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下兌上

《艮下兌上》是春秋時期儒學家卜商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艮下兌上

鹹亨利貞,取女吉。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二氣之相感應也,中無間也,故得萬物變化乎其內,天氣下降而地氣上,濟陽下陰而陰從陽也。止於所說,其利之正也,故取女以之吉也。而感應之道取焉,聖人無為與天地準,寂然虛中通天下之情,因其情而通天下之故,而鹹得其治則天下和平矣。夫相下而不私則感之而通也。觀天地萬物之情,而感一也。彖語其感大者,如此也。至於爻則形相趨也,利相逐也,豈及於感之至哉。天下忘於情而有累於質者,則於物不盡矣,故見利則躁,後時則絕,皆凶悔之道也。

象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澤,說來也。山,止受也。君子感人之來,虛中以止之,受其情也。情之得,治之生也。失其情,得治者未之有也。

初六,鹹其拇。象曰:鹹其拇,志在外也。

拇,體於下者。將行之物也。有應於外始有志於感而未行也。未涉於吉凶之鄉也。

六二,鹹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下體之中,當於腓之為物,足往。斯往矣,獨而往之,即妄動也,何益於行乎。妄動則不見其情也,不得於事冝,其凶哉。居以守位,順以待令,吉矣。得其中者也。

九三,鹹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鹹其股,亦不處也。

志在隨人,所執下也。居下體之上,隨上體而往止,亦非自處之物也。感止於下,以下事而求感也,豈由已乎。執賤隨感可惜者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升於上體而兼於下,始以兩體相逐追也。凡物以形利相感者,未極於志也。神遇者,豈假役哉。無慮澹然而居於形之上,不言而信,不行而至天下,感之況於明乎。而以形質相感,未感則害至,故貞吉。而獲悔亡,憧憧相追,朋乃從思。

九五,鹹其脢,無悔。象曰:鹹其脢,志末也。

至脢,心脊之肉,近於心也。感近於情而非志也,故無悔而己。可以言者,物之質也,況其脢乎。

上六,鹹其輔頰舌。象曰:鹹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感至極,未有至於言說而已,於情逺矣,何足鹹哉。浮之甚也。

作者簡介

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稱“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性格陰鬱,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提出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還主張做官要先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其效勞。後來孔子喪,孔門亂,子夏到魏國西河教學。李悝、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為師。宋人疑之,《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所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