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南角紅鹿河一帶,有一座世界聞名的恐龍公園。這座公園地形十分奇特,這裡的荒原奇形怪狀,形成石柱、山峰和重重疊疊的彩色岩層,以及其他奇觀異景。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中文名稱: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英文名稱: Dinosaur Provincial Park

國家:加拿大

所屬洲: 北美洲 

批准時間:

1979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 N (I) (III)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簡介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東南部的紅鹿河谷地,是世界上已知的恐龍化石埋藏量最豐富的地區。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艾伯塔省恐龍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自然景觀以谷地和草原為主,是世界著名的恐龍化石寶庫之一,不僅數量豐富、種類繁多,而且保存完好,為世人所矚目。這座公園地形十分奇特,這裡的荒原奇形怪狀,形成石柱、山峰和重重疊疊的彩色岩層,以及其他奇觀異景。

艾伯塔省臨近太平洋,氣候溫暖濕潤。500萬年前,今艾伯塔省東部地區是臨近海岸的低平原,地處亞熱帶氣候區,與現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南部氣候相似。這裡生物各類繁多,有35種恐龍、魚類、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鳥類、原始哺乳類動物等。一些動物死後,遺骸被河沙或泥土覆蓋。天長日久,由於與氧氣隔絕,在礦物質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化石。化石保留下了這些曾在古艾伯塔生活的古動物的骨骼、牙齒及皮毛的痕跡。

直到距今一萬三千年前的冰川時代末期--在地質年代上僅僅是一瞬間,冰川擦損上層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縱深沖入軟的沙石泥石地層,有關化石的沉積物則顯露出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紅鹿河谷。艾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帶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同時這裡也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的最大集中地。

重要標本

1889年加拿大地質協會的年輕地質學家蒂勒爾在園區內首先發現了食肉恐龍的頭蓋骨。此後,新的發現接連不斷。1898年加拿大地質協會確定該地區為恐龍化石富含層,並於1901午出版了第一本關於艾伯塔省恐龍化石的詳細報告。1910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布朗帶了三位助手乘船,順紅鹿河谷漂流而下,進行了持續5年的科學考察。他們歷盡艱險,共採集到16具恐龍標本,其中大多數是考古史上的新發現。由此,紅鹿河谷掀起了一股"恐龍熱",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家蜂擁而至,在全長27公里的範圍內,挖掘出300多具保存完整的恐龍化石。發掘出的恐龍化石經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斯敦伯格博士複製成原形,將其中4具標本(3具鴨嘴恐龍和1具有角恐龍)留在公園內陳列,其他標本分別送到北美和歐洲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

地理位置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靠近卡爾加里的雷德迪爾峽谷之中。這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的集中地,世界上恐龍化石埋藏量最豐富的地區。大約7500萬年前,現在的艾伯塔省就已是一片平坦的平原,它的東部為臨近海岸的低平原地區,屬亞熱帶氣候(與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南部的氣候類型極為相似),生物種類繁多。包括35種恐龍、魚類、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鳥類、原始哺乳類動物等多種現已滅絕的珍貴動物。動物死後的遺骸被河沙或泥土覆蓋。由於與氧氣隔絕,在礦物質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歲月,便形成了動物化石。恐龍化石姿態萬千,或臥或立,有的像是在追捕其他動物,有的呈奔跑的樣子,有的則仰頭向天,嘴巴大張,像是在嘶叫。這裡可以說是—個露天化石博物館。這些栩栩如生的恐龍化石,代表60種不同種類的恐龍,幾乎把地球上已發現的所有恐龍化石的種類都包括在內了。

景區資源

冰川時期結束後,冰層逐漸消失,大量融化的冰水流入沙石與泥石地層,漸漸地形成了紅鹿河谷,使帶有化石的沉積層暴露出來。從19世紀80年代起,人們就開始發掘紅鹿河谷地。在1910~1917年間,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家紛紛來到這裡,採集恐龍化石標本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在約27千米長的沿岸,共發掘出土了約300餘塊恐龍骨骼化石,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為科學家研究上古時期的地質和生物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恐龍公園內還生長著許多罕見的植物,棲息著數量驚人的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

