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海軍阿賀野級巡洋艦

舊日本海軍阿賀野級巡洋艦

153.13噸 331.12噸 753.12噸

簡介

設計機構:日本帝國海軍艦政本部
阿賀野級“阿賀野號”1941年9月
生產製造:132號艦(阿賀野)橫須賀海軍工廠
133號艦(能代)134、135號艦(矢矧、酒匂)佐世保海軍工廠
設計性能:標準排水量5000噸、最大航速36節以上、續航力不少於7000海里/18節。
建造數量:4艘
服役年代:1942.10.31~1945.7.19(舊日本海軍役期—至1945年7.19日僅存酒匂號)
1945.8.15~1946.7.1 美國海軍接收”臨時運兵艦“酒匂號至“十字路口”核試驗為止。

建造背景

日本於1934年12月29日宣布退出華盛頓條約,又於1936年1月15日宣布退出倫敦條約後,海軍就於當年推出了《帝國海軍防禦方針》。所以當時擺在日本人面前的限制問題就是經費和空閒船廠而已,而當時老舊的5500噸級的輕巡又於裝甲一改再改、武器一加再加使得重量上漲迅猛。造成在每次演習中都被剛剛加速的驅逐艦甩在後頭。於是隨著新方針的出台,海軍訂立了建造13艘6000噸級輕巡的計畫,13艘船都採用一致的設計,其中6艘用於擔任水雷戰隊旗艦,7艘用於擔任潛水戰隊旗艦。這13艘船計畫從1939年陸續開始建造,至1945年完工。新巡洋艦的設計方案稱為W-03臨時方案。隨著方案的提出,軍令部又在同時向艦政本部下達了設計指標:一、艦體標準排水量5000噸左右;最大航速36節以上;續航力不少於7000海里/18節時速。二、裝備兩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四座雙聯裝中型防空炮,要求口徑不在50毫米以下、三座雙聯裝20或25毫米防空炮,兩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三、安裝至少一架飛機彈射器,並搭載最少一架水偵。四、艦體動力艙裝甲不少於120毫米。雖然只是臨時方案,不過艦政本部一看到設計指標就傻了眼,如此強大的配置絕不可能在6000噸排水量內完成,也許是軍令部習慣了前期過分犧牲艦體安全性壓榨出配置才給出這種紙面上的指標。經過本部的重新規劃和設計,1938年3月,艦政本部向軍令部遞交了正式的基本設計方案C-39(C代表二等巡洋艦),在新的方案中原先的的兩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被三座雙聯裝152毫米主炮取代,最後拍板定釘的76.2毫米防空炮數量也縮水至兩座,續航力也降低到了6000海里/18節。
艦政本部於1939年3月給出的阿賀野級線圖
造艦計畫本來打算在1940年開始執行,但是由於感到危機感的美國在1938年5月17日通過了第二次海軍擴張法案,依此艦政本部也將計畫提前上報政府,到當年9月時,前四艘巡洋艦終於獲準製造。按照計畫,當時獲準建造的132號艦(阿賀野號)、134號艦(矢矧)在吳海軍工廠製造,剩下的133與135(能代、酒匂)則被分配給橫須賀和三菱長崎船廠。但是由於三菱正在建造大和級的武藏號,沒有多餘的船台,而吳海軍工廠正在趕製其他軍艦,於是除132號艦照常建造外,其餘三艘都被丟給了佐世保。由於佐世保工廠規模小和各種因素的制約,阿賀野級至1944年只製造出四艘,而且1944年阿賀野級僅存一艘酒匂號。

艦型設計

與日本在20年前製造的重巡相比,阿賀野級保留了許多特徵,如大幅上翹的飛剪艏和長如倭刀的艦形,但是與前者相同,阿賀野也將水平裝甲和舷側裝甲加入了整體承重中。與重巡洋艦相比,阿賀野級在建造過程中並沒有明顯的超重現象,四艘船的超重範圍都被控制在了-1.9至+2.4的範圍內,所以阿賀野級的橫縱穩定比非常優秀,在舊日本海軍中所有軍艦的穩定性中稱得上是榜樣。
阿賀野級建成狀態圖

阿賀野級排水量分配 船體結構

2569.72噸

裝甲

656.37噸

舾裝品

332.76噸

附加貯備

未知

固定設備

153.13噸

非固定設備

331.12噸

武器裝備(總計量)

1125.19噸

火炮

480.68噸

彈藥

126.79噸

魚雷儲備

143.86噸

電力機械

300.071噸

航空軍備

753.12噸

輪機與鍋爐

1829.53噸

重油(3/4搭載)

936.64噸

潤滑油(2/3)搭載

18.84噸

輕油/柴油(2/3)搭載

25.22噸

鍋爐用水(2/3)搭載

75.25噸

其他

18.83噸

總計(公試排水量)

7894.76噸

以1944年建成的酒匂號為準



狀態

排水量(噸)

吃水(米)

重心高度(米)

初穩心高(米)

