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薊馬

色薊馬

昆蟲名,為纓翅目,薊馬科。分布在江南一些省區。寄主於黃瓜、苦瓜、十字花科植物、洋蔥、茶花、桂花、枇杷、水稻等。成蟲和若蟲為害黃瓜植株的生長點及其附近,心葉常停止生長,致生長點附近的幼葉短小,彎曲或畸形,生長停止,致果皮粗糙。此症狀與茶黃蟎為害狀容易區別。色薊馬主要在花內活動,以銼吸式口器吸取花器汁液,嚴重的花提早凋謝,影響結實。

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1.1~1.2mm,體橙黃色,腹部背板中央灰褐色,末2節黑褐色,連成一暗縱帶。單眼間鬃短,位於單眼三角形連線上。觸角7節,第1至3節及4、5節基部黃色,余灰褐色,第3、4節各具叉狀感覺錐。前胸前角具1對短鬃,后角有2對等長的粗鬃。前翅灰色,基部淡;上脈基鬃4+3根,端鬃3根,下脈鬃12根。腹部第2~8節生暗棕色前脊帶,第5至8節兩側有微彎梳,第8節後緣梳完整,第2至8節腹板有6對附鬃。雄蟲體色、形態大致與雌蟲相似,但較小。觸角第4至7節全部灰褐色。第9背板後緣1側對鬃很長,其餘鬃小。第3至7節腹板前中部有近似啞鈴形腺域。

生活習性

1年生10多代,熱帶地區年生20多代,在溫室可常年發生。以成蟲在枯枝落葉下越冬。翌年3月初開始活動為害。成、若蟲隱匿花中,受驚時,成蟲振翅飛逃。雌成蟲產卵於花瓣或花蕊的表皮下,有時半埋在表皮下。成、若蟲取食時,用口器銼碎植物表面吸取汁液,但口器並不銳利,只能在植物的幼嫩部位銼吸。該薊馬食性很雜,在不同植物間常可相互轉移危害。高溫乾旱利於此蟲大發生,多雨季節發生少。借風常可將薊馬吹入異地。

防治方法

(1)保護原有天敵,引進外來天敵。
(2)輔之以選用少量必須的殺蟲殺蟎劑,給天敵生存空間,抑制薊馬的密度。
(3)發展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和抑制薊馬幾丁質合成劑。
(4)田間用銀灰膜覆蓋,對薊馬、蚜蟲均有忌避作用。
(5)用藍色的黏蟲帶懸於作物間,具預測的作用,又能大量誘捕,減少成蟲數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