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中心醫院

航天中心醫院

航天中心醫院又名北京大學航天臨床醫學院,成立於1958年,是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航天中心醫院是集醫教研防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三級醫院,醫療設備先進,在諸多臨床研究和套用水平方面都處於北京市前列。醫院逐步確立了以“兩心兩腦”等為重點學科,介入、移植和微創為重點技術的專業特色。“服務永恆·追求卓越”是醫院的文化理念。多年來,醫院受到眾多患者的稱讚,並獲得各種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醫院概述

簡介

航天中心醫院Aerospace Central Hospital,又名北京大學航天臨床醫學院

航天中心醫院航天中心醫院

成立於1958年,是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北京大學航天臨床醫學院和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北京地區普通高等教育臨床教學基地,北京急救中心西區分中心、海淀區四大醫療中心之一、永定路地區殘疾人康復中心。

醫院醫療區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開放床位數660張。年門診量40餘萬人次,住院患者1.2萬餘人次。現有衛生技術人員1092人,其中高級職稱的專家教授166人,醫院下設30個醫療科室。此外,還設有海淀區永定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內科、普外科、骨科、泌尿中心、婦產科是重點科室,在重症顱腦損傷救治、高壓氧治療腦卒中、心臟瓣膜置換、導管介入治療、微創保膽取石、骨關節置換、器官移植、陰式系列手術、腔鏡技術等方面的臨床研究和套用水平處於北京市前列。醫院擁有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CT、全自動檢驗設備、彩色超聲診斷等大型先進檢查設備;醫療服務、日常辦公和內部管理已經全部實行網路化。

航天中心醫院是集醫教研防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三級醫院、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院、北京急救中心西區分中心。

醫院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編制床位700張,實際開放660張,設有37個醫療科室和1個永定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有職工1269,衛生技術人員800人,高級職稱的專家教授12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省部級學科帶頭人3人。醫院下設24個臨床科室、8個醫療技術科室,並設有海淀區永定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航天體檢中心。

發展方向

醫院在“科教興院、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形成了“服務永恆 追求卓越”的醫院文化理念;制定了“突出技術特色、打造一流學科、努力建設一流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奮鬥目標;明確了“發展綜合醫院、創建特色醫院、打造數字醫院、建設構築文化醫院”的發展方向。

學科建設

醫院注重學科建設,逐步確立了以“兩心兩腦”等為重點學科,介入、移植和微創為重點技術的專業特色。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心胸外科、泌尿疾病診療中心、婦產科、骨科是重點科室。在顱腦損傷救治、高壓氧治療腦卒中、心臟瓣膜置換、導管介入治療、骨關節置換等方面的臨床研究和套用水平處於北京市前列。

LOGOLOGO

醫院是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院,承擔北京大學醫學本科教學和統招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是北京市繼續教育基地。先後承擔和參與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

研項目、北京市科委項目、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等省部級以上課題20餘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20餘項。

醫院固定資產2億元,擁有國內一流的超潔淨層流手術室、核磁共振成像儀、螺旋CT機、彩色B型超音波診斷儀、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CR成像儀、DR數字胃腸造影機、電子內窺鏡、高檔全自動麻醉及手術設備、體外震波碎石機、全自動生化儀、動態心電監護儀等。建成了手術直播系統及遠程教育平台,為遠程會診和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現代化手段。醫療服務、日常辦公和內部管理已經全部實行網路化。

對口支援

承擔地區公共衛生和航天系統醫療保健工作,較好完成了北京市和航天系統對口支援和醫療共建任務,先後承擔了8家醫院支援共建任務,仍在進行中的有密雲縣第二醫院、密雲縣河南寨鎮衛生院和青海省大通縣第二人民醫院醫院。

醫院文化

“服務永恆·追求卓越”是醫院的文化理念。張佩珊護理組作為優秀醫務群體的代表,在醫療服務中,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五個一、六個在前”的人性化服務,形成了“張佩珊護理組服務模式”,成為醫療服務的一面旗幟,有力地帶動了醫療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贏得了患者和社會的廣泛讚譽。張佩珊護理組先後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文明號”、全國總工會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全國婦聯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

醫院多次成為首都文明單位、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首都公共衛生文明單位;醫院是北京市公眾認可的十家醫院之一,名列第三;2006年是北京地區患者滿意度100%的三級醫院,名列第一。