公試排水量

7895

5.70

5.92

1.12

滿載排水量

8534

6.12

5.75

1.24

輕載排水量

6288

5.80

6.62

0.52

輕載+壓倉海水

6614

5.37

6.39

0.71

火力配置

阿賀野的老榔頭——四一式五零倍徑152mm艦炮
阿賀野級剖視圖,可見四一式艦炮及彈藥庫
出於成本上的計算,阿賀野級採用了海軍的老朋友四一式50倍徑152毫米艦炮。這種艦炮的“光榮傳統”甚至要追溯到明治年間,當時由於日本剛從英國全套引進了“金剛”戰列巡洋艦,它的全套武裝在日本也開始進行仿造,1912年6月15日,東京小笠原炮兵工廠成功仿製了金剛號副炮,,即維克斯MKII型六英寸艦炮。加以改進後命名為四一式50口徑六英寸艦炮,並裝備了日本自行建造的金剛級和扶桑級。阿賀野所使用的雙聯裝主炮塔的仰角可以達到+55度,使主炮有了防空的職能,但由於該炮使用機械填裝,射速不快,起不了實際作用。
口徑:15.2厘米
單炮重量:8.367噸
膛線數:43條
初速:850米/秒
最大膛壓:29公斤/平方毫米
身管壽命:500~600發
實際射速:六發一分
最大射程:21000米/+45度仰角
彈重:45.36公斤
造價昂貴的小蜜蜂—九八式六零倍徑76.2mm防空炮 
八六式高炮的後期雙聯裝型
作為阿賀野級的主要防空武器,該級別每艦都裝備了兩座雙聯裝九八式高炮,該炮設計初衷是一種廉價版的九八式65倍徑100毫米高炮,但是事實證明,九八式76.2毫米高炮價格並沒相比前者下降多少,反而性能大打折扣,完全無法滿足實戰需要,因此,阿賀野級就成了除未建成“伊吹”(yipoki)級航母以外裝備該炮的唯一一級軍艦,而該炮的總產量只有28門。性能數據不詳。
阿賀野的利劍—四聯裝九二式610mm魚雷發射器 作為水雷戰隊旗艦,魚雷裝備自然是阿賀野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阿賀野級在艦體中部裝備了兩座九二式四型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該兵裝總重18.3噸,長8.9米,寬4.6米。由一具10馬力的壓縮空氣馬達驅動,可以在25秒內旋轉360度,緊急狀態下也可靠人力旋迴,但時間高達兩分鐘。九二式魚雷管採用壓縮空氣發射魚雷,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600克黑火藥發射魚雷。每艘阿賀野級都載有16枚九三式氧氣魚雷,其中八枚儲於發射管中,另外八枚則存放於發射管後部的再裝填系統中,以預防起火或命中所帶來的殉爆危險。另外魚雷的戰鬥部只有實戰時才會安裝在魚雷上。

時速堪比驅逐艦

阿賀野級所使用的四座艦本式超高溫蒸汽鍋爐在每分360轉下每座可以提供25000軸馬力動力,四座共可提供100000軸馬力,設計要求阿賀野級的航速不得低於35節,而全速公試的成績也證明其動力系統並沒有讓艦政本部失望。
剖視圖中前部即是艦本式超高溫鍋爐


測試日期

當日排水量

當日最大功率

最高航速

“阿賀野”

1942年9月9日

7717噸

105500馬力

35.82節

“矢矧”

1943年11月24日

7734噸

101100馬力

35.17節

作戰歷程

“阿賀野”號
下水日期:1941年9月20日
克魯特錨地待機的阿賀野號 1944年12月
132號艦參與戰役:阿賀野號取代長良號成為第10水雷戰隊的新旗艦,參加第一次索羅門群島海戰戰,1943年12月因受到潛艇攻擊而受傷,返回托拉克島緊急修理,1944年2月16日在向日本土返航途中,再次受到潛艇攻擊而沉沒。
“能代”號
下水日期:1943年6月30日
1943年在東京灣全速公試的“能代”號
133號艦
參與戰役:能代號從1943年8月開始取代神通號成為第二水雷戰隊的旗艦。1944年10月26日在菲律賓雷伊泰灣大海戰遭空襲戰沉。
“矢矧”號:
下水日期:1943年12月29日
1944年參加“天一號”作戰的矢矧,一去不返
134號艦參與戰役:矢矧號於1943年12月起開始取代阿賀野號擔任第10水雷戰隊旗艦。1945年4月矢矧號參加了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出擊——菊水作戰中的“天一號”行動。伴隨大和號前往沖繩海域做自殺性攻擊。1945年4月7日14時05分沉於九州外海。
“酒匂”號:
下水日期:1944年11月
1945年投降後被刷上國旗和艦名sakawa的酒匂
參與戰役:無 1945年成為第十一水雷戰隊旗艦,1945年7月19日因躲避空襲轉移至舞鶴,直至日本投降。
特殊經歷:1945年9月被美國海軍接收,拆除全部武裝後用於接送東南亞日本兵員。1946年7月1日與“長門”號戰列艦在比基尼群島參加“十字路口”核試驗後沉沒。

最後的阿賀野——酒匂號

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只有一艘屬於當年“丸五計畫”的阿賀野級巡洋艦“酒匂”號倖存下來,它倖存的原因不是由於作戰勇猛或管制突出,而是由於燃料不足沒有機會參加“天一號”作戰。使其僥倖逃脫了被炸沉的命運。之後酒匂號擔任了第十一水雷戰隊旗艦,因為當時的日本海軍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軍艦了。在投降前,酒匂和許多被新編入十一戰隊的“松”級驅逐艦在瀨戶內海進行訓練,7月19日因躲避空襲而轉移到舞鶴鎮,並在那裡接受投降。投降後的酒匂作為兵員運輸艦又為它曾經的敵人服役了一段時間,直至1946年7月1日與“長門”一起參加“十字路口”核試驗。
原爆前被拆除全部武備的酒匂
核子彈在距離酒匂500米遠的空中爆炸,酒匂的上層建築在原爆中被轟成了一堆廢鐵,艦體也開始進水,到第二天,酒匂號已經向左傾斜了85度,並很快沉入海底,時至今日,這兩艘日本海軍最傳奇的軍艦仍然躺在72米的水中。為日本輕巡的歷史劃上了一個句點。
原爆前的長門,顯得十分蒼涼
今日被漫畫化的長門與酒匂,夠萌
“十字路口”核試驗的壯觀場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