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碭山漢墓群

芒碭山漢墓群

芒碭山漢墓群位於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為西漢梁國王陵,包括梁孝王陵、王后陵、劉買墓等。墓群分布在除芒碭山主峰之外的各個山峰上,已發掘21座,範圍約550萬平方米。其中柿園漢墓中出土的"四神雲氣圖"被中外專家、學者讚譽為"敦煌前之敦煌",劉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龐大的規模及非凡的價值,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俑、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漢梁國陵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複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梁王墓群的發現對研究西漢時期諸侯王墓葬的形式、面貌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地理環境

天下石室第一陵天下石室第一陵

芒碭山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之地,也被漢朝皇族認為是風水寶地,漢梁王墓群就位於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是漢文帝之子梁孝王劉武及其家族的墓。墓群分布在除芒山主峰之外的各個山峰上,共13座,範圍約550萬平方米。漢梁王墓群共安葬梁孝王劉武、梁共王劉買、梁平王劉襄、梁頃王劉無傷、梁敬王劉定國、梁夷王劉遂、梁荒王劉嘉等梁王。王陵分布前後次序為:保全山、夫子山、鐵角山、南山、黃土山、窯山和僖山。陵墓墓門均開鑿在距山頂10餘米處,其上都有高大封土,厚5-10米,面積5000-6000平方米。堆土夯築,封土多復蓋整個山頂至半山腰處,封土表面均平坦,南高北低,南北兩墓並列,南墓居山體主要位置,為王陵,北為王后陵。墓道大多為朝東略偏南方向。

梁孝王死於西漢中元六年(前144年),因山為陵,開鑿墓室,並建有地面建築。墓葬東西軸線長60米,南北軸線長30米,為多室墓,由墓道、車馬室、甬道、主室、祭台、耳室、四廊等組成,面積約600平方米。

芒碭山西漢梁王陵墓群是目前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漢墓群。芒碭山西漢梁王陵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複雜,氣勢恢宏,宛如地下宮殿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西漢梁王陵墓群是在炸藥還沒有問世的西漢,完全由無數民工用錘子一下一下敲鑿出來的,其工程之浩繁、技藝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墓內出土的漢代金鏤玉衣,古墓中的壁畫被稱為“敦煌前的敦煌”。古往今來,墨客騷人,多游於此,留下了許多像曹植的《帝嚳贊》、李白的《梁園吟》、杜甫的《遺懷》、顏真卿的《宋州信關齋會報德記》等流芳千古的著名詩篇和墨寶。四神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稱稀世國寶。

主要陵墓

梁孝王劉武陵

芒碭山漢墓內景芒碭山漢墓內景

梁孝王墓前曾建有規模宏大的寢園,按漢代墓制只能皇帝才有,這或許是這位果敢英武叱吒風雲,為平“七王之亂”立下首功,最終被其皇兄一句“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的虛假承諾迷得神魂顛倒,這可能是最終泡影破滅很快就鬱郁而死的梁王最後的皇帝夢吧。

這座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角室、迴廊及排水系統組成,是中國西漢早期“鑿山為室”的橫穴大型石崖墓,系人工在堅硬的崖石中開鑿而成,全長96米,最寬處32米,面積約700平方米。墓道口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壓,極其堅固,至今保存完好。許多建築專家參觀後驚嘆不已,認為可以改寫中國建築史,其設計理念仍值得現代建築工程借鑑。(因為史學界認為拱頂建築應是漢武帝通西域後,從西域傳來。但是漢武帝即位是在前140年,而梁孝王去世是在前144年,比以前認識的年代早了很長時間)東漢末年被曹操引兵伐冢,掘墓破棺,盜走了全部珍寶,得金銀72船,養兵三年,奠定了曹操爭雄天下的經濟基礎。

梁孝王寢園位於陵墓東側偏北,寢園平面呈長方形, 南北長110米、東西寬60米,由圍牆、迴廊、寢陵、庭院、房屋等幾部分組成,最南端為寢園外的庭院,即文獻所載的“外朝”。寢園大門內有一長方形大院落,院落四周有迴廊,北側有近方形高台建築——寢陵。寢陵是寢園的主體建築,是一夯土台基,四周迴廊環繞,夯土台四周有排列整齊的柱礎,為寢陵周圍的壁柱。寢陵後為成排的房屋,反映了前朝後寢的建築格局。寢園東門兩側的護牆上,有壘砌牆體的方石塊。梁孝王寢園屬西漢前期,其建築特點是保留戰國以來的禮制建築風格,但又有變化,在中國建築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梁孝王王后陵

