要原料有西施舌1000 克,紹酒1 克,清湯300 克,滋陰養血,清熱涼肝。此菜是當地名菜,顏色美觀,味道特別清爽、鮮美。

芙蓉西施舌

西施舌是青島沿海的一種特產,肉質非常細嫩。此菜是當地名菜,顏色
美觀,味道特別清爽、鮮美。

【原料】

西施舌1000 克,紹酒1 克,清湯300 克,濕澱粉25 克,精鹽:克,味
精1 克,雞蛋清3 個,熟雞油1 克。

【製法】

1.準備工作:把西施舌砸破,取出當中的小蛤肉,去淨腸臟,沖洗乾淨。
2.烹調:把雞蛋清放入湯碗內,加味素0.5 克、精鹽0.5 克、清湯100
克攪打均勻,用盤子蓋著,放入籠內用微火蒸透,即成芙蓉;西施舌用開水
一燙(不宜太老)撈出,瀝淨水分,擺在芙蓉上面;湯勺內加清湯、紹酒、
精鹽,開後撇淨浮沫,加入味素,用濕澱粉勾熒,澆在西施舌上,淋上雞油
即成。

【食療價值】

蛤蜊科動物西施舌的肉。西施舌又稱車蛤、土匙、沙蛤。分布於我國沿海。獲得後,取肉洗淨鮮用。
味甘、鹹,性涼。能滋陰生津,涼肝明目,清熱息風。用於胃熱煩渴,肝熱目赤及熱邪傷陰,虛風內動等。
西施舌的藥用 
藥名:西施舌
別名:車蛤、沙蛤、土匙、紅卵
漢語拼音:xi shi she
英文名:cockle;coelomaetra antiguat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traantiquata Spengler
歸經:肝經
中藥化學成分:全體含蛤蜊素(mactin)A,蛤蜊素B。
功效:滋陰養血,清熱涼肝。
考證:出自《本草從新》
科屬分類:蛤蜊科
主治:肝腎服虛;腰膝酸重;目赤;消渴
生態環境:生活於潮間帶下區及淺海沙灘,埋棲深度60-70mm,繁殖季節為春、夏季間。現我國西施舌人工育苗高產技術已取得成功。
各家論述:1.《本草從新》:補陰,益精,潤臟腑,止煩渴。 2.《隨息居飲食譜》:開胃,滋液養心,清熱息風,涼肝明目。
採收儲藏: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後入沸水中燙過,取肉,鮮用或曬乾。
資源分布:中國沿海均有分布,為習見種。現已進行人工養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