主要科室

呼吸內科

睡眠呼吸障礙診療室:與美國偉康公司合作,有多導睡眠呼吸監測儀1台,已對上百例鼾症或其他睡眠呼吸障礙患者進行診斷和指導治療,可指導CPAP呼吸機阻鼾器治療,耳鼻喉科手術前後的監測,每周一~周日晚10時至次日晨7時監測檢查。

呼吸監護室擁有床位6張,具有先進的惠普監護系統,進口高級呼吸機6台,醫護人員對搶救危重患者、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有豐富經驗。

氣管鏡檢查室:進口纖維支氣管鏡1台,開展病理活檢,經支氣管肺活檢,支氣管肺泡灌洗等。開展支氣管鏡檢查治療上百例。

收治主要病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支氣管哮喘、肺炎、間質性肺疾病、肺部腫瘤的鑑別診斷、胸腔積液、睡眠呼吸障礙、肺少見疾病的鑑別診斷等,對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的診斷和治療有較好的經驗.

藥劑科

藥劑科設定12個專業組,涵蓋6個醫院藥學專業。分設:中、西藥房15個,製劑室、藥品檢驗室、臨床藥學室、臨床藥理實驗室。

2007年預增設:Ⅰ期臨床研究室、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統計室、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檔案室、藥物臨床試驗用藥藥房。

藥劑科已經具備了醫院藥學中的常規藥事管理、基本的醫院藥學科研和教學等的學科建制與工作基礎。

心胸外科

介入性治療是近20年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主要指通過外周血管,將特殊的導管及裝置,沿血管插入到達所需治療的部位,進行藥物治療或替代外科手術治療。例如:肺癌的導管化療、房間隔缺損傘堵術、冠狀動脈疾病的介入治療等等。通過介入治療,可以增強藥物的治療效果或不開胸治療心臟病。

骨外科

是醫院重點科室,已有40年歷史,收治各類骨科病人上萬名,手術過萬例。

骨外科集體是一個醫德高尚、服務周到、技術精湛和理論深厚的團隊。它敢於向醫學的新高度挑戰,且充滿活力。它以創傷、脊柱和關節手術治療為特色。全科每年做大、中型手術500餘例,開展了許多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治癒率、好轉率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醫療實踐中我們不斷總結經驗,緊跟世界先進醫療技術的發展步伐,不斷開展新技術、新療法、新手術,以滿足患者日益提高的醫療要求;治療效果好,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科室承擔著北大醫學部本科生的臨床骨科教學及多個醫學院校的實習生臨床實習任務,並為全國各地的培養了數十位專業技術人員。擁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4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博士2名。在幾代骨科專家的辛勤耕耘,努力開拓下;在航天中心醫院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以服務患者為宗旨,創新和提高醫療質量為已任,穩步前行, 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就診指南

門診掛號須知

1、首次就診請填寫建卡信息登記表,建立醫療就診卡後在掛號處掛號。

2、為縮短您的掛號時間,掛號時請您出示醫療就診卡、掛號證和醫療手冊。如掛號卡丟失,請重新補卡。

3、請您核對姓名、科室以及相關信息,票款當麵點清。

4、綠卡優先掛號。新建門診病歷、病休蓋章請到3號視窗。

5、本院工作人員掛號請出示胸卡。

6、掛號時間:平 日:7:30――16:40

節假日:8:00――11:30

其餘時間請到急診室。

醫生介紹

金永成

航天中心醫院航天中心醫院

院長 留美學者 北醫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3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1992年8月--1994年12月 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從事腦血管痙攣的博士後基礎研究工作。長期從事神經外科專業的臨床實踐和理論研究,率先開展全腦血管選擇手術、腦血管畸形微導管栓塞治療、腦膜瘤的術前栓塞治療等手術治療項目,是國內較早開展神經介入檢查治療的神經外科專家之一。主要研究罌粟鹼、內皮素及其受體、一氧化氮等藥物、神經介質受體對腦微血管的作用,研究成果有10篇論文先後在國外專業學術期刊雜誌上發表。中國航天事業50年重大貢獻獎獲得者,多次獲得北京市優秀醫務工作者、全國職工醫院優秀院長和二院民品系統先進經營者多項榮譽稱號。