位於保全山北山頭,地宮東西全長210.5米,最寬處72.6米,地宮內總面積1600多平方米,總容積6500多立方米,是由2條墓道、3條甬道、兩個主室、三十四側室等部分構成的龐大地下宮殿群,其年代早於北京十三陵1300年之久,其規模大於北京明定陵兩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其內部結構是按照漢代王室宮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車馬室、甬道、客廳、臥室、迴廊、冰窖、馬廄、兵器庫、壁櫥、糧庫、前庭、後室、洗浴室、廁所、皰廚及隧道、排水系統等構成。

該地宮有四大特點:一是室內有中國最早使用、雕刻精美的石制座便器,與今日的沖水馬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比現代的沖水馬桶早2000多年。二是有貯藏食物的冰窖,相當於現代人用的電冰櫃。三是有一線天奇妙景觀。站在李王后塑像旁,向東望去,可見一線天,其設計精妙,堪稱一絕。四是在梁孝王陵和王后陵之間有一條地下通道,名曰“相思道”,是梁孝王和王后靈魂幽會的通道,可惜的是未及完工,王后就駕鶴西去,留下了千古遺恨。

梁孝王王后墓,位於梁孝王墓北200米,是一處大型崖洞墓,墓室將保全山北峰打通,形成東西兩個墓門。墓全長210米,墓內面積達1600平方米,有兩個墓道、三個通道、三十四個墓室組成。整個墓葬猶如一個地下宮殿,是目前發現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大型墓葬。墓內有幾千塊一頓左右的塞石,大部分塞石都有刻字,對於研究墓葬結構和時代提供了重要資料。

梁共王陵

保全山最精緻的墓是梁共王陵,於1986年發現,1987年發掘,1991年發掘竣工,被評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屬於大型崖洞墓,它座東面西,系人工在堅硬的岩石中開鑿而成,整個地宮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統組成,長約70餘米,總面積383平方米,經專家考證,該陵的主人為梁孝王劉武的長子梁共王劉買,距今已2100多年。劉買是梁孝王劉武的大兒子,繼位為梁王,史稱梁共王。該地宮出土了一件轟動全國考古、美術等學術界的國寶級文物——四神雲氣圖彩繪壁畫。壁畫以青龍、白虎、朱雀為主題圖案,配以繚繞的雲氣和綬帶穿壁加以裝飾,歷經二千多年仍色彩艷麗,被專家學者評價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雖然這座地宮遭多次盜掘,但在墓道塞石的下邊還僥倖保存下來錢窖一座,出土漢代“半兩”銅錢225萬枚,重5.5噸。出土鎏金車馬飾物一萬餘件,騎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這些,為漢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僖山墓

僖山墓位於梁孝王墓東北的僖山山頂,是一座鑿山豎穴土坑墓。該墓門向東,墓道前段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有玉璧七十多塊,玉質刀劍裝飾品二十四件及玉戈、玉圭、玉豬、玉鴿和玉質男女舞蹈俑等。墓內出土的一千餘枚玉片,已復原成金縷玉衣,這是繼滿城漢墓之後第二次出土比較完整的金縷玉衣。

著名文物

四神雲氣圖

四神雲氣圖四神雲氣圖

《四神雲氣圖》位於劉買墓墓室頂部,中部一條7米長巨龍飛騰,東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獸、靈芝及雲氣紋圖案裝飾。壁畫從主墓室頂部的西端起,向東延伸有丈余,總面積達30平方米,填補了我國西漢時期壁畫的空白,比敦煌壁畫要早600多年,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雲氣圖。壁畫的主要內容為龍、白虎、朱雀、怪獸、靈芝及雲氣紋等組成的圖案,歷史藝術價值極高。不但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更是一部承載西漢初年中國神仙思想的壯麗史詩。歷經兩千多年仍色彩艷麗,被專家學者譽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由此被評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青龍在天,體態矯健,逶迤磅礴;青龍之足,酷似人腳;前兩足,一足踏雲氣,一足踏翼翅;後兩足,一足接朱雀之尾,一足長出花朵( 該花朵及下文花朵,學者皆釋為荷花);龍尾,再生長莖花朵。青龍之上,有攀龍朱雀(鳳凰)。它嘴銜龍的鹿形之角,脛生花朵,尾接祥雲而又生花朵。此,構建而成“龍飛鳳舞”,共游天際的畫面主題。