歷史發展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七千五百萬年以前,現在的東艾伯塔地區是大片淺海邊的低洼沿海平原。氣候屬於亞熱帶,和現在的北佛羅里達相近。無數動物正處於它們的全盛時期--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原始哺乳動物,鳥類和恐龍。有的恐龍長達幾十米,重達四五十噸。有的恐龍很小,體長不到1米。這些恐龍中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這裡的陸地或沼澤附近,這裡可以說是恐龍的世界。當一些動物死去時,它們躺在河道里和泥地上,其骨骼被新的層層泥沙掩埋。隨著時間的推移,擠壓在一起的骨骼泥沙結合體和礦物的沉積,加之氧氣的缺少,形成了化石--那些曾漫遊在古艾伯塔的動物的骨骼、牙齒和表皮的印痕。經過更長時間的演化,新的沉積蓋住化石並把它們保存起來。

直到距今一萬三千年前的冰川時代末期--在地質年代上僅僅是一瞬間,冰川擦損上層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縱深沖入軟的沙石泥石地層,有關化石的沉積物則顯露出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紅鹿河谷。艾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帶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同時這裡也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的最大集中地。

自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那裡的挖掘工作開始以來,人們已經沿著紅鹿河谷獲得300多架高質量的恐龍骨骼,這些恐龍骨骼大約代表60種不同種類的恐龍。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斯頓伯格博士把這些恐龍化石複製成原形,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四具標本留在公園中陳列。其他大部分骨骼藏品已經從公園搬到公園西北的皇家泰利爾古生物博物館安家落戶。博物館以第一個在這裡發現“艾伯塔龍”的古生物學家J·B·泰利爾命名。這裡陳列著很完整的“艾伯塔龍”,屬於肉食性的霸王龍,眼睛長在頭骨較高的部位。這裡陳列的還有頭甲龍、角龍、鴨嘴龍等恐龍。這座博物館還設有一個高大的溫室,裡面種植著不少曾與恐龍一起生活過的古老植物,有些還是恐龍的食物,如樹蕨、蘇鐵、羅漢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

現在,這座恐龍公園儘量保持著原始的自然狀態。這裡還成了種類繁多的鳥類棲息所。冬天有叉角羚羊和白尾鹿等珍稀動物來此繁衍生息,這又為恐龍公園增添了新的生機。

社會影響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紅鹿河谷適宜的環境條件,使恐龍在這裡曾橫行一時。有些恐龍陷入河谷的沼澤地里喪命,它們的遺骸被泥沙覆蓋,在石化作用下,天長日久形成了化石。隨著河水的不斷沖刷,埋藏有化石的沉積岩暴露了出來。艾伯特恐龍公園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逐漸為人所知。

1889年加拿大地質協會的年輕地質學家蒂勒爾在園區內首先發現了食肉恐龍的頭蓋骨。此後,新的發現接連不斷。1898年加拿大地質協會確定該地區為恐龍化石富含層,並於1901年出版了第一本關於艾伯塔省恐龍化石的詳細報告。1910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布朗帶了三位助手乘船,順紅鹿河谷漂流而下,進行了持續5年的科學考察。他們歷盡艱險,共採集到16具恐龍標本,其中大多數是考古史上的新發現。

由此,紅鹿河谷掀起了一股“恐龍熱”,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家蜂擁而至,在全長27公里的範圍內,挖掘出300多具保存完整的恐龍化石。這些恐龍骨骼大約代表60種不同種類的恐龍。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斯頓伯格博士把這些恐龍化石複製成原形,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四具標本留在公園中陳列。

其他大部分骨骼藏品已經從公園搬到公園西北的皇家泰利爾古生物博物館安家落戶。博物館以第一個在這裡發現“艾伯塔龍”的古生物學家J.B.泰利爾命名。這裡陳列著很完整的“艾伯塔龍”,屬於肉食性的霸王龍,眼睛長在頭骨較高的部位。這裡陳列的還有頭甲龍、角龍、鴨嘴龍等恐龍。這座博物館還設有一個高大的溫室,裡面種植著不少曾與恐龍一起生活過的古老植物,有些還是恐龍的食物,如樹蕨、蘇鐵、羅漢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

現在,這座恐龍公園儘量保持著原始的自然狀態。這裡還成了種類繁多的鳥類棲息所。冬天有叉角羚羊和白尾鹿等珍稀動物來此繁衍生息,這又為恐龍公園增添了新的生機。

社會評價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艾伯塔省恐龍公園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除了秀麗的風景之外,坐落在艾伯塔省的這個公園還有許多極為重要的"爬行動物時代"的化石, 特別是其中的六十多個分別代表了七種恐龍的化石, 可以追溯到七千五百萬年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