專業特長:神經介入治療,顱腦創傷的救治及顱底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

李曉宇

副院長 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

李曉宇簡介:1985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醫療系,2004年取得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現任航天中心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6年、2006年赴美國進修學習。中國女醫師協會理事,北京海淀醫療質量控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衛生技術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庫成員。

航天中心醫院航天中心醫院

從事消化專業20餘年,潛心研究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並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作為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及時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動態,對上下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各種急危症重症病人的搶救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內鏡下各種治療: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內鏡下高頻電凝息肉切除術、內鏡下微波治療術、內鏡下取異物術等。在幽門螺桿菌治療方面有較深造詣。

曾任第八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1996年獲得北京市海淀區“三優工程”試點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02、2004年評為航天科工集團巾幗建功標兵,2002年評為海淀區醫療保險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被衛生部評為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2005年評為中國經濟女性年度突出成就人物,2006年評為北京大學優秀教師,2007年被國防科工委授予巾幗建功優秀標兵。

作為醫院教學院長,積極致力於國際醫學教育模式——PBL(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教學模式的推廣及普及,培養PBL教師隊伍,使醫院臨床帶教工作邁上新台階。

主要發表文章有《纖維胃鏡診斷上消化道癌103例分析》、《602例潰瘍病胃鏡檢查分析》、《胃電圖的臨床套用》、《147例ERCP臨床分析》、《100例胃癌纖維胃鏡診斷分析》、《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研究進展》、《幽門螺桿菌臨床觀察》。

主要研究方向

1、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研究

2、臨床技能訓練與研究

林貴軍

1984年畢業於吉林大學醫學部(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醫療系)。現任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冷凍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庫成員,《中國航天醫藥雜誌》編委,1994年獲航天部特殊津貼。1992年12月至1993年9月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習深造。

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在京西地區享有盛譽,下設顱腦損傷治療中心、腦血管病治療中心、亞低溫治療室、神經電生理室及設施一流的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亞低溫治療室是北京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規範的亞低溫治療室,顯著降低了重症顱腦損傷及腦血管病的死殘率,成為北京市顱腦損傷及腦血管病救治的一支重要生力軍。神經外科開放床位數100張,年收治病人1500餘例,年救治危重病人500餘例。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一、臨床工作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20餘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完成各種神經外科手術2000餘例。90年代早期開始開展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鞍區腫瘤、腦幹腫瘤、髓內腫瘤、顱內動脈瘤及各種顱底腫瘤,完成顱內各種疑難複雜手術700餘例,其中經單鼻孔垂體腺瘤切除術300餘例,是我國最早開展這一手術的專家之一。完成各種重型複雜性顱腦外傷及急性脊髓損傷手術近千例,在神經介入治療方面有較高造詣,是國內較早開展神經介入診治的專業技術人員,積累了豐富經驗。90年代初即開展膠質瘤超選化療術及急性腦梗塞超早期動脈內雙向超選溶栓治療,在動脈瘤、動靜脈畸形、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的介入栓塞治療、頸部及顱內血管狹窄的支架置入治療等方面處於國內先進行列,其中急性腦梗塞的動脈內雙向超選溶栓治療居國內領先水平。

二、科研成果及論文論著:

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7項,其中《單鼻孔經蝶入路顯微外科治療垂體腺瘤》及《套用PVA術前栓塞腦膜瘤》2項分別榮獲部科研成果二、三等獎;主持研究的《急性腦梗塞的動脈內雙向超選溶栓治療》獲2002度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重點學科)資助。先後在《中華神經外科》及《中華外科雜誌》等國內外核心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專長:腦血管瘤,腦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尤其擅長單鼻孔經蝶垂體腺瘤切除。

顧敏

原北京大學航天臨床醫學院(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皮膚性病學科教學主任,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特需門診專家。現任北京市海淀區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組成員及北京大學醫學部皮膚性病學系第一屆成員。從事皮膚病、性病專業工作20餘年,並擔任2項關於皮膚研究課題的設計和負責人,具有豐富的臨床、教學和科研經驗。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全面熟練的技術能力,特別是對於皮膚常見病、疑難病的治療具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治癒患者不計其數。發表論文(省級以上刊物)30餘篇,並多次受邀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會。

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玉泉路15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