青龍之下,是一白虎。它仰首張口,做攀援狀,欲吞靈芝,欲“攀龍附鳳”;其腳踏雲氣,躍起飛騰,似欲與龍鳳,同走天穹。

怪獸(有學者釋為玄武)在龍嘴之前,它被彎曲、有力的龍舌一鉤而起,龍舌與怪獸軀體盤鏇數道彎兒,龍與怪獸似在打鬧嬉戲。

青龍、朱雀、白虎、怪獸四神,同在雲氣勾勒的頗富裝飾感的“畫框”(上部是開放的)中,遨遊雲天;相伴它們的,是祥雲、荷花、靈芝等。在這兒,雲氣、荷花、靈芝,充當的是四神升仙媒介。雲氣構成的開放式“畫框”之外,還有一個裝飾感更強的封閉式“畫框”。該“畫框”綬帶穿璧,璧似銅錢,但非“孔方”;其圓形孔道,似為“天門”,預示著墓主人登臨仙界,須先穿過玉璧之孔道。

《四神雲氣圖》氣勢恢弘,繪畫手法細膩,線條飄逸,內容上透射出王者的霸氣和隨意。

金縷玉衣

芒碭山金縷玉衣芒碭山金縷玉衣

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鎮芒碭山僖山漢墓出土 ,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院“河南古代玉器館”。玉衣出土時已經散亂,經修復後,玉衣長度為1.76米,由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古人將玉賦予種種美德的同時,認為玉有靈性,用玉殮屍,能使屍體不腐,“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葬玉制度,始於西周晚期,歷經春秋戰國至漢代盛行。玉衣是喪葬用玉中的最高檔次,依死者爵位的高低又分金、銀、銅縷三種玉衣,在初行玉衣的西漢時期,皇帝、皇后、王侯皆可使用金縷玉衣,因此,可以推斷此墓應為西漢梁國國王級別的陵墓。僖山金縷玉衣的出土是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1988年參加了北京故宮舉行的全國出土文物精華展,1991年作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參加展出,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最早的馬桶

中國已發掘最早的馬桶中國已發掘最早的馬桶

西漢梁王陵墓群現已發現大小漢墓 18 座,其中更以漢高祖劉邦之孫 —— 梁孝王劉武及王后墓的規模最為宏大、最為著名。梁孝王王后墓縱深 210 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內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客廳、臥室、壁櫥、糧倉、冰窖、馬廄、兵器庫。

最為人稱奇的是其中有實物為證的、在中國最早使用的、雕刻精美的石制坐便器 —— 此坐便器與今日人們廣泛使用的沖水馬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卻比現在的沖水馬桶早 2000 多年。

相思道

漢墓中的黃泉道,又稱相思路漢墓中的黃泉道,又稱相思路

在梁孝王墓和梁孝王王后墓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名曰 “ 黃泉道 ” ,又名“相思道”,是梁孝王和梁孝王王后死後靈魂幽會的通道,後人所謂 “ 命歸黃泉 ” 或 “ 黃泉道上無老少 ” 之說即源出於此。僖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作工精細、質地純正,歷經 2000 餘年仍風韻猶存。被列為 1992 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柿園漢墓壁畫以青龍、白虎、朱雀等四神為主題,四周襯托繚繞的雲氣和綬帶,畫藝精絕,氣勢磅礴,被稱為 “ 敦煌前之敦煌 ” ,其中所出土的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斷臂仕女傭更被稱之為 “ 中國的維納斯” 。 芒碭山西漢梁王陵墓群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大型石室陵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信息

在永城市西城區中心汽車站乘坐永城發往芒山鎮的班車可到達芒碭山漢文化旅遊區,車程33公里。

發掘意義

芒碭山漢梁王墓群的發現對研究西漢時期諸侯王墓葬的形式、面貌等方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對於了解古代禮儀、建築、文藝、民俗、繪畫等領域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996年,漢梁王墓群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